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免疫抑制性疫病的综合防控

2021-03-29刘春桂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性疾病免疫抑制猪群

邹 海,刘春桂

(广西合浦县白沙镇公共事业服务管理中心,广西 合浦 536121)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是近年对生猪规模养殖业危害性较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一类常见病。被免疫抑制的猪群属于亚健康猪群,其机体免疫屏障受到不同程度的攻击和损伤,整个机体处于高度应激(过敏)状态,并由此导致不能正常产生疫苗免疫应答、整体抗病力(免疫力)下降、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等不良后果。本文就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致病原因、临床特点、预防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

1 致病原因解析

1.1 病原性可引起感染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当前猪场须重点防范的免疫抑制性疾病致病原有病毒、细菌、寄生虫三大类。(1)病毒性疾病。猪病毒性疾病极易产生较强的免疫抑制性,并可造成猪场严重的经济损失,当前最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是接种相关疫苗。(2)细菌性疾病。主要有猪大肠杆菌病、猪支原体病、猪沙门氏菌病、猪巴氏杆菌病、猪丹毒”等,建议有条件的猪场应尽量接种相关疫苗以使猪群获得有效被动免疫抗体保护。此外,猪链球菌病、猪葡萄球菌病、猪立克次氏体病(类细菌)、猪衣原体病(类细菌)、副猪嗜血杆菌病等四季常见高发病,也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性,要注意采取消毒灭源、物理消杀、敏感药物对症抑杀等有效措施加以控制。生猪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常见高发的细菌性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重点预防控制措施包括疫苗接种、敏感剂对症控制和环境控制等重要手段。(3)寄生虫病。具有强免疫抑制性的猪寄生虫病主要是血液原虫病,代表症“猪球虫病、猪弓形虫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其次是肠道蠕虫病(如猪蛔虫病、猪绦虫病、猪钩虫病、猪线虫病)和体表寄生虫病(如猪螨虫病),具有轻度至中度免疫抑制性。

1.2 非病原性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善所致,大致包括:(1)环境因素。猪舍内小环境的“通风(空气质量)、光照、温度、湿度、清洁度”等五要素对猪群的健康至关重要,一旦不适应即可能诱发各种免疫抑制性疾病。猪场生物安全防范措施执行不严,无关人员、其他动物、车辆、用具等随意流动进入猪场(舍),就可能成为携带病原体散播疫病的中间传播媒介。(2)营养因素。饲料和饮水是保障动物机体免疫机能正常发挥的基础物质,饲料日粮中动物必需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重点营养物质长期缺乏、配比不当或喂量控制不精准,以及饮水不足等,就会引起免疫反应滞后或者免疫应答能力减弱。(3)遗传基因缺陷。由于种猪(♂♀)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其后代就很可能出现显性遗传个体,并由于其自身免疫系统的缺陷导致机体不能产生正常免疫应答,也就意味着疫苗免疫失败。(4)滥用药物。包括疫苗接种不当,超大剂量造成免疫麻痹乃至死亡,剂量偏小不能诱导产生正常免疫应答;免疫程序编制不合理,没有把握好正确的接种时机,受体内的母源抗体干扰等原因,可导致不同种类疫苗接种后产生相互干扰致无效(免疫失败)或母源抗体阻碍免疫抗体的产生;接种疫苗期间给猪服用抗病毒制剂、抗菌剂或某些不利于机体诱导产生正常免疫应答的添加剂,即可能导致本次疫苗免疫失败。实践中,超量应用重金属饲料添加物和滥用激素类药剂均会引起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5)不利应激源。现代规模养殖条件下,密集养殖的猪群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四季气候更替、温差波动、光照时长变化等因素会诱发某些免疫抑制性疾病。此外,养殖环节常见的长途转运、噪音惊吓、断奶、换料、转舍并群、六淫六邪侵害等不利应激源均会诱发相关疾病。

