颧牙种植钉和口外弓联合横腭杆治疗高角骨性Ⅱ类前突型错牙合畸形效果比较分析
2021-03-29辛策宋镇纪彩娜丁博
辛策 宋镇 纪彩娜 丁博
[关键词]颧牙种植钉;口外弓;横腭杆;高角骨性Ⅱ类前突型错牙合畸形;垂直效果
成人高角骨性Ⅱ类前突型错牙合畸形在临床中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一般原因多为患者存在水平向、垂直及宽度不协调[1]。临床表现多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颌面出现垂直向发育长过面下1/3,导致下颌升支发育不良,颏部后缩,导致患者出现面部异常,影响患者外貌及心理健康[2]。一般患有轻度、中度该畸形的患者均会选择通过调整上下颌面牙齿的位置调整颌骨间的关系,但大部分重度患者则必须选择手术的方式才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3]。本次研究旨在探讨颧牙种植钉、口外弓联合横腭杆治疗高角骨性Ⅱ类前突型错牙合畸形垂直效果并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笔者科室收治的64例骨性Ⅱ类高角前突型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无牙龈炎、进展期牙周炎等口腔类疾病;②经检查为上颌前突、双颌前突患者恒牙列、SN-MP≥40°、上下牙列完整、除第三磨牙外其余牙位牙齿无缺失无畸形。排除标准:①口腔类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②二次就诊患者;③颞下颌关节异常,上下牙列拥挤量≥4mm;④牙周状况差。本次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2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14~35岁,平均为(21.14±2.11)岁;研究组:32例,其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14~36岁,平均为(22.27±3.0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0.05)。
1.2 测量方法:在治疗前、治疗1年后(正畸治疗结束)对患者进行头颅定位侧位片拍摄,测量标准参考Steiner、Burstone 等分析法,共进行2次,取平均值并排除定位误差、机器误差。主要测定点参考《口腔正畸学》中所述测量项目行绘制、测定和分析[3]。
1.3 实验方法:对照组采用口外弓联合横腭杆治疗,具体为:根据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口内横腭杆支持与口外弓加强支撑(见图1),每日佩戴8h,牵引力设置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设置,一般不超过300g,共使用1年。
研究组采用颧牙种植钉进行治疗,选择自攻型颧牙槽嵴支抗钉,根据CT显示结果选择植入部位。选择定位后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在选择好的位置的膜龈结合处进行支抗钉置入,若选择的位置具有透牙槽黏膜覆盖,选择将其进行切开,预防黏膜卷入其中。选用黄铜丝将支抗钉置入区域的牙与相邻的牙进行分离,植入时要与上颌的牙槽骨进行30°、下颌牙槽骨60°角切入,植入时用力需均匀,不可反复用力。植入后复排CT进行确认支抗钉置入位置方位确认,到达理想位置(见图2)。术后进行抗感染治疗,每月进行1次复查,调整拉力(>300g),共使用1年。
1.4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面凸角、Z角及鼻唇角的变化。
1.5 临床疗效评价:显效:治疗后垂直向测量参数∠SN-MP<0°、∠N-MeN-SGn<0°、UO-PP<0、U6M-PP<0, 牙列整齊,前牙覆盖水平、磨牙关系、面部轮廓改善显著;有效:治疗后垂直向测量参数∠SN-MP<0°、∠N-MeN-SGn<0°、UO-PP<0、U6M-PP<0,牙列较为整齐,前牙覆盖水平、磨牙关系、面部轮廓有一定改善,但患者仍存在不适症状;无效:治疗后垂直向测量参数∠SN-MP≥0°、∠N-MeN-SGn≥0°、UO-PP≥0、U6M-PP≥0,较治疗前改变无显著变化,不适感严重。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x?±s)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法。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法,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情况显示,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矫正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对照组为2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讨论
口外弓联合横腭杆-Nance弓治疗为传统正畸支抗治疗方式,该方法虽沿用多年,但随着口腔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正畸治疗存在牵引力不均及设计合理性较差等缺陷越发显著,患者接受矫正后被矫正的牙齿易出现非设计移动或单齿移动,导致支抗出现移动,支抗正畸治疗失败。此外,传统正畸使用的治疗方式较为复杂,患者佩戴后易出现不适感,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治疗结果造成影响。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对患者进行合理正确的正畸治疗效果显著。究其原因,颧牙种植钉为新型微型种植支抗,其优点在可选择颧牙各位置进行植入,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与传统正畸治疗比较,颧牙种植钉的体积较小,使用时操作较为简单,种植钉植入后即可进行负载,治疗结束后取出也较为简单,缩短单次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提升了支抗体的稳定性能。有相关研究表明,种植钉置入后可承受正畸带来的较为强烈的反作用力,防止矫正后口腔出现结构位移现象,提升口腔正畸效果[4]。
成人的面部发育基本已停止,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及上下颌的垂直度可作为评价正畸效果的指标之一。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患者面凸角、鼻唇角、Z角较对照组均出现显著增大(P <0.05),表明矫正治疗后上下前牙前后没有显著延伸,垂直效果得到有效纠正,患者软组织面型得到有效改善。有相关研究表示,成年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与正常牙合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切牙牙槽的上下距离显著增加[5]。另一研究指出,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下前牙牙槽高度与对照组对比较大[6]。在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的治疗过程中,由于钟摆效应导致前牙内收时,前牙会出现二次增长,而上下牙的垂直控制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矫正过度[7]。患有Ⅱ类骨面型患者的颏部均发育不良,下颌有显著后缩现象,面凸角小于健康正常发育者。在本次研究中,Z角趋近于正常值,表明双唇唇突度减少,协调颏唇关系,表示Z角与上下唇突度、上切牙唇倾度具有负相关性[8]。在进行内收前牙时,硬组织与软组织的变化可根据位移比率进行计算,预测矫正后患者上下牙颌垂直效果[9]。高角型患者均会出现垂直向过度发育,面下出现1/3过长,患者出现下颌升支发育不足现象,颏部后缩咀嚼肌张力较为羸弱[10-11]。一般正畸治疗中,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出现牙齿过长的易感性比其他类型患者高,常表现为前牙开牙合,而治疗其最有效的办法为控制牙伸长,防止现下颌时针旋转[12]。有研究表示,种植钉支抗矫正治疗后,磨牙无显著伸长[13]。另一研究指出,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的上颌牙平面与正常牙合比较会出现显著的陡峭[14]。若想控制牙合平面,则需要调整垂直向控制切牙长度。颧牙种植钉在进行校正治疗时,优势显著,校正后对患者牙合平面的控制效果理想,上、下颌面的磨牙垂直高差得到显著纠正,操作时患者痛苦小,术后患者恢复与适应时间快,稳定性高。
综上所述,颧牙种植钉在治疗高角骨性Ⅱ类前突型错牙合畸形效果显著,治疗后患者侧面改善显著,矫治畸形垂直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出现概率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