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发泡剂对聚丙烯材料性能的影响

2021-03-30邓善治

现代盐化工 2021年2期
关键词:发泡剂聚丙烯轻量化

邓善治

(潍坊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潍坊 261031)

现如今,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提上日程,在各个行业领域都有十分直观的体现。如燃油汽车厂商在产品生产、研发等方面的油耗降低指标也面临一定压力。在这一环境下,实现整车材料轻量化成为非常重要的目标。整车材料中包括改性塑料,尽管这一材料占比较小,但实际上也是非常必要的结构、装饰零件。塑料材料轻量化需要采用薄壁材料、低密度材料、微发泡材料,其中,微发泡材料需要掺加物理、化学发泡剂,提高材料表层质量和里层泡孔结构均匀性。经过生产实践探究发现,发泡剂会对聚丙烯材料性能产生直接影响。

1 基于轻量化的发泡剂与聚丙烯材料

微发泡材料属于泡孔材料,材料结构内部有较多微孔,降低了材料密度。注塑环节可以抑制内应力提高,使产品尺寸参数更加稳定。个别微发泡材料有利于优化原树脂冲击性、刚度,是现阶段研究聚合物材料非常重要的着手点,在汽车制造行业也有十分广泛的应用[1]。

基于汽车行业实现轻量化的目标,研究发泡剂对聚丙烯材料性能的影响,需要了解汽车轻量化的着手点,包含3个方面:(1)材料方面。采用麻纤维材料,或是直接在材料中掺入低密度填充剂,即可改善材料性能,达到轻量化目的;(2)工艺方面。利用微发泡、薄壁注塑工艺实现轻量化目标;(3)结构方面。改善结构,实现轻量化,需要尽可能地减少零件数量,实现零件集成。

微发泡的基体是热塑性材料,选择的加工工艺比较特殊,产品内密布直径不统一的气泡,采用封闭气泡微孔技术,在确保产品性能的同时,也可以减轻产品重量,直接减少缩印。另外,改性聚丙烯(PP)在我国汽车领域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作为热塑性材料也有较大体量,采用轻量化技术直接减轻汽车自重、减少油耗,也可以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2 聚丙烯材料微化学发泡

在微发泡材料成型这一层面,一般会采用注塑微发泡、挤出微发泡和釜压微发泡等方法。注塑微发泡可以保证持续性生产,确保设计与模具形状一致,突破限制条件的影响,也是汽车零部件制造中比较常用的方法。

注塑微发泡有两种形式,即物理发泡、化学发泡。采用物理发泡需要在设备环节投入大量成本,工艺方面以MUCELL工艺技术为主[2]。采用化学发泡工艺,在改性树脂内掺加化学发泡剂,注塑流程不会发泡,当注塑至模腔之后,模具后退卸压发泡会有显著的减重效果,有利于节省设备成本[3]。另外,塑料发泡有气体产生之后,可以总结产生气体的方法,其一是加热处理塑料内的化学发泡剂,随着温度升高便可以分解释放气体导致发泡:其二可以通过不同塑料组分的化学反应,释放气体导致发泡。化学发泡一般有闭模发泡(Chemical Foaming Agent,CFA)、开模发泡(Expanded Injection PP,EIPP)两种。这两种类型具有相似的优势,体现在产品减重、优化表面缩印、减少生产节拍等方面,但EIPP涉及微开模发泡工艺流程,CFA发泡却是闭模发泡,采用的模具无需后退动作。CFA注塑期间,模具一般会先合模,再通过短射的方式填充树脂。如果填充马上结束,确定螺杆控制转变成压力控制,便可以直接取消保压,处在高温条件下,发泡剂经过分解会产生气泡,促使树脂膨胀,将型腔填满。模具随之切换到冷却阶段,当冷却结束后可以开模取件。

一般闭模发泡会直接影响塑料材料的力学性能,当材料处于温度、湿度、介质环境不同的条件下,外加载荷会促使其产生不同的力学特征。总结塑料材料常规力学性能,包括拉伸、冲击、弯曲,如果塑料材料发泡,处于密闭环境的气泡在材料基体内均匀分布,使得材料原本的连续分布状态被破坏,力传递方式也出现变化,此时材料应力减小,力学性能发生变化。材料基体内的发泡剂在温度升高之后分解,随之生成气体、膨胀,这一微观过程被称为发泡过程,采用的发泡剂量与生成气体量有直接关系,气体量也是材料基体内部分布状态的直接影响因素。

3 发泡剂影响聚丙烯材料性能的几个方面

经过生产实践发现,发泡剂会对聚丙烯材料性能产生直接影响。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具体影响,采用ADX-5301C聚丙烯(PP/PE-M15)、MA600注塑机展开探究与分析。样条标准以ISO 527—2012《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为准,设定为1B型,拉伸速率设定为1 mm/min,标距长度则以50 mm为准。

在干燥箱内放置聚丙烯材料,干燥箱提前设定温度为80 ℃,干燥处理时间超过4 h。干燥处理结束后,粒子放置于储料斗内进行冷却。待完全冷却,发泡剂分别按照不同的比例加入聚丙烯粒子中,均匀混合。共划分为4组,前4组梯度逐次递增1%,第5组梯度递增2%,即0%、1%、2%、3%、5%,观察发泡剂比例增加之后聚丙烯材料性能是否发生改变。一般塑料制品厚度以3 mm为主,所以样板模具壁厚也设定为3 mm,长和宽分别是350 mm、100 mm。

