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脑心肌炎的诊疗措施
2021-03-29张玲,杨波,于伟
张 玲,杨 波,于 伟
(青岛西海岸新区农业农村局,山东 青岛 266400)
猪脑心肌炎,又称猪病毒性脑心肌炎,是由脑心肌炎病毒感染引起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哺乳仔猪脑心肌炎、高致死率和母猪发生严重的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该病在世界许多养猪国家流行,中国于2006年从规模化猪场临床表现为心肌炎及心肌周围炎的病死仔猪和死胎的组织样本中分离到该病毒。
1 病原
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属小RNA病毒科心病毒属,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全长约7.8kb,无囊膜,直径约25~30nm,病毒核衣壳呈20面体对称,由VP1、VP2、VP3和VP4四种结构蛋白组成。
本病毒一个血清型,但抗原性存在差异。病毒具有血凝性,可凝集绵羊红细胞,这种凝集作用可被特异性免疫血清所抑制。病毒可在鼠胚成纤维细胞、仓鼠肾细胞系(BHK-21)、猪源乃至人源的许多原代肾细胞和细胞系(如HeLa细胞)中增殖,并迅速产生明显细胞病变,如接种BHK-21细胞40h后,即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破裂和崩解。病毒也可在9~11日龄鸡胚中复制。
病毒对乙醚、氯仿、乙醇等脂溶性溶剂有抵抗力,但酚、甲醛和电离辐射可使病毒失活。
2 流行病学
猪脑心肌炎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养猪国家都曾有过发生此病的相关报道,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血清型和毒力存在差别。在自然界中猪脑心肌炎病毒的宿主极其广泛,除猪外,该病毒能自然感染鼠、牛、马、大象等多种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灵长类动物猴和黑猩猩及人中也发现该病毒感染。通常认为啮齿类动物是病毒的自然宿主,猪是最易受脑心肌炎病毒感染,且发病最严重的动物。猪通常是摄食了已感染的鼠、其他啮齿类动物尸体或被其尿粪污染的饲料及饮水而引发该病。实验也证明,母猪可经胎盘和哺乳将病毒垂直传播给仔猪。该病对仔猪表现很高的致死率。
3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3.1 临床症状
临床主要是仔猪和母猪感染发病,主要有最急性型和急性型。
(1)最急性型 仔猪无任何前期症状,由于心肌衰竭而导致突然死亡。
(2)急性型 发病猪可见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减食或停食,麻痹,体温升高至41~42℃,呕吐,震颤,步态蹒跚,呼吸困难,或表现进行性麻痹。病死率以未断奶仔猪最高,达80%~100%。母猪常在妊娠后期表现为严重的繁殖障碍,如发生流产、死产、产弱仔和木乃伊胎。断奶仔猪和成年猪感染猪脑心肌炎病毒多无明显症状,表现为亚临床感染,但偶尔可见成年猪突然发病死亡。
3.2 病理变化
发病仔猪剖检可见胸腔和腹腔积水,心包积液,并含少量纤维蛋白。呈现明显的心肌炎病变,心脏通常肿大,软而苍白,心肌有不连续的白色或灰黄白色坏死灶。胃气肿,肝脏肿胀充血,肺充血和水肿。
组织学检查变化最明显的为弥散性或局灶性心肌炎,可见心肌充血、水肿和心肌纤维变性、坏死,神经元变性,伴随着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4 诊断要点
该病以哺乳仔猪脑心肌炎、高致死率和母猪发生严重的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确诊有赖于实验室诊断,最可靠的方法是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最好的病料为死胎儿和仔猪的心脏,可取病料接种于鸡胚和Vero,HeLa或BHK-21等敏感细胞来分离病毒。病毒可迅速、完全破坏细胞,产生明显细胞病变,用特异性免疫血清通过病毒中和试验进行鉴定。RT-PCR可以比较敏感地检测病毒核酸。
血清学诊断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病毒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等,用于检测猪脑心肌炎病毒抗体。
5 防治措施
目前该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最好的预防措施是改善猪场环境条件,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尽量避免应激和刺激病猪,尤其应注意控制好猪场啮齿类动物偷食或污染饲料与水源。必须维持好猪场的清洁卫生,病死猪要迅速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该病发生时用消毒剂对圈舍场地进行彻底消毒。
6 诊疗注意事项
临床诊断应注意与仔猪水肿病、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猪蓝眼病、VE以及硒缺乏症、猪白肌病等加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