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 年智能技术舆情热点及其价值观指向

2021-03-29王方师文陈昌凤

青年记者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频词舆情舆论

● 王方 师文 陈昌凤

目前,智能信息技术已深刻影响到信息传播的各个环节以及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有研究认为,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需要将智能技术放在媒介信息传播的环境下,通过汇集信息产品具体应用的案例,来探究价值风险等问题[1]。有鉴于此,本研究结合抓取的数据情况,分别从信息传播领域和社会治理领域,以信息价值观的视角对与智能技术相关的舆情进行分类,并对应选取10个舆情事件作为研究案例,考察2020 年智能技术舆情的总体情况。

舆情热度分析

本研究以微博作为数据来源,利用Python 分别按指定日期进行关键词的数据抓取。借鉴已有的微博舆情热度指标体系[2],本研究分别计算了10 个智能技术舆情事件的热度情况。这10 个舆情事件均存在多个热度高峰,事件关键节点的推进往往会引发微博讨论的小高潮,另外,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粉丝量较大的中央级媒体的发声也会带动微博上的舆情热度,收获大量互动。事件单日的微博舆情热度与相关微博数、是否出现高热微博有关,相较而言,单条热门微博的高热度值对整体的微博舆情热度影响更大。横向比较来看,“多款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App 被处罚”一事的舆情热度最高,远超过其他舆情事件的热度平均水平,与隐私相关的热点事件更能吸引公众目光。

价值观指向分析

(一)信息传播领域智能技术舆情事件与价值观争议

1.信息生产中的混沌价值观:对责任价值的挑战。本研究选择“美控制机器人账号散布中国制造病毒论”事件作为案例。社交机器人是在线社交媒体中的计算机算法,它参与了将传统媒体生产的新闻分享至社交媒体、推动新闻在社交媒体上扩散这两个环节。在2020 年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讨论中,社交机器人会策略性地凸显特定议题并构建议题之间的关联,以期影响公众议程[3]。对Twitter 上中国相关的讨论研究发现,社交机器人经常通过转发、提及的方式与人类用户进行互动[4]。从价值观的角度上来说,社交机器人带来的价值挑战,不仅包括虚假信息泛滥[5],还涉及责任界定的问题:当社交机器人生产或传播了虚假信息时,谁应该为此负责?目前,这一责任界定的核心问题仍未厘清。

值得注意的是,社交机器人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政治传播,饭圈文化中同样存在利用机器人进行舆论博弈的情况:最高频词语均与肖战粉丝的辟谣有关,如“粉丝”“澄清”“肖战”“辟谣”等。

表1:信息生产类智能技术舆情事件高频词

2.信息加工中的伪造:对真相价值的挑战。2020 年以来,AI 换脸技术多次引发舆论关注,涉及的话题领域较广,既包含影视剧角色换脸、恶搞视频等娱乐化内容,也包括科普介绍,还包括AI 换脸技术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问题。本研究将“AI 换脸”事件作为案例。其中,娱乐化内容的热度明显更高,搞笑、明星等娱乐要素更能吸引网民的注意。在词频分析中,“哈哈哈”一词占据首位,体现出网民的看热闹和娱乐化态度;其次,“Lisa”“朴彩英”“徐峥”等艺人姓名也都为高频词,反映出明星要素对话题热度的显著带动作用。

