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疆草原毒害草治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思路
2021-03-29琪琪格
琪琪格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蝗虫鼠害预测预报防治中心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毒害草被称为草原“绿色杀手”,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新疆草原毒害草灾害多发、频发、暴发,不但削弱了新疆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及生态服务功能,而且严重影响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与农牧民的增收,动摇了农牧民对草原的安全感,并对草原地区社会发展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如果不及时防控,毒害草将会在草原形成优势种群后,会极大地破坏草原生物多样性。
1 新疆草原毒害草危害基本情况
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新疆天然草地退化严重,可食牧草种类和逐年产量下降,土壤种子库逐渐匮乏,导致毒害草、家畜不食草、外来入侵植物等在天然退化草地滋生蔓延,形成优势种群,不仅与草地优良牧草竞争生长空间,同时也会占据水、肥、光等资源,从而抑制优良牧草的生长,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和消亡,破坏了草原原有的生态平衡,甚至致使牲畜毒害草中毒事件频发,给草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新疆草原毒害草主要分布在山地草甸、草甸草原、温性草原、低地草甸、荒漠草原等,涉及伊犁、塔城、阿勒泰、哈密、博乐、巴州等14个地州(市)70多个县市。新疆毒害草现有112种,主要种类有豚草、三裂叶豚草、白喉乌头、甘肃马先蒿、纳里橐吾、天山假狼毒、醉马芨芨草、阿尔泰藜芦、毒芹、乳浆大戟、大蓟、荨麻等20多种,其中豚草、三裂叶豚草等入侵种,近几年危害逐步滋蔓延,从2010年在伊犁州新源县则克台镇特列克特草场首次发现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入侵,到2019年豚草、三裂叶豚草危害面积达4.53万余亩,2020年扩散至9.16万亩,危害由点状发生,扩散为集中连片发生。
2 新疆草原毒害草治理现状
近年来,以“防除一片、见效一片、巩固一片”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监测预警,落实防控责任,大力推进科学防控毒害草,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新疆草原毒害草治理已总结出人工拔除(刈割)、机械刈割(拔除)、化学防治、放牧管理、综合治理等治理方法。“十三五”期间全疆毒害草累计防除254万余亩,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毒害草在部分区域的蔓延,部分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得到了改善,为农牧业生产安全、草原生态安全和边疆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3 毒害草治理存在的问题
3.1对毒害草生态经济阈值以及危害不明确。对毒害草的定义存在分歧,重要对象缺乏危害标准。
3.2监测重视程度不够。对于重点防控对象缺少长期固定监测点,基础数据匮乏。
3.3监测防治技术有所滞后。过度依赖传统监测及防治手段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不能落到实际工作中,不适应新时期草原有害生物治理的需要。
3.4科技支撑能力不足。一些新课题急需研究解决,特别是毒害草生态阈值的研究,外来入侵植物的监测和防治,家畜不食植被的利用和防控,生态治理新技术的探索,荒漠区毒害草管控标准,药剂防治的生态安全性评价等研究十分匮乏。
3.5生态防控意识薄弱。长期以来对毒害草的防控技术多为人工拔除和药剂防除,生态管控的思维转变较慢。
4 毒害草治理发展思路
4.1 严格实行“以草定畜”和“以畜定草”的规定落实禁牧休牧制度,大力发展人工种草,由追求短期效益行为向建设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开发转变;由单一的零散的治理向集中连片综合治理转变;由被动防护型向治理开发型的转变;由地方或区域性、短期性、突击性治理向长期性、持久性、社会化治理转变,不断丰富和提高毒草灾害的防治水平。
4.2 树立生态治理和防控毒草灾害理念在毒草防除上要从过去的以化学防除为主,转向采取生态控制和加强草场管理为主。要因地制宜采用生态工程法、促进植被演替法、改变草群结构法、青贮法、添加剂法、药物免疫法等方法,既能从源头控制中毒,又使一些有用的有毒植物得到条件性的保护,显示经济、有效、生态平衡等多种效益。
4.3 积极探索草原毒害草的脱毒利用、医药开发、农药开发等开发利用模式通过开展产学研、国际学术交流等活动,鼓励高校、医药公司等开展草原生态毒理学、毒草灾害毒理学研究,开发其药用价值,将毒草变废为宝,变害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