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背景下国贸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研究
2021-03-29李晶龚素霞
李晶 龚素霞
摘 要:本文以思政教育理念在《报关业务基础与操作》课程教学中的路径分析为立足点,通过深度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道德资源,对专业课程进行自上而下的深度教学改革,使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跨境电商;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思政
作为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专业人才,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我校国贸专业围绕“知识技能与思想道德相结合”的目标,通过深度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道德资源,提出从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过程以及课程的考核评价等方面对专业课程进行自上而下的深度教学改革,使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1《报关业务基础与操作》课程性质分析
《报关业务基础与操作》是国贸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结合报关员的典型工作任务,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报关业务的专业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地报关工作,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可在掌握报关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学习其他相关专业技术课程奠定基础;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国际商务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由于该课程学习理论性强,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以及传统教学条件下,教与学过程较为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因此,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体进行教学设计。课程内容基于开放式智慧教学设计理念,以任务为驱动,将教与学在时空和方式上进行混搭,利用智慧课堂、移动课堂、翻转课堂三位立体式教学策略,融合线上线下各种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实施中,根据课前学情分析,因材施教,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2《报关业务基础与操作》课程思政路径构建
在人才培养方案统筹下,《报关业务基础与操作》课程的设置是在遵循学科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类显性教育教学。思政教育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融入及渗透,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构建。
2.1调整课程教学目标,树立正确价值导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依据和课堂教学的指南针。《报关业务基础与操作》课程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基于报关员的工作过程所需掌握的报关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增强专业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共有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种教学目标,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后,在已有的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科学精神和服务意识等内容外,增加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真诚待人、遵守契约、善于总结等职业道德精神,引导学生在岗位工作中做到爱国、守法、诚信、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做好教学内容甄选,构建清晰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报关业务基础与操作》课程主要分为开展报关业务前的准备和报关业务的实际操作两个模块。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以“够用”“从需”为原则。通过对报关员岗位分析,了解报关员在实际操作中,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对接教学,增加课堂的“干货”,减少“水份”,让学生掌握报关业务的实际操作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改变课堂实训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由于近年对外贸易政策不断调整,进出口报关流程不断优化,课程实践教学必须紧跟时代变化,把握最新政策和趋势。为确保教学实效性,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参加业内专业培训,加强与海关工作人员沟通,及时察觉通关规范、法律法规的变化,并调整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养成关注时事,与时俱进的学习习惯,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海关改革动态,并在每次上课之前对新动态进行分享。
《报关业务基础与操作》实训课时占到总课时的五分之二,实训任务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以企业的真实业务为任务背景,让学生体验真实业务的实际操作。与此同时,企业导师、海关工作人员走进课堂,分别从企业业务操作需求、行政机关业务审核办理的角度进行指导,实现政校企三位一体,联合育人,保证课堂教学和实际业务操作办理的无缝衔接,实现学习内容和岗位的有效匹配。
2.4 创新教学实施过程,确保教学实施效果
《报关业务基础与操作》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基于开放式智慧教学的设计理念,以任务为驱动,将教与学在时空和方式上进行混搭,利用学习通、蓝墨云、中国大学mooc、中国海关总署官网、微信公众号、VR全景线上参观等信息化工具,利用海关开放日,实地体验海关工作人员对进出境监管的工作流程,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开放式智慧课堂。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以报关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备、核、检、救四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理实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确保了教学效果。
2.5 优化考核评价体系,突显课程思政效果
《报关业务基础与操作》课程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技能考核和理论考核。日常教学通过备、核、检、救四个环节进行形成性考核,具体考核细则如下表: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不单是一门学科内容的教授,更是一种文化修养与道德情操的培养与传承,对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的融合及高校学生学习积极性、职业规划及社会责任感的塑造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课程思政的改革构建中,我们要积极探索思政元素与课程融合的有效路径,挖掘思政契合点,并巧妙地融汇于专业理论和实训教学之中,实现育德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參考文献:
[1]蒋伟.立德树人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政改革的路径研究[J].科技资讯,2019(13):110-111.
[2]许留芳.外贸新业态助推外贸“内贸化”[J].现代商贸工业,2020(26):27-28
[3]丁宁.新时代中国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9(5) :35-36
注:湖南省十三五规划课题“跨境贸易电商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XJK17CZY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