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生物学科地方资源开发策略

2021-03-29肖云擎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校本生物

【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提出整合教材资源,优化生物教学设计;吸纳校本资源,推出生物教学活动;开发家庭生活资源,提升生物教学品质;发掘社会资源,拓宽生物教学视野;吸取自然资源,促进生物教学内化等教学建议,以期深度发掘课程资源,提升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 地方资源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2-0138-02

生物学科教学需要资源支持,教师执教时主要依靠教材进行操作,但教材还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教师能结合地方生物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势必能对学科教学形成更多支持。地方生物课程资源包括校本课程、家庭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借助多种教辅手段进行整合处理,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选择,其助学效果更为鲜明。地方课程带有生活化气息,学生较为熟悉,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整合教材资源,优化生物教学设计

生物学科教材内容带有普适性特点,而不同地域有不同生活背景,学生群体也呈现认知差异,教师需要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处理,适时做出增删是非常有必要的,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如有些生物实验对实验条件要求极高,学校没有条件开展这些实验,这时教师就要进行替换或者删除,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如果教师及时吸纳适配的地方资源进入教程,其助学效果会更为突出。

如教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种群的数量特征》时,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对一些案例信息进行对应处理。如关于鸟类种群密度的调查信息,教师将课文中的黄鹂改成喜鹊,将关涉到的重捕法估算改成观察法,使学生接受起来更为自然。对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等因素,教师可以从网络上获取一些数据信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內容支持。在分析年龄结构和性格比例时,教师要求学生进行生活观察并开展社会调查,选定一种动植物群体进行相关分析,可以从估算角度进行推演,得到比较合适的数据,进而做出定性判断。学生根据教师的设计和指导,开始对教材内容进行对应梳理,结合一些课外信息进行课程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处理,给学生带来更多应关注的内容,让学生在深度解析中掌握学科认知基础。特别是让学生深入生活进行观察学习,搜集第一手材料信息,这是课程资源搜集的重要途径。学生深入生活进行观察,这样得到的所有信息都是学生比较认同的,其适配性更高,助学效果也会更显著。

二、吸纳校本资源,推出生物教学活动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自行制订的课程,属于地方课程的范畴。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如果能够与校本课程进行对接,能够形成补充效果。教师对生物学科教材内容有深度了解,如果能够及时借鉴校本课程内容开展补充教学,使学生接受起来没有太大障碍,则教学效果会更为突出。若教师借助校本课程组织一些生物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对校本课程进行优化利用,则学生从活动中获得的学习体验会更为深刻。学生对校本课程有较高的认同感,这是教材整合的前提条件。

校本课程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尽管教师对校本课程资源相对熟悉,但如何做出有效对接,这是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的结构》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对教材内容进行研读,利用生态系统的功能性和稳定性,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疏导,找到生态体系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联系。关于生态问题,学校曾经制作过专项宣传网页,教师应找到相关内容进行梳理,筛选一些可以借鉴的内容,充实到学科教学之中。如通过对当地景区进行生态调查获得的数据,这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出示相关数据,组织学生开展具体分析和研究,让学生利用合作讨论的方式,对这些调查数据进行理性分析,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在成果展示环节,教师也要对学生提交的研究报告进行专业分析,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示。

教师借助校本课程推出生态调查案例,为学生提供新鲜的调查信息,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大多没有专业调查的体验,若能够借助学校调查数据进行对应学习,则可大大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和认知更为深刻,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时空条件,这些实践活动是难以展开的。而教师借助校本课程内容展开教学,能够带来丰富的调动效果。

三、开发家庭生活资源,提升生物教学品质

生物学科教学内容众多,有一些内容与学生家庭生活有一定的关联,如果能够深入学生家庭之中,对这些资源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无疑能够形成多点对接,对课程教学形成信息素材支持,顺利启动学生的学科思维,让学生在生活认知融合中建立学习起点。不同地域学生的生活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整合课程资源时,需要对学生的家庭生活背景进行调查,组织学生对学习条件进行整合处理,有选择性地将其纳入课程之中,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刻地理解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生活化学习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新知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能量流动概念,然后利用模型进行推演展示,并顺利引入家庭资源的利用:“在我们的家庭中,太阳能的利用呈现体系性。如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收集太阳热能,然后将太阳热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这些电能被用于照明、煮饭菜,这是将电能转为热能。或者直接利用太阳能烧水。在这些能量流动中,需要经过一系列处理,形成系统性利用。请展开生活调查,看看家庭中还有哪些利用太阳能的物体?”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深入家庭,对家庭能源利用情况进行对应调查。

