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水鱼流水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

2021-03-29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12期
关键词:鱼池冷水饵料

陈 卫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贵州 毕节 553100)

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倡生态渔业养殖,大水面粗放型渔业养殖不再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为此,加强冷水鱼流水养殖以及病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可提高养殖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养殖产出比。结合养殖场的实际环境制定有针对性的病害防治技术,提高冷水鱼流水养殖的经济效益,助推地区渔业产业发展。

1 冷水鱼流水养殖

1.1 养殖场地的选择 冷水鱼(以鲟鱼和鲑鳟鱼为例)一般喜欢栖息在水质清澈,溶氧丰富的山涧溪流中,所以养殖场地应选在植被丰富或保护条件良好的地区,有天然地下水或山泉水,能够实现流水养殖。为了保证氧气充足,应选择流水落差大的地方修建养殖场,或人工制造流水落差,利用流水落差增加曝气和溶氧,以提高鱼的生长速度。一定速度的流水会对鱼形成有效刺激,增加其活性,进而增加运动量和食欲,有利于鱼的新陈代谢。另外,流动水能够带走排泄物和饵料残余,保证水质清新,能有效防止疾病产生和蔓延。因此,设计鱼池时,要充分利用水源和地理优势,建设多级流水鱼池(一般3~4 级为宜),相邻排列鱼池之间至少设计1m 落差,保证充足的溶氧量和适宜的水流速度,有利于进出水和废物排出。

1.2 选择合适的放养密度 充分考虑养殖密度对养殖效益的影响,进行合理规划,做到养殖效益最大化。若养殖密度过高,会导致水温上升,溶氧下降,耗氧增加,残饵及代谢废物堆积等,最终导致鱼抵抗能力下降,增加患病风险,影响正常生长。若放养密度过地低,则不能充分利用养殖水体,造成资源浪费,低产量也是养殖户经济利益受到损失的一种表现。由此可见,养殖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养殖生产,要根据养殖种类、鱼体大小、季节气候等因素,科学规划,避免密度过高或过低造成负面影响。

1.3 科学的投喂 为保证养殖质量,在流水养殖过程中,需要科学投喂,投饵要考虑饵料营养均衡和饵料品质。根据鱼类的日常营养需求制定饲料营养标准,同时在饲料中加入少量维生素混合物质和矿物质混合试剂,提高鱼类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有效避免烂尾和休克等疾病的发生。在日常投喂的过程中,根据水温、生长阶段等差异进行调整,遵循“三定”原则,即定时、定点、定量。每年早春晚秋,或冬季水温较低时,鱼活动量减少,进食量降低,可以适当减少投喂量和投喂频率,避免饵料残余造成水体污染,耗氧增加,导致鱼免疫力变差,增加患病风险。此外,为减少养殖水环境对鱼类生长的影响,要做好鱼池的日常清洁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概率。一般每间隔15d 使用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浸泡鱼池5~10min,保证消毒效果,减少细菌滋生,避免鱼类发生疾病。

2 冷水鱼常见病害

冷水鱼流水养殖过程中主要疾病有出血病、肠炎、烂鳃病、真菌类疾病、寄生虫疾病等,病害主要由养殖水体清洁工作不到位,起捕、转溏、运输等过程中鱼体表皮受伤等造成。病害对水产养殖危害巨大,冷水鱼流水养殖同样避免不了病害的威胁,因此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对保证冷水鱼流水养殖高效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3 病害防治技术

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鱼池的清洁工作,主要清理水面浮叶和池底粪便及饵料残渣,以降低养殖过程中病害发生的概率。注重日常巡查检查,时刻关注鱼群的健康状况,可在投喂饲料或日常清理过程中肉眼观察,看鱼类是否有表层破损的现象,如果少数破损尚未出现发病迹象,可用3%的生理盐水消毒处理,如果鱼群表皮破损严重并引发群体疾病,要及时分池隔离,并用等浓度亚甲基和水杨酸浸泡处理。在此基础上,可对病鱼采样检测,分析病因,然后针对性用药。用药过程中要控制好剂量,选择不同的施药方式,将同等药效不同品牌的药品混合搭配或轮换使用,防止鱼产生耐药性。可以适当使用微生态制剂,对改善微生态系统,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净化水质等有显著作用。在冷水鱼流水养殖的过程中,水体的循环也会对鱼群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应该科学控制水体循环量,尽量避免冷水鱼流水养殖病害发生。

4 结束语

在冷水鱼流水养殖的过程中,科学的养殖技术对病害防治至关重要,应该注意对养殖场地的选择,做好日常的投喂管理工作,常态化监测鱼群健康状况,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运用科学的养殖管理技术,提高病害风险防范意识,保障冷水鱼流水养殖高质量发展,助力生态渔业发展和地区经济建设。

猜你喜欢

鱼池冷水饵料
设计鱼池图
设计鱼池图
香饵
香饵
香饵
冷水泡面
鱼池这样挖 养鱼能高产
绿豆汤冲鸡蛋治嘴角糜烂
孙红雷:请把冷水换成温水
鳄鱼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