表2:信息加工类智能技术舆情事件高频词

从信息价值观的角度看,AI 换脸等深度伪造技术会对真相价值产生挑战。在信息革命的时代中,“真相”不再只意味着单纯的事实或精确的数据,而是应被理解为“真正的公开”,如希腊语中的“无蔽”(Aletheia)概念所表明的那样,要触及事物的“核心、本质、关键、实质”[6]。然而,随着深度伪造技术的发展,信息的真实性越来越难以判断,这不仅会带来“眼见不一定为实”的普遍不信任感,还可能对个人合法权益、政治安全、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3.信息流转中的资本操纵:对透明价值的挑战。2020 年6 月10 日,网信办约谈新浪微博负责人,针对微博在蒋某舆论事件中干扰网上传播秩序等问题,责令整改,并暂停更新热搜榜一周。该处罚一出,直接引爆了微博舆论。本研究将此事件作为案例。从词频上看,不少网民将微博戏称作“渣浪”(词频数为177),对于热搜被停一事则持有幸灾乐祸或拍手叫好的态度,表现为“哈哈哈”、“快乐”(118)等词语的高频出现。也有观点认为相关部门要“严肃处理”(111)资本干预算法、操控舆论的行为,“整顿”(131)网络秩序。

表3:信息流转类智能技术舆情事件高频词

从信息价值观的角度来看,热搜榜的人为干预既是对公众参与和公共性的抹杀,也是对透明价值的挑战。在智能技术领域,透明意味着要公开智能算法程序设计和交互信息,增强可解释性,减少民众与技术产品、平台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只有从数据输入到结果输出,算法程序的各个环节都保障各个社会主体的平等参与和透明开放,才能为“最大多数人”提供“最多的善”[7]。

4.信息消费中的歧视:对公正价值的挑战。文旅部公布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要求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本研究将此事件作为案例。从词频上看,“旅游”行业的大数据杀熟问题最受到舆论的关注。在该规定正式施行后,具有平台垄断优势的商家是否会收手,不少网民持观望乃至质疑的态度。有网民调侃:“我们知道他们在杀熟,他们知道他们在杀熟,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杀熟,但是他们还在杀熟。”

表4:信息消费类智能技术舆情事件高频词

从信息价值观的角度看,互联网平台利用掌握的大数据和算法技术对平台的“忠诚用户”进行不正当的利益宰割,既是对消费者隐私的侵犯,也是对公正原则的违背。公正观照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价值观认为,除非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否则所有个体都应在他们应得的方面享受同等的待遇,而不能有双重的标准[8]。目前来看,保障信息消费中的公正问题仍任重而道远。

5.信息存储中的越界:对隐私价值的挑战。在信息化时代中,我们越是要掌握更多的信息,我们所要丧失的信息也就会越多[9]。近年来,虽然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机构甚至个人从商业利益出发,随意收集、违法获取、过度使用、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等现象仍比较突出。本研究以“多款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App 被处罚”事件作为案例,从词频分析结果来看,App 的披露、相关部门的专项治理工作进展是舆论的关注重点,隐私保护受到重视。

表5:信息存储类智能技术舆情事件高频词

隐私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我国民法典强调,个人信息处理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目前,国家层面对App 违规侵害用户隐私的治理正在加码:原计划截至2020 年12 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将继续开展半年;App 用户权益保护测评10 项标准和使用个人信息最小必要评估规范8 项标准公布;国家网信办就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公开征求意见。

(二)社会治理领域智能技术舆情事件与价值观争议

1.政治舆情:对主权价值的凸显。本研究将“美国打压TikTok”事件作为案例。在2020 年7 月中旬至8月初,舆情热度高峰频繁出现,而后尽管风波不断,但网民对该话题的关注有所冷却,热度渐趋平缓。从词频上看,舆论不仅关注到了“企业”与“业务”上的纷争,也认识到此次风波背后,实则是中美“政府”(7660)间的博弈和“国家”(8951)利益的纠纷。

表6:政治类智能技术舆情事件高频词

在中美竞争被激发,对抗因素集聚的现实下,美国封禁TikTok 之举再度有力证实了技术内嵌的主权价值。一方面,TikTok 成为中国对美国在科技领域主导地位发起挑战的新象征。另一方面,TikTok 不可避免地会涉及美国公民的数据。“中国跨国公司子公司”和“数据业务”是TikTok随时可能受到美国政府审查和制裁的重要标志。

