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2021-03-29徐林海
徐林海
(乌兰察布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当前,仔猪腹泻病仍然是养猪业发病率最高的仔猪疾病之一,也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仔猪腹泻病的特点是:病因复杂、症状不一、混合感染病例较多,难以准确诊断。本文结合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对仔猪腹泻病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以其能为降低仔猪腹泻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生猪养殖中的经济损失提供一些帮助。
1 病因分类
1.1 传染性因素 目前,已发现的能引起仔猪腹泻的传染性病因分为:细菌性因素、病毒性因素和寄生虫性因素。(1)细菌性因素包括:魏氏梭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这类腹泻特点为:高发、多发、日龄小、易复发,且易继发于其他疾病或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2)病毒性因素包括: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伪狂犬病等,这类腹泻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为特点。(3)寄生虫性因素包括:球虫、蛔虫、类圆线虫等,此类腹泻的临床特征为精神、食欲、体温多正常,温暖潮湿的季节易发。
1.2 非传染性因素 引起产房内仔猪腹泻其他非传染性病因有母乳品质不良或不足,初生重不足,舍内温度偏低等饲养管理因素,引起保育猪腹泻最常见的病因是哺乳期补料不足,饲料品质不良,保育舍温度偏低等。
2 治疗措施
仔猪腹泻病因复杂,混感比例高,因此其治疗应该采取综合性、全面性的措施,总体治疗原则为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治疗时应及时清除胃肠道内有害物,同时要抗菌、消炎、补液、调整体内酸碱盐平衡、健脾强胃。针对不同的病因,应采取不同的治疗药物。
2.1 细菌性腹泻 其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抗生素治疗,但需注意以下几点:(1)抗生素治疗必须坚持早期治疗的原则;(2)由于抗生素的泛用和滥用,国内猪场普遍产生耐药性,建议养殖场通过做药敏试验来选择高敏药物对症治疗。如果已经确诊为病毒性感染,要停止使用抗生素治疗,以防耽误其他治疗和产生耐药性。
2.2 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且无特效药,疫苗免疫是目前最有效地预防措施。对母猪进行免疫后,仔猪通过哺乳获得母源抗体。实践证明,仔猪越早获得母源抗体,腹泻病的发病率越低。
2.3 寄生虫性腹泻 若已确诊为寄生虫性腹泻,应及早进行驱虫治疗。对球虫病引起的腹泻,可选用磺胺类药物和百球清。猪蛔虫病可采用伊维菌素肌注,或甲苯咪唑拌料投喂。
3 综合性预防措施
任何一种疾病的防治原则均为“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仔猪腹泻病也不例外。
3.1 重视怀孕母猪、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仔猪腹泻有很多是由母猪引发的,如果母乳不足或者母乳中抗体不足,特别是母猪在产后发生了疾病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导致母乳不足或者变性,这样会导致仔猪不能及时吃到充足的初乳,或者是直接将疾病传染给仔猪。因此仔猪出生后要确保每一头仔猪及时的吃足母乳。
3.2 努力提高仔猪的出生重 有数据显示,仔猪的初生重和哺乳期仔猪的腹泻概率是成反比的。
3.3 做好仔猪的保温工作 建议初生仔猪保温箱内的温度为34~35℃。随着日龄增加产房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干净、干燥、温度适宜的环境是预防仔猪副伤寒最有效的措施。
3.4 注意产房环境卫生及消毒管理 母猪怀孕期长,环境易被污染,产前几天妊娠母猪应用温水被彻底清洗、消毒,然后再转入另一个经严格消毒后的产房内,这样才有利于切断病原的携带与传播。
3.5 科学合理的对仔猪进行早期补料、补铁 仔猪断奶后的腹泻一般多于仔猪早期补料和断奶饲料营养不当有关,实践证明在仔猪开口料中加入一定量的鲜牛奶或乳制品会减少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率,此外及时给2~3日龄的仔猪注射铁、钴合剂,及时给10~15日龄的仔猪注射铁、硒合剂。
3.6 疫苗免疫 针对传播速度快、病死率较高的病毒性疾病,疫苗免疫是目前的最有效的防控措施。例如针对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病建议使用正规产商生产的猪腹泻二联苗免疫母猪,一年至少2次,这样母乳中的特异性抗体才能给仔猪提供很好的保护。
3.7 防范霉菌毒素污染 应要求养殖户完善饲料的管理,一旦发现有霉菌污染就停止饲喂,换新鲜健康的饲料来饲喂。
总之,仔猪腹泻在管理不善的猪场普遍存在,预防仔猪腹泻病的发生,首先要做好病毒性腹泻病的疫苗免疫,其次要做好猪舍的消毒、隔离工作,此外要及时给初生仔猪注射铁制剂,最后还要加强产前产后母猪和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预防仔猪腹泻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