教师推出家庭太阳能的利用情况展开调查的任务,学生对家庭环境最为熟悉,自然能够形成对接,将学科学习与家庭生活进行融合思考,对能量流动情况进行深度研究,进而建立系统性认知。学生对生活调查并不陌生,其成败关键要看教师如何设计,如果能够顺利启动学生的思维,形成多点对接,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

四、发掘社会资源,拓宽生物教学视野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往往会关涉到社会生活相关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资源整合处理,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激励。如生活垃圾分类,这是典型的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教师要针对性地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创设合适的学习条件,推出更多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树立环保意识,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社会资源的加持,为生物学科教学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学生对生活环境的变化是比较关注的,教师从这个角度进行设计,要求学生深入社会环境进行观察和展开调查,其实践效果会更为突出。如教学《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节内容时,教师便针对教学需要推出社会调查任务:“自行成立调查小组,通过对局部环境问题进行观察,了解环境污染对生态造成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入社会群体之中,通过走访、询问、观察等方式,对当地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客观调查,写出调查报告,促进自然和谐共生观念的形成。”学生对社会生活调查缺乏经验,并且没有太多闲暇时间,对陌生人进行访谈也存在一些沟通问题,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设计一些表格,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调查,这样可以节省一些调查时间,也可以降低调查的难度系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各个小组的调查报告都能够顺利提交,从学生的调查分析情况能够看出,学生的设计是比较有训练价值的,他们能够在调查访谈中对环境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教师推出社会调查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生活对接,特别是网络调查形式的应用,降低了操作难度,给学生带来更多调查信息。从学生的调查信息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信息搜集,往往能够产生强劲的学习动力,为学科课程建设提供更多素材支持。社会调查不仅是一种学习实践,还能够为课程建设提供更多学习契机,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需要。

五、吸取自然资源,促进生物教学内化

生物学科与大自然的联系较为紧密,而学生的生活环境带有地域特点,其自然资源利用呈现出差异性,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整合处理,形成多点对接,为学科教学课程资源利用创造良好条件。特别是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生物实验时,如果教师能够广泛吸纳,让学生借助生活条件,深入自然环境中进行操作,其实验操作效果会更为显著。学生对自然资源比较感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发动学生深入自然进行信息搜集,就能够带来丰富的学习成长点。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然调查,能够带来更多鲜活的数据,但集体活动组织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如果能够化整为零进行设计,就能够获得不错的组织效果。如教学《生态工程》时,教师设计了一个自然观察学习任务:“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一些环境污染现象,如毁林造田、围湖造田、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等。深入自然界,对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观察,对生活污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每人写一份自然观察体会,准备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平时有不少接触自然的机会,对这样的活动有较高的参与热情。为了激发学生观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借助网络交互平台进行发动,让学生将观察情况制作成图片、表格、文字等调查结论,上传至网络交互平台,展开互动学习讨论。学生大部分都会积极响应,纷纷行动起来,将相关信息进行及时上传。

教师利用自然观察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学科调查活动,并利用多种有形展示手段进行信息呈现,为学科教学带来更多鲜活的信息。这些内容大多可以成为学科课程的主要资源,为学科教学注入强大的动力。学生对这样的实践学习最感兴趣,自然能够获得预期的效果。从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把握得比较到位,其助学效果显著。

在整合生物学科地方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广泛吸纳的意识,从不同角度进行资源整合处理,以丰富生物课程内容,创造更多学习契机,支持学生的学习成长。教材、校本、家庭、社会、自然等,都属于地方课程资源的来源,教师要对这些资源进行理性分析,对相关信息素养进行整合处理,为生物学科教学带来更多课程资源信息,在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伟.基于模型建构的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模型制作+角色扮演微电影制作实践活动[J].教师,2021(7).

[2]刘德旺.基于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甘肃教育,2019(3).

【作者简介】肖云擎(1988— ),男,漢族,硕士研究生,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甘肃省张掖中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生物教学研究。

(责编 唐玉萍)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校本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第12话 完美生物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生物趣多多
对生物学科复习的反思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