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诊疗的失误原因及治疗误区
2021-03-29周永红
周永红
(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政府农业服务中心,河南 济源 459005)
兽医是维护和保障动物生命健康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和宠物业的兴起,兽医诊疗活动日益增多,但是因诸多因素的限制,兽医在诊疗过程中仍然存在失误及误区也更加突出,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避,确保动物的健康生长。
1 兽医诊疗的失误原因分析
1.1 诊疗对象种类繁多
兽医工作者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需面对数量巨大,同时种类繁杂的动物,因而需掌握丰富的医疗知识。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生理特性,才能提高诊疗效率。因为动物不会说话兽医工作者无法与其有效沟通,在对动物疾病诊断过程中,仅凭动物主人口述以及获取的临床表现,极容易引发诊疗失误。
1.2 缺乏先进的诊疗设备
绝大多数基层兽医站都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部分兽医仅有温度计、针管等医疗设备,在实际诊疗过程中,缺乏先进的诊疗手段,所采取诊疗措施一般为测体温及输液。无法结合具体病情采取针对性的诊疗措施,针对种类繁多病情数量巨大的患病动物,兽医工作者常常力不从心。
1.3 兽医工作者专业水平有限
过去,人们对兽医行业不够重视,准入门槛不高,对专业人才要求不高,好多在岗兽医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对不同动物生活习性、生理特性以及动物疾病类型及有效治疗方法了解和掌握不多。乏足够的诊疗,经验和科学先进的专业知识作支撑,仅凭主观臆断和所来经验,很难避免诊疗错误的出现。
1.4 盲目依赖经验
在具体诊疗过程中,多数兽医工作者仅限自身工作经验进行诊断,若动物临床症状较为相似,常常过于武断的将其判定为同一疾病。这样很容易发生诊断错误,因为临床具有相似症状的疾病很高,也很难区分。
2 兽医治疗过程中的常见误区
2.1 滥用抗生素
近年来,抗生素疗效已普遍获得认可,但抗生素滥用问题逐渐在人类及动物医疗领域中也日渐突出。在动物诊治过程中,部分兽医未准确检测动物病症,也不分析致病原因,而是习惯性的使用抗生素治疗,主观认为即使抗生素无效也不会对病情有害,实际上频繁使用抗生素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产生耐药性药物残留,中毒、过敏等副作用。
2.2 缺乏持续性治疗
动物疾病诊治过程中,部分兽医见动物病情有所好转便立即停止治疗,认为动物可自行痊愈。其实,在动物疾病彻底痊愈前,中断治疗极容易引发疾病复发,甚至导致前功尽弃,引发严重的浪费,若动物病情反复,甚至再次治疗时之前的治疗方式将不再有效,甚至可能诱发部分不良反应。因此,为了有效规避上述问题,兽医工作者需对动物疾病持续性治疗问题高度重视。
2.3 见泻即止
部分兽医工作者仅仅将腹泻作为一种症状,其常见治疗药物为止泻药。实际,腹泻与感冒发烧较为类似,仅仅是病症的一种表象表现,动物内在必患有某种可能引发腹泻的病症。若无法准确诊断实际病因,仅仅通过止泻药物治疗很难获取理想效果,还可能导致动物肠道内菌群失调,影响其肠道活动。因而,若发生动物腹泻,不得急于使用止泻药物,而是需探寻腹泻原因并给与针对性的治疗。
3 规避措施
3.1 提升兽医整体素质
要想彻底解决动物疾病诊疗中的常见问题,就需要不断提升兽医工作者自身素质。除专业素质外,还需对其道德素养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可为动物疾病治疗奠定基础,只有具备较强专业素养才可保证治疗成效,避免用药浪费,提升诊疗成效。而提高道德素养可帮助动物病情恢复,避免因后续治疗中断而引发病情复发。
3.2 针对性合理用药
为避免抗生素滥用,兽医工作者在动物疾病治疗过程中需坚持合理用药。应对动物疾病认真诊断,深入分析发病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丰富自身药理知识,尽可能选用疗效好、副作用小的药物。
3.3 拒绝假药
药物监管部门需强化假冒伪劣药物检查,严禁兽药市场内流入假冒伪劣药物,以防诊疗工作受到不良影响。
4 结语
兽医诊疗效果直接决定着我国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然而在动物疾病诊疗中,因各种原因常出现误诊问题,对此相关主管部门需不断提升兽医工作者技术水平,对动物疾病病因综合分析,采取科学化的诊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