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分析视角
2021-03-30范爱伦无锡太湖学院会计学院
范爱伦(无锡太湖学院会计学院)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缺乏应用性
现有的统计学教材多是在理论后加入对应的例题,对规范化的数据进行规范化的解答。对于数据的来源,数据的处理等内容涉及较少,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时,不知道如何获取数据,即使获取了数据也不知道如何将其整理成有利于后续计算分析的形式,甚至不知道可以用统计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且教材例题以及习题基本都是经济类通用例题,与具体各专业的匹配度较低,导致各专业学生在学习完统计学以后难以理解统计学与本专业课程间的关系,更无法将其用于研究本专业的相关问题。
(二)教学方法陈旧
丰富的理论知识,多样的统计方法,统计软件的应用等使得统计学课程内容较为庞杂,在有限的课时下,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讲授式”教学方法仍然占主体地位,即使在实验环节,也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练习为辅。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只会机械地解题,不能理解统计学与日常工作生活的联系,无法建立统计思维,更无法将统计学应用于其日常的工作学习中。
(三)学生差异大
一般来说,经管类专业在招生中文理兼收,这就使得同一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异较大,在经过统计学的先修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的学习以后,其数学方面的差异更是进一步扩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概率论中抽样分布的内容掌握得较好,但部分学生甚至不会计算协方差、相关系数等常用指标,这对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四)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大多数高校的统计学课程目前还是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考核,即使加入了软件操作,也多是单一的统计方法应用,缺少综合性的应用。这种考核方式能够测试学生对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但会使其对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应用死记硬背,无法真正理解统计学的实用性,更无法形成真正的统计思维,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依然一筹莫展。
(五)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缺乏认同
统计学虽然被纳入了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体系中,但学生普遍对其缺乏了解和兴趣,无法将统计学知识与本专业内容联系起来,无法意识到统计学的实用性,不能理解相关知识的应用,缺少对课程的认同度和兴趣,以应付考试甚至死记硬背的态度对待该课程的学习,严重影响了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基于翻转课堂的《统计学》教学模式探索
(一)课前准备
(1)选取适用于翻转课堂的知识点模块。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将各知识点进行整合分类,分成各个模块,并从中选取便于在翻转课堂中操作演示的相关模块。
(2)制作电子教学资源。教师围绕教学内容、目标及学生特点,制作PPT、视频、题库等电子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发布,同时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
(3)将学生进行分组。按照学生意愿进行分组,每组4-5 人,并选出一名组长。
(4)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的选择和任务的分配。教师结合经管类专业的特点,为每个模块编制贴近各专业的案例,如对会计学学生,可编制其较为熟悉的关于财务指标的统计学案例。前期各小组自主选择教师发布的案例,后期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对应的知识点模块,自行编制案例。通过案例的编制和解答,帮助学生熟悉统计的各步骤,如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统计方法的应用、统计结果的分析,逐步建立学生的统计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各学生主动承担相关任务,务必使任务落实到每位学生,使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到任务的完成中,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使其在案例的编制与分析过程中熟悉统计的各个步骤,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完成任务。
(二)课堂实施
(1)学生案例展示及问题解答。上课时,每组派1-2 名代表对本组的案例进行讲解展示,展示完毕后,教师和其他小组学生对该组学生提问,该组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2)教师总结。教师点评学生的案例分析优缺点及学习成果,归纳汇总各组各学生的问题,并进行引导与解答,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进一步讲解,加深学生对该模块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3)学生完善案例。各小组学生根据教师和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对该组的统计案例进行修改并完善,并对案例制作过程进行总结与归纳,构建对应的思维导图,将该部分知识点进行系统化。
(4)案例评价。由学生和老师对各组学生自主编制的案例进行评价打分,从中选出较为优秀的案例,将其纳入到相关专业的统计学案例库中,激发学生自主编制案例的积极性,丰富统计学课程教学案例,为后续学生的统计学学习提供借鉴。
(三)课后评价
(1)学生对学生。学生进行小组间及组内互评,发现小组和组员的优缺点,从而取长补短,更好地参与今后的学习与工作。
(2)学生对教师。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讨论,学生向教师提出课前准备及课堂实施中的优缺点和建议。
(3)教师对课堂。教师根据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特点进行反思,结合学生的评价和建议,不断改进并完善统计学课程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
(4)课程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分机制,该部分的成绩包括教学平台的学习情况,案例的完成情况,案例的展示效果,课堂讨论情况,各小组提交的思维导图及学生的互评成绩,各部分的权重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商议决定。
■翻转课堂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监督学生学习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此,教师可利用教学平台后台,实时监督学生的学习,并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在教学平台建立相关知识点的题库,利用题库随机选题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在提问环节随机提问小组成员以检查其对案例的熟悉度。
(二)丰富教学资源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平台,不断更新完善教学资源,创建案例库,根据各不同专业的时事热点,编制更贴近学生本专业学习及生活的案例,将统计学与学生本专业学习产生关联,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另外,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编制的优秀案例纳入到案例库中,激发学生对案例编制与分析的热情,培养学生对统计学应用的兴趣,吸引学生自主学习。
■结语
总的来说,翻转课堂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缩小了不同学生间的差异;通过精心设计的与本专业联系密切的案例,弥补了传统教材的不足,强化了学生对统计学的理解和应用,增强了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的认同;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以往“讲授式”教学方式下,学生独立思考不足的缺陷;综合性的考核评分机制,能够完善统计学的课程考核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际案例的制作,使其能够真正了解统计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建立统计思维,激发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