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使用消毒剂的危险性分析
——基于新冠肺炎预防的视角

2021-03-30邓艳丽

现代盐化工 2021年2期
关键词:次氯酸过氧乙酸二氧化氯

邓艳丽

(广西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04)

图书馆是文化的传播地,作为公共服务场所,人员来往频繁且密集,年龄跨度大,从幼儿到老者都是图书馆的常客。2019年12月,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爆发了由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引发的肺炎,能够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给公共图书馆的正常运作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和威胁。消毒是防疫和控制的重要环节,对阻断间接传播非常重要。消毒剂的使用是保证图书馆正常运作的主要手段之一。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图书馆消毒剂的使用量倍于往常,这将造成安全风险。同时,使用消毒剂引发的安全事故已有前例,如2003年5月,一瓶放在上海浦东新区体育彩票销售点柜台上的过氧乙酸消毒剂爆炸,造成1人受伤;2006年5月22日,庆安县双庆小区金凤幼儿园内发生一起过氧乙酸消毒剂爆炸事故,该园放置在儿童休息室北侧阳台上的装有过氧乙酸的百事可乐塑料瓶突然爆炸,午睡中的7名儿童和园长受到不同程度灼伤。因此,专家学者对新型冠状病毒及消毒剂进行了研究[1-5]。与COVID-19病毒相关的研究表明:病毒在气道上皮细胞中更易生长,同时对人有很强的感染力,一些常用的消毒剂可以将病毒灭活。

1 公共图书馆消毒及消毒剂

1.1 公共图书馆消毒

通过消毒,可以杀灭特定空间中的病原体及病原微生物,能够阻断或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路径。为了防疫,必须在图书馆内进行全方位的消毒,特别在公共通道,如电子阅览室、杂志阅览室、借阅区。

1.2 公共图书馆常用的消毒剂

新型冠状病毒是带着包膜的RNA病毒,当包膜被外界除去后,RNA也随之遭到粉碎,杀死病原体。由于这个特性,大部分消毒剂都可以除去包膜,消灭病毒,如过氧乙酸、75%乙醇、含氯消毒剂等均可灭活病毒。

1.2.1 过氧乙酸消毒剂

纯过氧乙酸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易挥发,性质不稳定,若质量分数大于45%,有爆炸风险。根据对H7N9禽流感病菌及SARS冠状病毒的杀灭结果来看,过氧乙酸对呼吸道病毒的杀灭作用非常有效,是一种可以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速效的特点,且其分解产物为乙酸、水和氧气,消毒后无残留,对人、畜、禽较安全,对环境也不会造成负面影响。过氧乙酸的消毒作用主要由质量分数和作用时间决定,质量分数增高、作用时间延长,有利于增强其消毒效果,但温度对其消毒性能影响不大[2]。

1.2.2 75%乙醇消毒剂

乙醇在常温常压下具有易燃性、挥发性,为无色透明液体,毒性低、纯液体且不能直接饮用;有特殊的香气,少许刺激性;微甘,具有刺激性的辣味。70%~75%的乙醇被用于消毒,这是因为高浓度的乙醇在细菌表面形成保护膜,阻碍细菌侵入体内,不便完全杀死细菌。低浓度的乙醇可以进入细菌,但不能凝集蛋白质,也不能完全杀死细菌。其中,75%的酒精消毒效果最好。75%乙醇能够杀灭病毒主要是因为以下3种作用:(1)破坏蛋白质的肽健,使之变性;(2)除去蛋白质的水膜,使之失去活性;(3)溶菌作用。

1.2.3 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是溶于水且生成次氯酸的消毒剂,拥有悠久的历史,至今仍是优质消毒剂。含氯消毒剂中的有效氯指的是其氧化能力,也就是其中的氯有多大氧化能力,且氯分为有机氯和无机氯。有机氯虽然杀菌慢,但十分稳定;无机氯则相反。

84消毒液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含氯消毒剂,其重要成分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水解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能够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氧化,使微生物最终丧失机能,无法繁殖或感染。氯消毒剂对病毒的杀灭作用有3点:(1)次氯酸的氧化。次氯酸可以渗透到细菌内部,氧化细菌,破坏细菌的磷酸脱氢酶,导致糖代谢不平衡,造成细菌死亡;(2)新生态氧的功能氧化细菌蛋白被次氯酸分解,形成新的生态氧;(3)氯化。氯与细胞膜蛋白结合,形成氮和氯化合物,干扰细胞代谢,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1.3 二氧化氯消毒剂

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氧化能力是氯的2.5倍,常温下为气体,低浓度时呈现黄绿色,高浓度时呈现橘红色,有刺激性气味。二氧化氯对光和热比较敏感,遇到电火花、阳光直射、60 ℃以上的高温或溶液中二氧化氯的质量浓度高于100 g/L、空气中二氧化氯的质量分数大于10%时,易引起爆炸[3]。