2.经济舆情:对尊严价值的挑战。2020 年9 月8 日,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成为热点,本研究将此事件作为案例。从词频分析来看,舆论普遍把矛头对准了“平台”及其缺乏人性化的“算法”,指责“资本”(537)对劳动者的“压榨”(307)。不少网民立足“消费者”的身份,表示会“体谅”(676)外卖骑手,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

表7:经济类智能技术舆情事件高频词

从价值观的角度看,将外卖员困住的算法系统已然侵犯了人的尊严和自主。在智能技术使用层面,尊严价值和自主性价值体现为技术不应为过度追求效率和便利性而被用来控制人类行为,人们理应享有充分的、有效的自我决定权利和能力[10]。所幸的是,此次舆情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外卖员的生存困境:资本方承诺将尽快调整平台机制,消费者方也表示将对外卖员给予更多的谅解。至于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尤其是当舆情热度退去后,由资本所创造的算法能体现多少人文关怀,还有待考察。

3.法治舆情:对自由价值的捍卫。2020 年11 月20日,“人脸识别第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该案起因于2019年4 月消费者郭某不满动物园强制“刷脸”入园,将其告上法庭。一审判决指出,我国法律强调个人信息的收集要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和征得当事人同意。最终,法院判决园方赔偿并删除其面部特征信息。本研究将此事件作为案例。结合词频来看,舆论较多关注此案对于中国个人信息和数据保护相关“法律”可能的推进和完善作用,而原告提起诉讼的行为也被不少网民称作“勇敢”的,是值得“支持”(368)的。

表8:法治类智能技术舆情事件高频词

从价值观的角度看,“人脸识别第一案”的出现不仅反映出我国公民对于隐私价值的重视,也体现了法律对自由价值的捍卫。自由意味着个体能够在没有任何外界强迫的情况下,依据个人的理性做出选择。如一审判决提到的,园方单方面修改指纹识别为人脸识别,侵害了客户的自由选择权,并因此获得了相应处罚。

4.社保舆情:对公平价值的挑战。在2020 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猛烈增长期,老人因无智能手机无法展示动态健康码而被拒绝通行的事件接连发生,本研究将此事件作为案例。此次舆情的爆发直接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出台。2020 年11 月24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到,各地不得将健康码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从高频词看,舆论普遍认为有必要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码使用困境。建设数字化社会,要在“服务”(2509)中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提升服务的有效性和人性化程度,给予老年人群体更多的“关爱”(1831)和“温暖”(1488)。

表9:社保类智能技术舆情事件高频词

从信息价值观的层面解读,舆论对老人健康码使用困境的关注,本质上是对公平价值的重视。在数字时代,公平价值的内涵具体化为人们因数字数据的生成变得可见、被表现和被对待的方式的公平性。只有保障了平等的数字技术接触权利,其他社会权利才可能实现[11]。除了老年人群体之外,其他的数字边缘群体,如贫困人口等,他们的数字接触权利保障也急需受到关注。

5.交通舆情:对安全价值的重视。近年来,乘着政策的东风,自动驾驶发展势头迅猛。上海、北京、长沙等城市加速布局,百度、蔚来、滴滴等企业深度试水,关于自动驾驶落地应用的话题也频频成为热点。本研究将此事件作为案例。其中与信息价值观关联最为密切的,是自动驾驶技术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问题。结合词频结果来看,自动驾驶汽车的面向公众开放的“体验”(1847)活动以及技术“测试”(1650)的结果,是舆论关注的重点。此外,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真正的“无人驾驶”(1606)也逐渐成为可能。

表10:交通类智能技术舆情事件高频词

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价值涉及道路安全和信息安全两大层面。首先,要处理好复杂多变的道路环境,保障乘车人员、行人的安全。其次,因自动驾驶汽车需要保证智能设备联网,实时追踪位置,其中必然会牵涉诸多个人信息。防止黑客的攻击,保障个人信息的数据安全至关重要[12]。