2 症状表现特点

免疫抑制性疾病是一个涉及范围极广的兽医病理学研究范畴,凡是可导致动物生理及代谢机能紊乱、机体免疫屏障受损并致使免疫力下降的症候群均属于本范围。主要症状表现:(1)重点病种疫苗免疫失败。本病最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就是导致重大病种、重点疫苗免疫降效或无效,譬如“猪瘟、猪蓝耳病、猪口蹄疫、猪细小病毒病、猪肺疫”等高危害性病种在接种新冠疫苗后不能产生正常免疫应答。(2)加重免疫抑制病情。强免疫抑制性疾病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普遍存在继发或并发感染,临床上以难防、难诊、难治为特点,多元混感导致发病猪病情加剧,病程中后期常出现呼吸、消化、神经、运动、循环等多系统病变症状,绝大部分属于“预后不良”的高危病种,高度易感畜致死率几近100%。猪常见免疫抑制性疾病常因某一原发病诱导产生其他继发(或并发)感染杂症,譬如非典型猪瘟继发(或并发)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等混感,以及近年较常见的猪蓝耳病继发(或并发)猪细小病毒病、猪弓形体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圆环病毒病等多元混感症候群。

3 综合防控

3.1 病原性(1)制定实施切合本场实际的科学化疫苗免疫程序。猪瘟、猪蓝耳病、猪口蹄疫、猪细小等高危害性病种做到应免尽免,常年保持抗体检测合格率达75%以上,确保猪群获得有效免疫抗体保护,是降低强免疫抑制性疾病致死率的最有效手段。(2)严格执行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严防场外无关人员、其他动物、车辆及用具等中间传播媒介随意流动进入本场(舍)散播相关疫病,必须进入的务必落实好清洗保洁、消毒灭源、更换衣物等防护措施。(3)对症施治。方1:“黄芪多糖(抗病毒、强免疫力)+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本方广谱高效,适用于猪群四季常见病的流行期,对猪的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均有良效,建议早晚各喂1剂、连喂3~5d。方2:冬春交、秋冬交大幅降温时节猪群流行的诸般杂症(以呼吸性疾病为主),包括猪群外感寒湿邪、冷应激状态下的各种疑难杂症,可用“氟苯尼考或泰乐菌素+阿莫西林或多西环素+荆防败毒散”,此方案尤其适用于常规抗菌素治疗无效或久治不愈的病猪。方3:高温高湿的夏季以防治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为主。适用处方推荐“双黄连散(成年猪)或双黄连口服液(仔猪适用)或金银花散+氟苯尼考+可溶阿莫西林”,本方兼具清热解暑解毒、控制继发(并发)感染至功效;规模猪场开展药物防治(含驱虫保健预防程序)应注意将体内外寄生虫兼防兼治,体内寄生虫包括蛔虫、结节虫、鞭虫等,体外寄生虫包括疥螨、疥癣、血虱等,驱虫药物的选用应视猪群具体情况、药物性能及用药对象等灵活掌握,近年规模猪场常用的体内外兼顾实效方剂是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一般混饲连喂5~7d;单纯性驱除体外寄生虫常采用双甲脒(有较强毒性,但效果较好,应注意采取防护措施)、杀螨灵、虱螨净等体外喷雾的方法。

3.2 非病原性(1)环境控制。做好猪场周边1000m以内的垃圾、病死动物尸体、畜禽粪污等污染源(传染源)的清除治理工作;衡控猪场(舍)内小环境条件,尽量满足通风、干燥、清洁、光照充足、温湿度值适中的良性条件;及时清除发病舍内病死畜尸及粪污、垫料等,并行消毒灭源及无害化处置;严防携带疫病原的中间传播媒介随意流动进入猪场(舍),遵照“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畜”的基础防疫要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2)均衡日粮营养。科学调配全价饲料并精准控制喂量,所配制的配方饲料必须符合当前猪群生长阶段及繁育阶段的正常需求,同时足量供应安全达标饮水,为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提供坚实保障。(3)合理劣汰。针对出现遗传性病理基因缺陷的种猪(♂♀)果断予以淘汰处置,养殖过程中出现的老弱病残个体,以及其他表现出过敏、多病、畸形的个体也建议合理劣汰处置。(4)规范养殖用药。制定实施专业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疫苗免疫计划,确保接种猪群产生正常免疫应答和有效抗体保护力。(5)消除不利应激。现代规模养猪务必高度重视防范养殖环节常见的过度惊吓、无保护贩运、断奶、换料、转舍并群等不利应激,及时消除各种不利应激源以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猜你喜欢

性疾病免疫抑制猪群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因、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猪常见呕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
猪群亚健康
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CK-MB致结果偏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