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牛腹泻病的鉴别诊治
2021-03-29姜红伟
姜红伟
(吉林省通榆县八面乡综合服务中心, 吉林 通榆137200)
近年来,牛腹泻性疾病不断增多,病症非常复杂多样,不仅给养牛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一线兽医带来具大挑战。笔者从事兽医工作多年,通过接诊过的病例总结发现,引起牛腹泻常见有牛肠毒血症、牛粘膜病、球虫病等,鉴于这三种病都有腹泻、便血等共症,为了区别诊断便于施治,本文逐一进行分述。
1 从病原学上鉴别
1.1 牛肠毒血症病原体是产气荚膜梭菌,属厌氧菌,一般消毒剂易杀死。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目前已知产气荚膜梭菌有6个类型,其中A、B、C、D这四种类型产生的毒素能溶血,杀死白细胞,使血管的通透性升高,可使肠黏膜坏死,还具有坏死和神经毒性作用,由此造成牛肠炎出血为主症。以春秋季节和阴雨天气发病较多,多为散发,各品种和各年龄的牛均有病例,其中以2岁以下病牛较多。
1.2 牛黏膜病又称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简称牛病毒性腹泻,病原为披盖病毒科的粘膜病病毒,传染源为病牛和带毒牛,传染途径,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均可感染。我国是近些年来由国外引种带入,因本病的感染性很高,且常呈隐性感染,在新疫区通常急性病例较多,呈暴发式流行,在老疫区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低,急性病例很少,多见轻型病例,以6~18个月的小牛发病为主,多发生于冬末和春初。
1.3 牛球虫病病原为艾美耳科的艾美耳属或等孢属的球虫,其中,邱氏艾美耳球虫和牛艾美耳球虫致病力最强,最为常见。传染源,主要是病牛、成年带虫牛及临床治愈的牛。传染途径,经消化道感染。本病主要侵害犊牛,一般发生于春夏秋三季,尤其在多雨季节,在低洼潮湿的牧场放牧易发生。
2 从临床症状上区别
2.1 肠毒血症主要表现为最急性和急性。最急性有时看不到什么症状就突然死亡,病程最短的仅十几分钟。急性时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行动迟缓,体温升高,心跳和呼吸加快,耳鼻及四肢末端发凉,身体颤抖,站立不稳,有的出现神经症状。死前体温下降,黏膜发绀,腹痛哞叫,腹胀,口鼻常流出大量红色带泡沫的水样液体,有时粪便混有气泡和血液。病程约十几小时到几十小时,致死率可达100%。
2.2 牛粘膜病急性病牛症状明显,发病突然,体温升高到40~42℃,病牛精神沉郁,厌食流泪,口鼻流涎,咳嗽,腹泻加剧,粪稀如水,混有粘膜和血液,恶臭。鼻镜、鼻孔及口唇部有烂斑,舌面上皮坏死,呼气恶臭,流涎持续不断。有的不出现腹泻。重病牛因脱水、衰竭而死亡。本病大多数病例是亚临床经过,温和型或隐性感染,症状不无显。
2.3 球虫病病牛多为急性经过,病初精神沉郁,喜卧,食欲减退或废绝,被毛粗乱,粪便稀薄,混有粘液、血液,继而体温可升至40~41℃,症状加剧,末期所排粪便几乎全是血液,色黑,恶臭,最后多因极度衰竭而死亡。耐过牛可转为带虫者。
3 从特征性病理变化区别
3.1 牛肠毒血症特征性变化表现为出血性肠炎,患牛小肠缺血性坏死,肠管膨胀。小肠粘膜出血坏死,其他脏器也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出血和坏死。
3.2 牛粘膜病特征性变化消化道黏膜发炎、出血、坏死、糜烂;肠壁淋巴组织胀大或坏死。
3.3 牛球虫病病变发生在盲肠、结肠和回肠后段处,肠粘膜充血,水肿,有出血斑和弥散性出血点,肠腔内含有大量血便。
4 治疗
4.1 肠毒血症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发病牛要及时隔离,细心护理。犊牛出生后12h,可灌服土霉素、环丙沙星等药物,有一定的预防效果。病牛肌肉注射头孢金品(主要成分,头孢喹呋钠、氟苯尼考等)或抗菌先锋(主要成分:阿莫西林等),按说明应用。口服:土霉素、胃蛋白酶等药物。配合中药治疗。方剂:乌梅(去核)100g、炒黄连100g、黄芩100g、郁金100g、炙甘草100g、猪苓100g诃子肉120g、焦山楂120g、神曲120g、泽泻80g、干柿饼(切碎)10个。用法:研碎煎汤1500mL,红糖500g为引,每头犊牛灌服30mL,2次/d,连用3d。
4.2 牛粘膜病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应做好病牛的隔离,设置防护,做好牛舍内外的通风和消毒工作。对重点保护牛群,可考虑采用中西医结合用药对症治疗方案,即采取止泻、补液和抗炎处置。最好的防疫措施是逐渐净化牛群。
4.3 球虫病流行期间,用3%~5%热碱水或1%克辽林对地面、牛栏、饲槽等进行消毒,每周一次。粪便和垫草必须无害化处理。成年牛多为带虫牛,故与犊牛应分开饲养,犊牛哺乳前,乳房要洗拭干净,哺乳后母牛、犊牛要及时分开。预防,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氨丙啉及磺胺类药物等。治疗病牛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混球炎宁(主要成分:磺胺氯吡嗪钠等)按说明应用,或给病牛投服氨丙啉等药物。并配合中药治疗,方剂:白头翁45g,黄连、广木香各25g,黄芩、秦皮、炒槐末、地榆炭、仙鹤草、炒枳壳各30g。用法,水煎取汁,牛一次灌服,1剂/d,连用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