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发展格局下辽宁港口物流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1-03-30孙家庆王振宇黄炟

世界海运 2021年3期
关键词:辽宁港口装备

孙家庆 王振宇 黄炟

一、引言

长期以来,由于港口与所在城市的相互依存关系,使得港城联动发展问题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现有研究成果大多是针对港口、城市、临港产业的联动发展问题,缺乏新形势、新战略下基于供应链视角对港口物流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方面的系统性分析。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兴起,产业转型不断深入推进。国际经贸关系错综复杂,世界经济低迷不振,新冠肺炎影响广泛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7月21日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这将有助于化解日渐增长的国际风险,为稳固供应链、产业链以及经济运转,加速转型升级价值链和需求链提供战略支持。另一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18项重要措施。面对新形势、新战略,亟须强化理论与实践创新,以港口与装备制造业融合为对象,以辽宁沿海港口整合和新冠疫情等新形势、“双循环”新战略为切入点,以完善辽宁沿海港口与装备制造业的结构、能力水平为导向,构建辽宁沿海港产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为我省政府相关部门及港产企业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二、港口物流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机理分析

1.港口物流与装备制造业相互关联与制约

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两个产业的商品或者服务交换程度高,可以表示两个产业的生产要素互补性强,也间接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联程度高。港口物流与装备制造业具有一定的关联度,两者之间互相联系、影响,形成了双重互动关系(见图1)。由于装备制造业涵盖了电子、机械、电气设备等产业,且这些产业前后具有明显的关联效应,因此装备制造业产业具有较长的价值链条和较高的关联度。就汽车制造来说,据统计,汽车工业产值的70%左右来自于上下游产业。在汽车贸易和服务业方面,每辆汽车约40%的价值转移到第三产业,汽车产业对服务业的驱动在30%~80%之间[1]。可见,装备制造业通过产业链的关联作用,对其产业链其他环节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带动作用。港口物流具有显著的基础性,对临港及其腹地的装备制造业产生独特的区位优势。同时,装备制造业形成的产业集群又能增加对港口物流的需求,可以很好地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加强了港口的发展建设,接着带动装备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又能提高港口基础设施能力。这种双重互动作用也就是港口物流和装备制造业的联动作用的体现,进一步说明了港口物流与装备制造业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图1 港口与装备制造业关系图

2.港口物流与装备制造业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完善自身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产业内部结构与城市经济活动由低水平向高水平逐步融合的发展过程。其中交通运输发展水平是影响产业布局和结构的重要因素,运输发展水平的改善对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影响,所以港口物流供应链可以整合到装备制造业供应链并起到内部化合作用(见图2)。随着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港口物流服务水平和辐射范围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港口升级。交易成本的降低和市场需求的逐步加强,不仅扩大了了市场规模,也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产品向着高端化发展。装备制造业逐步向高端价值链的方向转变,促使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这就要求产业上下游部门提高融合程度,以获得价值链前端研发、设计环节的优势。设备的更新升级,进而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在材料采购、物流运输的过程中,装备制造业与港口物流的整合关系的加强,将会随着企业要素禀赋的差异性和企业规模的变化而巩固资本密集型企业在产业布局的重要地位,并推动装备制造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方向升级。

图2 港口物流供应链与装备制造业供应链整合关系

三、双循环发展格局下辽宁港口物流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1.有助于提升辽宁港口物流的服务水平

2018年底,辽宁省政府与招商局集团共同成立辽宁港口集团,这也意味着辽宁港口资源整合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目前,辽宁港口处于整合过程,还无法适应新格局下装备制造业对物流的需求,现阶段的港口资源整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辽宁港口没有构成整合优势,港口群之间合作还有待加强。因为港口腹地存在一定的重合关系,内部港口间重复建设,相互压价、同质化竞争严重,这种恶性竞争最后就导致港口很难发展壮大,降低了辽宁港口的竞争力。因此,辽宁港口在与环渤海区域其他港口以及日本韩国等港口的竞争中处于下风,其石油产品、矿石散货、冷链服务以及集装箱等重点业务面临考验。第二,港口之间的整合仍然是以资源整合为主要内容,不仅没有实现辽宁港口群一体化整合,也没有突破港口之间的资源整合局限从而达到港口与其腹地物流服务供应链与装备制造产品供应链之间的融合发展,也就是装备制造业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和辐射范围带动港口升级,港口同时又为装备制造业提升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实现产业升级。第三,港口群的整合仅仅处于形式和数量的整合,暂时解决了股权、管理组织等问题,还没有实现功能、本质上的整合,不能形成合理的港口布局和良好的港口资源结构。因此,目前辽宁港口物流服务仍旧是传统的集散、仓储等,大批量、灵活性小、存在一定区域性是其物流服务主要特点。因此,辽宁港口不能很好地匹配新发展格局下装备制造产业对物流的需求。