在机台上方按照顺序安装模具、油路、水路、气路,待全部安装结束,便可以开始生产样板。所有产品状态必须一致,只是对各个发泡剂比例下的聚丙烯材料性能状态进行对比,通过相同工艺参数展开制作,参数如下:(1)料筒与射嘴温度:220 ℃;(2)模具温度:40 ℃;(3)储料位置:89 mm;(4)终止位置:22 mm;(5)背压:7 MPa;(6)注塑速度:150 mm/s;(7)注塑压力:122 MPa;(8)保压时间:0 s;(9)保压压力:0 MPa;(10)冷却时间:32 s。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注塑结束之后,保压压力是0 MPa,在没有任何保压的条件下,产品即刻进入冷却状态。采用碳酸氢钠类发泡剂,树脂结束注塑,此时模具内的发泡剂受到周围的高温作用会产生化学反应,随即分解出CO2,使得聚丙烯基材内有大量气体填充,进而成为微孔结构。如果发泡剂的质量分数为1%,此时正面皮层发泡层和反面皮层发泡层之间有大量密布气泡形成,气泡不具备均匀性,大小也不完全相同,会对聚丙烯材料力学性能造成影响[4]。

发泡剂所有混合比例全部粒子注塑,随后按照发泡剂比例逐一编号,放置在室温环境下冷却、称重。按照相应的标准要求,将样板冲切为样条,分组获取样件,要求每组样件数量在5件以上,经过常温缺口冲击强度实验、低温缺口冲击强度实验、拉伸强度实验、弯曲强度实验,可以获得平均值。实际参数如下:(1)在23 ℃条件下使用精密天平称取质量,按照发泡剂比例从小到大的顺序得出数据,分别为108.32、95.22、96.17、96.04、96.58 g;(2)在50 mm/min条件下展开拉伸强度实验,按照发泡剂比例从小到大的顺序得出数据,分别为26.21、21.10、19.33、18.99、19.01 MPa;(3)在2 mm/min条件下展开弯曲强度实验,按照发泡剂比例从小到大的顺序得出数据,分别为44.20、40.56、38.46、37.83、35.17 MPa;(4)在2 J条件下展开常温缺口冲击强度实验,按照发泡剂比例从小到大的顺序得出数据,分别为10.01、10.32、10.56、16.11、16.23 MPa;(5)在1 J、-30 ℃条件下展开低温缺口冲击强度实验,按照发泡剂比例从小到大的顺序得出数据,分别为2.52、1.88、2.11、1.95、2.12 MPa。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当发泡剂比例为1%时,样件质量下降。随着发泡剂比例的增加,质量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当发泡剂比例为5%时,质量虽然降低,但是也并不明显[5]。由此可见,样件质量与注塑入模具材料有直接关系,即使发泡剂比例提高,也不会导致产品质量明显改变。

在拉伸强度实验、弯曲强度实验中,当发泡剂比例不断增加时,实验数值反而降低。分析之后确定是掺加发泡剂之后,泡孔强度减小,降低了抗拉伸、弯曲性能。掺加1%发泡剂,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均明显降低。即使发泡剂的比例提升,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的变化也不是非常显著。发泡剂从1%逐渐增加至5%,拉伸强度的降低幅度不是非常明显,代表发泡剂用量增多,并不会使材料性能快速改变。即使发泡剂比例有所增加,正反面皮层、发泡层厚度也不会发生显著改变[6]。与此同时,正反面皮层厚度集中在700~800 μm,而发泡层厚度则集中在1 600~1 700 μm。因为发泡之后的抵抗拉伸是以非发泡区分子力为依据,若正反皮层厚度接近,即便泡孔大小和分布均存在差异,产品性能也不会有显著的波动。

如果发泡剂比例为0%、1%、2%,此时组织常温缺口冲击实验,发现变形不是非常明显;如果比例为3%,此时在实验中得到的常温缺口冲击强度值也会有所增加。确定发泡剂比例为5%,此时组织常温缺口冲击强度实验,发现数值变化并不明显,代表在发泡剂比例为3%这一条件下,常温缺口冲击强度有明显变化,发泡层中有大量气体填充,使抗冲击性能得到优化。然而,低温缺口冲击强度与强度趋势不完全相同,当发泡剂比例为1%时有所降低。后期随着发泡剂比例增加,冲击强度并没有明显波动,可见处于低温条件下,基材内部气泡数量增多,聚丙烯材料抗冲击性不会受到直接影响。

4 结语

发泡剂影响聚丙烯材料的力学性能,而弯曲强度、拉伸强度等不会有明显变化,在轻量化目标下使用聚丙烯材料,需要综合考虑发泡剂造成的影响,以免在产品研发、生产期间,材料性能发生变化,降低整体质量。

猜你喜欢

发泡剂聚丙烯轻量化
汽车轻量化集成制造专题主编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
透明聚丙烯研究进展
瞄准挂车轻量化 锣响挂车正式挂牌成立
成核剂对聚丙烯釜压发泡的影响
无卤阻燃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封闭多官能异氰酸酯交联发泡剂的研制及PA6发泡成型初探
一种新型聚丙烯成核剂的合成及表征
用户:轻量化挂车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