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品种改良存在问题与对策
2021-03-29田淑玲
田淑玲
(吉林省松原市畜牧工作总站,吉林 松原 138000)
松原市自然条件优越,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有优良的地方黄牛品种,黄牛养殖产业历史悠久,养牛业已经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精准脱贫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养殖技术相对落后,对黄牛品种的选育不太重视,造成黄牛的优良性状退化,养殖效益不高。本文分析了黄牛品种改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比较合理、科学的解决措施,建立牛品种改良新模式,促进养牛业的发展。
1 黄牛品种改良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畜牧业养殖周期长,经济效益低,不能出现立竿见影的的成效,因而有些地方政府不愿意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畜牧业,尤其是牛的品种改良工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服务收费困难,有些地方的品改收费没有纳入合法的范畴,甚至有些地方被当做乱收费项目给清理了,品改员配种后收不到费用就没有了积极性,干脆不做了。二是违法行为难认定,不能有效的被制止。如有的劣质公牛不能按规定去势,与母牛在同一地点放牧,乱交,乱配现象严重。还有些配种站使用劣质公牛甚至杂交公牛的精液进行配种,这些违法行为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很难被制止。三是牛品改专项资金不足,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
1.2 品改机制还不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品改机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无论是体制结构还是运行机制都要做出合理的调整。牛品改工作“脏、累、差”,通俗的说就是“天天摸着牛屁股,一身粪来一身土,既没面子又没收入,工作人员没有积极性,也无法吸引有技术、有能力的年轻人参与到工作中,队伍老化,技术水平不高。而牛品改工作不是简单的配种,还需要掌握饲养管理及防病治病等,技术性较强,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差,主要靠吃老本度日,不能很好的对养殖户进行指导,杂交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1.3 市场导向不明确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对肉牛、奶牛的需求量逐渐增多,而职能部门没有抓住机遇,合理的引导市场的发展。如在养牛生产中,当地优良种公牛的饲养数量少,冻精主要来源于北京、上海等地,这就限制了品改工作的推广。
1.4 地方黄牛存栏数量减少,品种退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大批的年轻人进入城市打工,留在农村的多为年龄较大的人,因而造成黄牛的饲养数量减少,加之不注意保种,造成地方黄牛品种衰退严重。
2 加强黄牛品种改良的对策
2.1 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
牛品改工作是养牛业的上游产业,是养牛业的基础,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对牛品改工作的扶持,带动产业的发展。
要根据新形势,建立健全品改体系,成立专门的机构,做好技术推广、研究和服务。以黄牛品种改良为龙头,以资金和技术作为纽带,以“公司+农户”或“政府+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大力推广养牛产业的发展,如引导农户将役用黄牛品种向肉用,乳用改良,进行科学养殖,提高经济效益。
政府要将资金向品种改良方面倾斜,做好地方优良品种保护、新品种培育和良种繁育推广体系的建设,资金要集中管理、专款专用,对于基层资金难以落实的情况,可以改变资金的投入形式,以冻精、液氮、储存容器等实物补贴代替划拨资金。同时,还要拓宽融资渠道,推行谁开发、谁改良、谁受益的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对养殖业的投入。
2.2 调整品种结构,做好技术推广
管理和生产部门要根据市场需求、地方品种资源等合理调整牛群品种结构,引进或培育适销对路品种。积极运用先进的繁殖技术如胚胎移植、性别控制等创建优良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还要做好品种宣传和推广工作,积极培植大型专业户、专业村、养殖基地,以点带面推广宣传,扩大牛品改影响力。牛品改也不是简单的配种产仔,需要育种、疾病预防治疗等方面的技术,因而还要做好养殖人员的培训,加强技术推广。
2.3 积极培育优良品种
我国养牛业有悠久的历史,有优良的黄牛品种,但是现在的黄牛改良是利用外来品种作父本和本地黄牛进行杂交,这种做法会造成黄牛品种的衰退。而对本地优良的黄牛品种优化提纯和运用外来品种杂交培育都属于品种改良。黄牛具有品种好、耐粗饲、抗逆性强的优点,对黄牛品种的优良特性进行优化,然后利用外来品种杂交改良,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专用生产系,是黄牛改良的目标。
3 结束语
提高养牛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培育高产、优质、高效的品种,积极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去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优化资源,完善牛品种改良体系,提高养牛业在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