二氧化氯除了对细菌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之外,对芽孢、病毒、藻类和真菌等也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二氧化氯对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酸进行氧化分解,使氨基酸链断裂、蛋白质丧失功能,导致微生物死亡,其作用不是蛋白质变性或氯化作用,而是强大的氧化作用[4]。二氧化氯的消毒能力受环境pH、温度、质量浓度、作用时间、有机物、无机离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 图书馆使用消毒剂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2.1 主要消毒剂使用危险分析

2.1.1 中毒窒息

过氧乙酸对人体组织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或误食会引起人体的剧烈不适,需尽快送医。乙醇本身对人体皮肤无害,但如果乙醇消毒剂浓度过高,在接触到人体皮肤时,会吸收其表皮的大量水分,还会刺激皮肤。当消毒剂被人体大量吸入,高浓度消毒剂接触皮肤,消毒剂溅入眼或误服时,会导致人体中毒窒息。

2.1.2 燃烧爆炸

某些消毒剂都是易燃品,当消毒剂温度过高或质量分数大于45%,遇明火、高温物体或一些反应强烈的化合物时,会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2.2 主要消毒剂的事故树分析

2.2.1 主要消毒剂的事故树构建

分析主要消毒剂的使用风险,发现因使用消毒剂引发事故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人为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

(1)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使得人产生不安全行为、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也是最难把控的因素。消毒剂的使用是以人为主导,离不开人的参与,其中涉及的人员主要有消毒剂的使用者、消毒剂的配制者、消毒场所的所有人等[5]。若消毒剂的配制者缺乏专业知识,配制的消毒剂各成分比例不符合该消毒剂的正确配制比例范围,或加入与消毒剂成分会发生化学反应的其他化合物,都有可能引发消毒剂事故。消毒剂的使用者若没有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使用消毒剂,或在不符合消毒剂使用条件的场所使用该消毒剂,都有可能引发消毒剂使用事故。消毒场所内的人员若有错误的行为,如在刚被乙醇消毒过的狭小空间内吸烟,也会引发消毒剂事故[6]。

(2)物的因素。物的因素主要是消毒剂本身与装消毒剂的容器。消毒剂本身可能会因为过期而产生不良后果。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表现为使用消毒剂场所的温度、湿度、酸碱性可能会影响消毒剂的正常使用。

在构建主要消毒剂的事故树模型时,以消毒剂对人的伤害为顶上事件T;以消毒剂伤害、燃烧爆炸作为次顶事件。当消毒剂伤害和燃烧爆炸发生其中一种或两种都发生时,视为消毒剂事故发生[7],所以,采用“或门”来连接两个事件。接着使用相同逻辑分析消毒剂伤害和燃烧爆炸,直至了解消毒剂事故的所有基本事件和其中的逻辑关系,进而得到完整的消毒剂事故树模型。

2.2.2 结构重要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布尔代数方法求解重要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消毒剂具有易燃性,是消毒剂事故中结构重要性最高的基本事件,对消毒剂事故的形成影响较大。在图书馆公共场所,消毒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由于人员组成复杂且情况多变,诸多不利因素组合在一起,非常容易引发事故[8]。所以,为了避免消毒剂事故的发生,尽量选择非易燃消毒剂或避免大规模使用易燃消毒剂。

(2)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是消毒剂事故发生的一种原因。大部分消毒剂都具有腐蚀性、刺激性和毒性,若不慎接触到皮肤且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引发事故。

3 结语

消毒剂对图书馆防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扩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消毒是防疫和控制的重要环节,对阻断间接传播非常重要。在使用消毒剂消毒获得便利的同时,一些消毒剂的安全隐患会引发不可估量的风险。因此,分析消毒剂的使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注意事项和应对措施是主要目的。

分析各种消毒剂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消毒剂使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事故树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1)市面上的大部分消毒剂都可以灭杀新型冠状病毒,不同的消毒剂因消毒机理不同、消毒效果不同,使用消毒剂所需的注意事项也不同。

(2)在消毒剂事故树分析中,燃烧爆炸是消毒剂事故中最严重的事故。引起消毒剂事故的因素复杂,且比较容易发生。因此,控制好火源是最有效的消毒剂事故预防措施。

(3)在风险分级中,消毒能力越强的消毒剂越容易引起重大事故。在使用高效消毒剂时,一定要按照使用说明书来配制合理浓度的消毒剂,最好现配现用。

猜你喜欢

次氯酸过氧乙酸二氧化氯
次氯酸水在消毒领域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多功能荧光探针用于次氯酸及微环境检测
利用具有过水解活性的乙酰基木聚糖酯酶催化制备过氧乙酸
消毒剂中过氧乙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反应型次氯酸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二氧化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食场篇
“次氯酸分解的数字化实验”设计说明
二氧化氯纯水溶液的制备
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的制备及其释放通量的影响因素
啤酒工厂发酵车间过氧乙酸消毒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