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术式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临床疗效的对比
2021-03-30管建国周建伟余润泽
张 刚,胡 野,管建国,周建伟,余润泽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41)
对于老年人来说,出现骨质疏松疾病的机率相对较高,而老年患者中,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最为常见[1]。在该疾病的治疗中,传统的药物治疗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的有限。而在近年来,主要治疗方式是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运用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同时也能够促进患者的早日恢复,临床的效果相对较好。而对于这两种治疗方法,都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就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说,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有着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在复位的效果上,在临床上是首选的方法[2]。在本文主要是对在医院就医的OTCF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就医的OTCF患者,时间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共包括84例,将之简单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其中,对于观察组患者来说,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的年龄在61~81岁之间,平均(66.9±8.7)岁,就手术的部位来分,胸椎、腰椎分别为17例、25例。对照组患者,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6例和26例,患者的年龄62~80岁,平均(67.5±8.4)岁,就手术的部位来分,胸椎、腰椎分别为16例、2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依从性较好;②患者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3];③所有患者均为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④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骨质疏松;②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③语言功能障碍,精神异常。
1.3手术方法:对于对照组患者,其采取的治疗方式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而对于观察组患者,其采取的治疗方式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两组患者在治疗时采取俯卧位,对患处进行局部麻醉并进行骨穿刺。运用C型臂进行透视。而对照组将穿刺针穿至椎体前1/3处,并运用双向透视的方式对穿刺位置进行确认,而后将骨水泥注入。待其硬化前将穿刺针取出,对于对侧运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而观察组运用穿刺针进行穿刺后将球囊置于其中,密切注视球囊压力,而后将骨水泥注入。
1.4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1.4.1对两组患者的总体效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在临床疗效评定的过程中,治愈表示患者完全康复,恢复了自理能力;而显效指的是患者的症状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改善,疼痛明显缓解;有效指的是患者的疼痛得到了部分的缓解,生活自理情况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改善;无效指病情没有得到控制,甚至严重[4]。总有效是治愈+有效+显效。
1.4.2比较两组手术半年后的Barthel指数以及VAS疼痛评分,VAS所表示的是视觉模拟评分,分值在0到10之间,分值越高说明越疼痛。Barthel指数所代表的是日常生活的能力,满分为100分,共包括了10个方面,分数高则具有更好的独立性[5]。
1.4.3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水泥注射量和骨水泥渗漏率。
1.4.4通过X线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半个月和术后半年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和Cobb s角。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均值±标准差的形式,同时对于两组计量数据(VAS评分、Barthel指数、骨水泥指标等)比较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多个时间点的计量资料(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和Cobb s角)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而计数数据用例数/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78.6%,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前Barthel指数和VAS疼痛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差值变化进行比较,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VAS疼痛评分变化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
2.3两组患者临床骨水泥指标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水泥注射量,观察组患者使用量更多,而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水泥渗漏率,则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骨水泥指标比较
2.4两组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对比:两组患者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对比,组别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12.319,P<0.001)、观察组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的差别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差别不同,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均<0.001)。见表4。
表4 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比较(%)
2.5两组Cobb s角比较:两组患者Cobb s角比较,组别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10.197,P<0.001),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均<0.001),见表5。
表5 两组Cobb s角比较
2.6两组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无论是功能锻炼时间、还是功能恢复时间,都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见表6。
表6 两组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出现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老年患者OTCF发病率逐年增高[6]。而传统的治疗方法耗时非常长,且依从性也不好。而在近年来,主要运用经皮穿刺椎体及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运用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同时也能够促进患者的早日恢复,临床的效果相对较好。而对于上述的两种方式进行比较,在某些指标上的改善也不同[7]。
本研究中所提出的两种方式都是脊柱微创手术,主要是运用骨水泥来对椎体进行相应的固定,通过运用骨水泥的固定使得椎体所受到的压缩程度不断的减少,进而明显减少骨折的应力[8]。其中,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之所以更加具有效果和优势,主要是该方法引入了球囊,球囊的引入明显的增加了空间,使得骨松质更加的紧密,也正是这种情况,需要更多骨水泥的注入,而渗漏率更低。而本研究也发现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注射量更多,骨水泥渗漏率明显更低(P<0.05)。该手术方法能够对畸形进行矫正,在恢复椎体的高度上有着更加显著的效果[9]。本次研究也印证了这一观点,观察组在椎体的高度恢复上更占优势。
本试验中,观察组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78.6%)(P<0.05)。证明了观察组在OTCF患者治疗中,疗效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在对于OTCF患者治疗中,两种治疗方法均有相对较好的临床效果,两种治疗的方式都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就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说,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有着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在复位的效果上,当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是更加首选的一种治疗方式,有着一定的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