2.有助于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辽宁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比重不断上升。2019年,辽宁装备制造业占全部规模以上装备制造出口贸易额的比重为42.80%[2]。辽宁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门类比较齐全的体系。当前,辽宁省就采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建立世界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已经形成共识。沈阳市对铁西区进行了深入改造,形成了以数控机床、石油化工装备、电力传输装备、大型矿山开采装备等为主要产品的铁西装备制造业示范区。大连市借助其得天独厚的临海优势以及优越的对外开放条件,建立了汽车整车配套、重型装备及零部件、船舶制造等产业集群,形成了两区一带式临港装备制造业集群区域。还有以冶金装备和矿山配套设备产业为代表的鞍山市、以精密仪器产业为代表的丹东市、以船舶制造以及维修产业为代表的盘锦和葫芦岛市等其他城市也都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未来,辽宁在车用柴油机、远洋船舶、电气设备、数控机床、铁路机车、轻型汽车以及轴承等领域将有更多“走出去”的机会。但辽宁省在实施产业集群战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和尚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产业集群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港口生产性物流业发展落后于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因而在经济转型和结构创新的关键阶段,如何实现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港口生产性物流服务业有效对接,以推进辽宁装备制造业组织模式的创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释放港口物流需求,将对推动辽宁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而又紧迫的现实意义。

四、“双循环”新格局下辽宁港口物流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推进路径

1.提升港口物流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智能化水平

无论是市场竞争还是满足客户需求,供应链体系均需要高效协同与快速响应。同时,港口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港口码头的升级换代,它更大的作用发生在港口之外,这个范围应当包括货物流动的整个过程。因此,推动智慧供应链成为发展大趋势。智慧供应链是将现代化管理和数字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企业供应链系统。辽宁港口物流应与装备制造业的计划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及供应商管理系统等实现集成,借助定位追踪、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港口物流与装备制造业流程数字化、数据流程化。在数字化基础上,从数字化向网络化进化,推动物联网技术在港口物流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中的应用,通过电子单证标准化打通各个并行的产业互联网,形成网络集群,实现各个产业互联网与物流互联网的互联互通,推动港口物流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可以从港口物流全程“一单制”服务模式促进信息协同方面着手。“一单制”可以实现海铁多式联运运输体系的不同运输规则、不同单证、不同信息系统的对接,不仅能减少物流环节多次转换运输单证的成本,还能通过信息系统的有效衔接,提高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货物转运的效率。“一单制”模式明显提高了物流信息透明程度,从而实现港口物流与装备制造业信息的集聚和共享。

2.提升港口物流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柔性化水平

进入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物流业、制造业。供应链弹性不足、产业链协调性弱、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不足等问题突出,直接影响产业的顺利运行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供应链柔性就是以需定产,根据不同时间的需求变动做出迅速反应,构建灵活、完整、敏捷的供应体系。因此,在疫情冲击下,港口物流与装备制造业需要解决效率、稳健、成本、风控兼顾的问题,港口物流企业可以与制造业开展战略合作,根据自身承接业务范围的大小,开展上门提货、干线多式联运、循环取货、直供产品上线等业务,并且在通关查验方面提高效率,缩短时间成本,使其具备快速应对突发情况的适应能力和面对不确定性时的缓冲能力,以提高供应链柔性化运作水平。

3.提升港口物流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绿色化水平

绿色化发展已经成为未来趋势,港口物流的绿色理念应与装备制造业融合,推动港口物流与装备制造业绿色融合发展。也就是说,港口与装备制造业应着眼于供应链的整个链条,将港口与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有机结合起来,在能源利用、生产制造、仓储包装、产品运输、物流配送、废物排放等多方面,协同推进标准化、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化,构建可持续的供应链。比如采用可循环包装技术、新能源集卡和拖车、智能穿梭车,双方联合扩大绿色运输比例以及完善港口物流与装备制造业整个供应链条的数据智能感知和实时采集,提高港口运作效率,不仅仅控制港口码头的能源消耗,还要降低在其他环节造成的污染,避免仅形成局部的绿色化发展,促进全局节能减排。

4.提升港口物流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集成化水平

装备制造企业与供应链节点企业连接与高效协同越来越重要,集成供应链成为发展大趋势。集成供应链是指供应链系统的集成,也就是说,把企业内部(装备制造企业)外部(港口物流)融合,把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实现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四流合一所形成的虚实结合的供应链网链系统全面集成,形成集成化的供应链体系,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具体而言,实际上就是 “两链”融合联动发展(见图3),即以建设港口物流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以发展海铁联运为突破,根据辽宁各个港口的功能、发展定位、特点以及所辐射区域的资源禀赋,积极建设具有服务价值增值的港口供应链,通过与产品供应链融合,实现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四流合一”。

图3 辽宁港与装备制造业“两链”融合联动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辽宁港口装备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防晒装备折起来
港口上的笑脸
辽宁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