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发生机制与预防措施
2021-03-29王远萍吴艳秋
王远萍,吴艳秋,唐 涛
(阆中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阆中 637400)
禽流感是由A 型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传染病,还可传染给人类,造成以高热、咽痛、咳嗽、肌痛等为主要症状表现的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甚至会引起严重肺炎,导致心、肾器官衰竭,病死率高。当前我国已经发现很多禽流感病毒株,其中人禽流感主要是H5N1、H9N2、H7 亚型毒株感染。近年来我国不断有人感染禽流感事件发生,了解禽流感发生机制对禽流感的预防及控制有重要意义。
1 流行特征
1.1 传染源
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患病动物为主要传染源,其中野鸭在禽类中对病毒的传播最为厉害。禽流感也能传染给人类,导致人类染病,最常见的就是H7N9,水禽及鸟类是H7N9 感染的主要传染源。禽类感染病毒之后,可长时间携带病毒,而不表现任何的病症,只是体内的病毒会随粪便排出体外导致再次传播,一旦再次传播,又成为了传染源。
1.2 传播途径
粪便- 水- 口为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主要是经过呼吸道或接触传播。禽流感病毒多在染病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及身体脏器内存在,并能通过口、鼻、眼分泌物或者是粪便排出到体外,一旦直接或间接接触了被禽流感污染的水、粪便或者分泌物等,就可能造成感染。此外空气传播也是禽流感病毒的一个传播途径,野鸭等候鸟迁徙能将病毒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播,而被污染的水源等环境能导致大量禽类染病。
1.3 流行特点
禽流感发病急骤,依赖生病禽类传播,能在大范围空间广泛传播。生病鸟类及家禽为主要感染源,鸭病毒同其他鸟类相比更为严重。野鸭病毒作为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一旦发病,致死率能达到100%。禽流感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在发病时间上没有规律性可谈,气温骤冷、骤热的交替季节更易发病。低温环境下禽流感病毒抵抗力强,因此冬季感染更为常见。各日龄各品种禽类都可染病,极易造成大规模的暴发。
2 禽流感发病机制
HA 凝素蛋白是禽流感病毒的主要成分,也是疾病发病的关键,染病后,HA 凝素蛋白裂解为HA1 和HA2,其中HA1 可吸附于宿主细胞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之上,吸附后在受体介导之下,通过吞咽进入细胞,进入细胞之后迅速克隆、增殖,并在增殖过程中释放出毒素,从而发挥出致病作用,可以说HA1 为病毒侵入机体细胞的一个必要性条件。此外,胰蛋白酶能在禽流感病毒HA1 碳端的碱性氨基酸残基端的位置运作,而肠肽酶、蛋白水解酶等同胰蛋白酶类似能将病毒激活。禽流感病毒被激活后还会侵入机体组织器官,并对器官系统造成危害。禽流感病毒具有泛噬性,侵入后首先会到时机体的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出现病变,随后禽流感病毒还会通过淋巴结侵入到机体,并进过血液循环侵入到机体各个组织器官,导致组织器官迅速出现肿胀,出现变形等病变,引起组织器官损伤,严重还可能导致组织或者器官坏死。
3 禽流感的预防措施
3.1 多方联防,做好疾病预防
疾控中心、农林、交通等部门应做好联防联控,多方联防下对禽流感进行更好防控。疾控中心应做好禽流感防控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大众群众对禽流感的认知程度,通过宣传提高群众对禽流感的防范意识。让市民尤其是禽类养殖、销售人员,一旦出现禽流感症状要及时就医。
3.2 做好饲养管理
对饲养场所加强管理,科学选择养殖场地,确保场所内卫生,对饲养场外来人员严格控制,对饲料质量做好严格把关,做好外来车辆消毒。潮湿天气及雨天后应对养殖场所做好消毒通风处理,对养殖场中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时清理掉养殖场内的粪便,一旦出现死禽需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真正做好攻守兼备。
3.3 规范禽类市场管理
检疫部门应对禽类做好强化免疫管理,规范活禽市场交易,严格取缔野禽交易,并对候鸟监测管理。防控部门还应建立并健全动物检疫制度,建立养殖动态监管制度,建立申报检疫备案制度,建立动物检疫结果告知制度、建立无害化处理登记制度、建立检疫复审制度。禽类市场应严格执行“过夜零存栏”制度,当天宰杀,当天售卖,不过夜。且家禽屠宰应采采取集中宰杀方式,宰杀之后统一冷链配送,冰鲜送往市场,这是禽流感得以防控的最可靠性的长效性措施。
3.4 对疫情严格处理
一旦发现疑似禽流感疫情后,农民不能私自处理,应及时上报给疫情防控部门,在监督机构监督下对养殖场内的所有家禽扑杀,对家禽及家禽产品无害化处理,做好动物防疫。养殖场内所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也需做好消毒,进行无害化处理。且出现疫情后,防控部门应及时关闭活禽市场,并在2周内有效控制疫情,活禽市场关闭越早,疫情控制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