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在肝硬化继发小肝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2021-03-30闫中秋
闫中秋
小肝癌是指最大直径≤3 cm,或癌结节数量≤2 个且最大直径之和≤3 cm 的原发性肝癌,临床将小肝癌又称为早期肝癌[1],发病原因是乙肝病毒感染(即肝硬化再生结节及肝纤维化造成肝细胞出现不可逆性损伤)、黄曲霉毒素以及水污染和过度劳累等因素[2],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肝癌细胞病变部位,对癌细胞性质的评价具有较高准确性,故本研究将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进行比较,分析在肝硬化继发小肝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于本院治疗的145 例肝硬化继发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肝硬化合并小肝癌诊断标准的患者[3];②年龄<80 岁;③患者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告知书。排除标准:①无神经、精神类疾病者;②有脑卒中病史;③患者肝功能分级为C 级;④伴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或其他全身感染性疾病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2 例)和对照组(73 例)。实验组男43 例,女29 例;平均年龄(50.27±1.20)岁;最大病灶平均直径(24.44±1.42)mm。对照组患者男42 例,女31 例;平均年龄(50.31±1.96)岁;最大病灶平均直径(25.02±1.97)m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超声检查,检查前嘱患者空腹至少6 h,以平卧位或左侧卧位,选用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彩色超声仪进行检查,调节其探头为3.5 MHz,机械指数为0.08~0.09,实时平扫或增强扫描肝脏和病灶部位,根据超声影像的成像结果分析患者的临床影像诊断。实验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过程中采用超声造影剂微泡直径为2.5 μm,造影剂(六氟化硫冻干粉剂+0.9%生理盐水5 ml)溶解均匀,得到乳白色微泡悬浮液经肘静脉注射1~2 ml,完成推注后用生理盐水5 ml 进行冲管,观察病灶区域,根据造影显示的肝脏形态、大小及肝实质回声情况,记录结节灶的发生部位、数目、大小及回声,作出疾病诊断[4,5]。
1.3 观察指标 ①阳性检出率:比较两种超声诊断方式对肝硬化继发小肝癌的临床阳性检出率。②观察比较超声造影对不同分化程度癌的超声造影时间。③分析比较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肝硬化继发性肝癌特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检出阳性69 例,检出率为95.83%(69/72);对照组患者检出阳性57 例,检出率为78.08%(57/73);实验组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超声造影对不同分化程度癌的超声造影时间比较 中-低分化癌和高分化癌的开始增强时间和增强峰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癌的开始消退时间(225.36±1.71)s 长于中-低分化癌的(69.82±1.4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种检查方式对疾病特征的检出率比较 实验组动脉期等增强、延迟期低增强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比较(n)
表2 超声造影诊断对不同分化程度癌的超声造影时间比较(,s)
表2 超声造影诊断对不同分化程度癌的超声造影时间比较(,s)
注:与高分化癌比较,aP<0.05
表3 两种检查方式对疾病特征的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小肝癌又称为亚临床肝癌或早期肝癌,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当机体感染肝炎病毒后未经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肝硬化,病情迁延不愈最终可罹患为肝癌,由“乙肝-肝硬化-肝癌”称为肝脏疾病的三部曲[6],肝癌与肝硬化关系密切;小肝癌患者缺少典型的临床表现,当临床症状为腹胀、发热、乏力、消瘦、肝区疼痛、消化道症状时表明疾病进展至晚期,瘤结节多呈球形,边界清楚,切面均匀一致,无出血及坏死。甲胎蛋白(AFPA)检测对于小肝癌检查具有重要意义,但大量临床试验表明[7],仍有30%~40%的肝癌患者AFPA 检测成阴性,故单纯应用AFPA 检测不能有效诊断肝癌。现在越来越多的亚临床小肝癌在超声检查中被发现,超声检查对病灶组织进行灌注动态变化的监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8],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无创性及价格低廉的优点,在普查中担任重要作用,但对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的结节声像图特征显像不明显,呈现为圆形和椭圆形,瘤体较小时其超声图像以低回声为主,瘤体较大时有略高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超声造影又称为声学造影[9],是通过应用特殊的造影剂使后散射回声增强,对病灶进行实时、动态的观察,根据不同期相肝脏病变特点的差异对其作出诊断,明显提高超声诊断的分辨力和敏感度,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能够清晰反映和观察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图像清晰度及对比度高,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表现为“快进快出”的模式[10],可降低病灶组织中造影剂的干扰作用,对于肝硬化不典型再生结节与部分不典型肝癌的鉴别诊断检出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阳性检出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癌和高分化癌的开始增强时间和增强峰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癌的开始消退时间长于中-低分化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动脉期等增强、延迟期低增强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癌症发展越重恢复时间越慢,故提倡早期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肝硬化继发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超声造影临床检出率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诊断效力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