舆情扩散结构分析

本研究聚焦10 个典型智能技术舆情事件中的转发关系,利用开源绘图软件Gephi0.92 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布局算法分别描绘舆情扩散的路径结构,可以发现,2020 年信息价值观舆情事件的扩散主要表现为核心节点引爆热度、关键节点多点开花的结构。以《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文章发表为例,@央视财经这一中央级媒体凭借其报道权威性和巨大的粉丝基础,在舆情事件中扮演核心节点的角色,@新浪科技等垂直类媒体、@于三羊鲜生等自媒体意见领袖也凭借其较大的舆论影响力,通过发表原创微博,形成了一个个较为独立的舆情扩散圈子,进一步加热着舆情事件。

如前文所述,在美控制机器人账号散布中国制造病毒论这一舆情事件中,因关键词设定较为宽泛,数据抓取的结果不仅涉及政治领域,还牵涉到饭圈文化领域。与之相对应,舆情扩散的关键节点也可清晰地划分为两大阵营,彼此间呈现出明显的区隔,这也再度印证了微博舆论生态的社群化特征。此外,在独特的饭圈生态中,因“数据女工”的参与,#肖战粉丝澄清辟谣#相关微博的热度远超其他。可见,在微博的舆论生态中,粉丝文化影响巨大,娱乐内容尤其是涉及流量明星的内容,热度常常让其他社会事件难以望其项背。

结论和讨论

(一)2020 年智能技术舆情的整体图景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人脸识别、算法等各种智能技术的纵深发展,新技术引发的争议性问题日益凸显,贯穿在信息传播的各个环节以及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之中,多次成为媒体、公众关注的焦点。

从热度上看,“多款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App 被处罚”事件最受舆论关注,“隐私”的重要性得到凸显,不少网民还明确提出了保护个人隐私的诉求。在公共性议题上,即便是在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上,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传统的主流媒体仍扮演着强势的把关人的角色,常常成为舆情热度爆发的导火索或核心节点,舆论影响力显著高于其他的网络意见领袖或网络红人,议程设置功能有所回归。但较遗憾的是,从整体上看,相比于公共性议题,当智能技术涉及娱乐领域,尤其是流量明星时,舆情热度会出现激增,呈现断层式领先。

从价值观上看,公众在讨论与智能技术相关的舆情事件时,往往只是就事论事,较少从价值观的框架思考智能技术带来的问题。除了“隐私”观比较明确之外,其他信息价值观,如自由、公平、尊严等关键词,均少见于微博言论之中,公众自身缺少直接从技术伦理或价值观的角度对舆情事件进行反思的能力。

从事件发展过程上看,智能技术的舆情事件同样呈现出“模式化认知中的事件链现象”,即一个舆情事件会引发多件同类事件,舆情弥漫与叠加效应明显[13],从而形成多地持续热议的舆情风暴。舆情事件链反映出部分社会治理问题存在普遍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正推动社会治理制度的完善。

(二)未来智能舆情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聚焦2020 年与智能技术相关的十大舆情事件,分别探讨了各个舆情事件的热度情况、词频结果以及扩散结构,以点代面,描摹了2020 年度的智能舆情及其信息价值观指向。未来的研究可考虑在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探索:一是开展大样本研究。可通过获取全量的舆情数据,以更丰富的热点事件和更加多样化的信息平台,展开舆情主题演化分析、时间趋势分析、话题传播分析等。二是增加纵深的角度,选取近年来与智能技术及其信息价值观相关的典型舆情事件,在横向解读的基础上,通过年度间的纵向比较,分析智能舆情及其信息价值观的特点变化与发展脉络。三是探索智能舆情及其信息价值观的新范式。有必要增加跨学科的视角,探索舆情研究的新范式。

猜你喜欢

高频词舆情舆论
30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
省级两会上的高频词
28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
省级两会上的高频词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舆情
舆情
舆情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