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帝内经》养生观中的道法自然*

2021-03-29秦健全鞠宝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黄帝内经素问阴阳

秦健全,鞠宝兆

(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032)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饮食、养生、疾病防治等多方面都蕴含着道法自然的思想,道本指道路,后逐渐引申为形而上的哲学概念。《老子·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可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1]8”道包含“负阴而抱阳”“规则”“无为”等含义,是最根本的法则。道法自然的内涵有二,一是顺应自然,法天择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45,中医学的整体观是道法自然的一个体现,应该根据外在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顺应自然,效仿天地,保养己身;二是无为寡欲,中庸守神。人应该专心致志,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心和欲望,进而使身体处于健康状态。

1 道法自然的养生思想

1.1 “人与天地相参”的养生观点

“人与天地相参”是道法自然的前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疾病发生的机理,指导摄生保健。中医重视气候、地理、人文及时空对人体的影响。《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云:“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2]544”万物禀赋天地之气而生,五色五味濡养身体脏腑,促进气血津液的生成,使身体强壮,延年益寿。《内经》中多处提及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如《素问·五常政大论篇》“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2]443;《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故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2]494。摄生保健要注意地理环境的特点,避免外邪的侵袭。“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1]44。段阿里[3]认为,物质的状态会随时间变化,故摄生必须考虑天地的周期变化规律。《素问·诊要经终论篇》有云:“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2]91-92”五脏与十二月相配合是《内经》中时间因素与人体联系的表现之一,此外还将人体与日月星辰等相联系,进一步丰富了中医的时间医学。陈怀民等[4]学者认为,人应该向天地学习,达到一种完善的境界,这样才是“天人合一”的内在含义。尊重自然规律,效法天地,方能延年益寿,如果不尊重自然规律,就会使身体受到损害,如“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2]71“卧湿当风,则真气日弱”[5]36。“阴阳有愆伏,则四序乱,而不能生成万物”[5]32,饮食、环境及作息紊乱等导致阴阳失调都会造成身体的损害。

1.2 “因时而养”的养生理念

人身为小宇宙,天地为大宇宙,二者同步运行,天地阴阳的变化会影响气血的盛衰及疾病的发展变化,顺时养生是人与自然相结合的体现,是道法自然的根本。“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2]159-160,天地之气,合而为人,人禀赋天地精气而生,如果顺应四时之气而养生,天地就会像父母一样涵养人们的身体。“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2]9-11。生长化收藏,四季各有所主之气,要顺应自然的变化而保养身体,如果违反四季变化的规律,就会影响到机体对下一季节的适应能力,进而产生相应的疾病。在《养性延命录·教诫篇》中有“侮天时者凶,顺天时者吉”[5]11,顺着四时的规律而生活,就不会生病,违反规律就像砍掉树木的根部,生机会受到影响,劝诫人们养生要“与天地相参”,根据不同的时间段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2]64,自然界的时间变化会影响人体气血的旺盛、五脏主气的胜负等。顺时养生,首先要了解一年的总体气候变化,进而推测人体脏腑气血的偏盛以指导保健养生。“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6]85(《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平旦人气生……日西而阳气已虚”[2]19(《素问·生气通天论篇》),“夜半后而为阴衰……日西而阳衰”[6]51(《灵枢·营卫生会》)。《内经》中按照阴阳盛衰情况将一日分为不同的阶段,同时类比四季变化,将一日分为四时,四季养生的方法也可以配合时辰而使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自然界的事物感受生机而在春天生长,在夏天达到茂盛,在秋天收获成熟,而藏精于冬,这是万物的根本,故白天应该养护阳气即养生养长,夜晚涵养阴气即养收养藏,人与天地相同步而濡养身体。

同样,疾病的发展变化也要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曰:“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6]85”一日当中,疾病的发展会随着日升日落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天体的运行会导致人体气血阴阳发生相应的改变:“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2]164。《素问·八正神明论篇》中提到满月时人体的气血会相对旺盛,肌肉充实,邪气不易侵袭,保养身体要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采取合适的养生方法。

1.3 “形神兼养,标本兼顾”的养生手段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2]2”圣人懂得法天地和阴阳,通过和术数、慎起居、节饮食等手段来顺应外界的变化,保养身体,使身体保持阴阳平衡的状态。《养性延命录·教诫篇》提出:“养生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5]12-13”减少欲望是养生的一种重要方法,“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1]110,人应该像自然一样包容万物,不去争名夺利,夸耀争宠,卖弄自己,只有“恬淡虚无”,才能更好地顺应自然,养心安神。“心内澄则真神守其位,气内定则邪物去其身”[5]4,情志过极会致病,只有让内心回归平和的状态,身心清净而精神内守,才能涵养正气而邪不可干。老子和庄子同样重视清静寡欲对人体的影响。在《老子·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1]33及《庄子·人间世》“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1]152等篇幅中都有相关论述,劝诫人们不要让外界繁杂的事物扰乱内心的宁静,这种宁静是一种没有心机和成见的自然状态。《保生要录·调肢体门》有言:“养生之人,欲血脉常行,如水之流。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频行不已,然宜稍缓。[5]47”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结合的导引术是“人与天地相参”的一种应用,天地间阴阳、自然界寒暑的变化都会影响气血的循行,根据不同的季节可以选择适当的导引养生保健延年益寿。形神兼养是道法自然养生的一种手段,标本兼顾,动静结合,克己慎独,节制欲望,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做到饮食有节,五味调和,起居有常,劳逸适当,这样才能使血脉流通,气机调畅,精力充沛,正气旺盛,进而达到预防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2 道法自然的养生技术及其应用

2.1 “因时制宜”的导引术

《引书》曰:“人之所以得病者,必于暑湿风寒雨露,腠理启合,食饮不和,起居不能与寒暑相应,故得病也……是以必治八经之引,吹呴呼吸天地之精气,伸腹折腰,力伸手足,軵踵曲指,去起宽亶,偃治句引,以与相求也,故能毋病。[7]106”疾病的产生与感受外邪、起居不调、饮食失常、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可以通过导引术治病保健,使机体恢复健康状态。在《庄子·刻意》中就曾简单提过导引的方法:“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1]226,说明人们很早就意识到导引术的重要性:“当旺时养而取之,当衰时养而补之”“是生形以来养之而生真气,自生气以来养之而生法身”[5]34。

导引术配合四时摄养原则锻炼五脏,疏通经络,调理血脉,治疗疾病,补精益髓,安神益智。如“灵剑子导引法”,春季养肝息风,夏季养心安神,秋季养肺生津,冬季养肾藏精[8]。按阴阳五行规律将脏腑与四时相对应,通过顺应四时来摄养生命。此外还有节气养生法,与《内经》中五运六气相结合,通过具体的动作而调节经络气血的循行,进而达到预防疾病保养身体的作用[8]。

2.2 “与天地相参”的食养食疗

道家饮食观始终贯穿着“人与天地相参”的理念,重视“天人合一”,强调顺应自然的变化,实施“食养”和“食治”,这种“天人合一”的饮食观与《内经》三因制宜的原则是一致的[9]。因时制宜的季节观认为,四季有寒热温凉,食物也有甘辛咸苦等性味,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吃适应的食物,以保持人体阴阳的平衡:“当春之时,宜减酸益甘”[7]535(《养老奉亲书·春时摄养》);“当冬之时……宜减咸而增苦”[7]538(《养老奉亲书·冬时摄养》),四季当令之气比较旺盛,容易损伤所胜之脏,故应该适当调整饮食,如春少酸多甘扶脾,夏季多食辛味养肺气,秋季多食酸养护肝,冬季少食咸多食苦以养心。因人制宜的体质观认为,不同体质的人气血旺盛程度不同,抵抗疾病的能力也有差别,要结合多因素选择合适的食物来调理,同时饮食与体质是相互作用的,合理膳食可以提高人体的体质,若饮食不当可能使体质改变而发病[10]。不同体质的人气血旺盛程度和运化水谷能力不同,故临床要结合体质指导适宜的饮食,既要因食而养又要防止因食而病;因地制宜的环境观认为,不同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身体:“南方者,天地所长养……其民嗜酸而食胕”[2]80-81(《素问·异法方宜论》),南方水多土弱而雾露聚,人们喜欢吃酸味及发酵的食物,故肉理致密,湿气聚集容易产生筋挛脉痹的症状。在不同的地理环境,由于所处气候不同、进食习惯有所区别,饮食的地域性偏嗜也会导致疾病地域性的差别,所以要根据所处的地方而调整不同的饮食。综上所述,饮食要考虑时间、自然环境、体质等多种因素,顺应自然的变化才能保持体内的阴阳平衡。

2.3 “法天则地,顺应自然”的生活起居

《备急千金药方·养性序》曰:“故善养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11]488”养生要起卧有节,顺应自然,根据环境变化相应调整以达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道法自然的生活起居应该做到顺天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2]8-11”春天万物生长,顺应事物的生发,情志要舒畅,不要损害肝气;夏天是生长最茂盛的时候,白昼也相对较长,需要晚睡早起,注意防暑;秋天天气肃杀、凄凉,要早睡早起;冬季天寒地冻,是万物收藏的季节,应将生气潜藏于内部,等待春天的来临;避外邪,《素问·移精变气论篇》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2]82,远离邪气聚集之地是人类适应自然的另一种体现。“凡人居止之室,必须周密,勿令有细隙,致有风气得入”[11]491(《备急千金药方·居处法》)。外感六淫是人体生病的外因,道法自然要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顺应自然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等;养精神,《备急千金药方·道林养性》云:“至于居处……但令雅素净洁,无风雨寒暑之患乃佳。[11]489”居住的地方不要过于华丽,会让人起攀比之心,故宜简朴,能阻挡外界的风雨等即可,过度的欲望会影响人体的健康,不利于颐养天年。生长化收藏是自然界的固有规律,养生过程中要避外邪和养精神,提高自身修养,进而保持身体的健康。

3 道法自然养生观的当代价值

“道”的自然属性在人而言是一种洞察内心的能力,在事而言是事物最初的状态,是事物产生的源头与本质。“道法自然”不仅是对自然的适应,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还有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心存敬畏就不会肆意妄为,随心所欲,“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1]9-10(《老子·二章》)。养生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顺应自然,不凭主观而采取行动。养生要标本兼顾动静结合,内养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外避虚邪贼风,同时采取适当的导引术强身健体、凝神静气,使机体骨健筋柔、气血充足、精神内守,进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要做到饮食有节,三因制宜,借五味养五脏;要起居有节,避寒暑,顺应自然的变化来摄生保健,使身体健康、心态平和。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健康中国2030与健康中国行动文件中,提及“要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发挥运动对情绪的调节作用”。中医道法自然养生观与这些内容不谋而合,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摄生保健,都应该少私寡欲、形神兼养,减少不良的生活习惯,使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情志适宜。通过效法自然,抱朴守静以达到一种接近虚无的境界,最终使人体达到“自然”的状态和“无为”的境界。道法自然虽然是道家的主要思想理论,但是对于中医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中医将其在疾病养生等方面发挥应用,在“人与天地相参”的观念下,通过“三因制宜”使人体达到一种阴阳平衡的状态,并借助其理念,进一步发展饮食疗法、顺时导引术、时间医学等,为中医防病治病提供更多的空间,为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贡献出中医的力量和智慧。

猜你喜欢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服药先分阴阳
法于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