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2021-03-29苏超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苏超

【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化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提出推出问题解决策略,确定深度学习设计;优化活动组织策略,奠定深度学习基础;设计深化追问策略,提升深度学习品质;实施实验探究策略,强化深度学习感知;强化学科训练策略,巩固深度学习认知等教学建议,以期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建立学科基础认知。

【关键词】高中化学 深度学习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2-0136-02

深度学习已经成为学科教学的一种理念。在实施深度学习策略时,教师需要有对接意识,面对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学习内容,推出不同的应对策略,这样可以提升深度学习的品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高中学生大多有比较深厚的学习基础,能够主动进行化学深度学习,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诉求在化学教学中启动深度学习程序,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一、推出問题解决策略,确定深度学习设计

深度学习与问题解决关系密切,教师在具体设计和执行环节,需要做好科学对接,让学生结合问题思考展开学习体验,自然形成学科认知基础。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针对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入深度学习环节,这是较为常见的教学设计。教师要深入教材,深度研读教材内容,设计出含金量较高思考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创意探索,进而生成丰富的学习认知。教师要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深度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方法选择和学法支持,以期获得较佳的学习效果。

如教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时,教师先与学生一起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对物质分类展开梳理学习,并利用树形图进行展示,让学生以单一分类法对纯净物和混合物进行梳理。在研究物质分类的依据、物质的性质、物质的价态等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深入思考,归纳出一些存疑的问题,将这些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然后经过筛选,组成问题集锦,在学习小组内展开集体讨论。学生根据教师的设计展开具体分析,学习气氛逐渐建立起来。教师巡视班级,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抓住时机展开思考和设计,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学习小组互动交流环节,教师主动融入学习小组讨论中,对学生的问题讨论情况进行监督,并及时做出指导,确保问题讨论顺利展开。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设计,将问题设计权利放给学生,使学生主动进入质疑释疑环节,其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要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自然要进行深度阅读,在学生深度阅读中其学习思维顺利启动。教师适时进行干预,从学法上给予指导,不仅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优化活动组织策略,奠定深度学习基础

设计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实际以及现实教学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化学实验、话题讨论、生活观察、实物检测、材料选择、课题研究等,都属于化学学科活动范畴。在学生开展深入研究时,需要教师给予一些方法支持,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设计,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示范操作、对应介绍、媒体展示、观察引导等,都属于活动策略,教师要做好匹配设计,让更多学生顺利进入操作环节,在实践活动中建立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化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现实操作条件,如果能够让学生结合生活条件展开操作,其训练效果会更为丰富。如教学《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先拿出一块生锈的铁皮,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是什么反应?”学生对这个现象比较熟悉,都能够从氧化反应的角度进行解读。教师从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变化的角度进行解读,利用图示方法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观察并思考。学生对化合价升降与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对接,很快就找到了规律,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全新的认识。为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教师要求学生解决教材相关的训练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汽车尾气系统中催化转化器可以降低CO、NO的排放,其化学方程式是怎样的?”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学习,其学习进程顺利推进。

教师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进行引导,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启示。然后利用具体的生活现实问题进行对应设计,让学生借助集体的力量展开学习研究,获得丰富的研究成果。学生对探索性学习活动有特殊的参与兴趣,教师适时设计和组织,能够为学生带来探索新知的机会,让学生在创造性学习中建立过硬的学科认知能力。

三、设计深化追问策略,提升深度学习品质

教师适时投放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在学生进入问题的核心之后,教师还需跟踪观察,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做出准确判断,及时展开追问,引导学生自然进入深度学习环节,让学生在深入思考和互动讨论中建立学科认知。追问本身就是一种方法应用,教师要深入研究追问问题并做出设计,提高追问问题的针对性,抓住最佳投放时机,以期获得最好的激发效果。学生对教师设计的追问问题比较感兴趣,自然会积极响应,进而提高学习效果,提升深度学习品质。

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赢得学习的主动权。如教学《氯及其化合物》时,教师先对氯气进行介绍,利用演示实验制作氯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氯气的物理性质。然后,教师推出化学实验,让学生对氯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判断。在设计延伸训练时,教师推出问题:“游泳馆为什么会有氯气呢?”学生开始深入思考和讨论,逐渐形成共识:“游泳馆用的是自来水,由于消毒的需要,自来水公司要利用氯气进行消毒,但因为氯气有毒,其标准控制得很严格。”为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主动性,教师继续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氯气呢?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搜集相关信息,这样可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素材。”学生根据教师的设计层层深入展开操作,学习进入良性互动环节。在成果展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将自己的研究发现进行集中展示。

教师利用追问作为调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其设计效果较为突出。特别是让学生进入生活环节展开渗透性探索,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学习体验和启示。追问是一种激励教法应用,其操作效果的好坏,关键看问题设计质量的高低,还要对投放时机进行筛选,这样才能发挥追问的助学作用。学生的学科思维启动运行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对此需要有更理性的认识,主动展开探索研究,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四、实施实验探究策略,强化深度学习感知

化学实验内容丰富多样,教师对实验活动进行优化处理,推出一些实验组织方案,无疑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示,帮助学生顺利开展实验操作,并在实验探索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化学实验大多对实验条件和材料有较高要求,教师多推出探索实验、验证实验、观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能够使学生更快理解化学新知。如果能够组织学生参与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执行、实验结论评定等学习活动,其助学效果会更好。

教师借助实验展开教学,学生会做出积极响应,提高训练效果。如在教学《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金属钠,然后对金属钠进行加热,推出实验方案。在观察环节,教师设计问题:“为什么金属钠要放在煤油之中?裸露在空气中的钠会变色,这是为什么?如果将钠进行加热,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学生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并自然展开互动交流。在实验操作环节,学生先进行猜想,然后观看教师操作演示。教师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相关现象进行解读,并要求学生进行思考:“钠除了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还可以与其他非金属发生反应吗?”学生开始进一步思考和讨论,课堂学习研究气氛逐渐形成并浓郁起来。

教師借助演示实验进行引导,让学生展开深入观察,并逐渐形成学习共识。虽然学生没有参与实验操作,但从教师的演示操作活动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并不少。教师及时利用问题展开调度,让学生有深度思考的机会。学生对实验进行具体研究,从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深刻。化学实验需要特定的条件,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给学生提供更深入的研究机会。

五、强化学科训练策略,巩固深度学习认知

设计化学教学训练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在训练内容选择、训练形式设计、训练辅学应用、训练效果评价等多个环节做出创意设计,让学生参与到训练之中,在主动探索中建立学科认知。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网络信息手段开展相关操作,让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远程学习,搜集相关信息和素材,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诉求。

课内课外训练对接设计时,教师要做好延伸梳理,针对学生的学力基础和兴趣取向展开设计,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训练效果。如在教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记忆。在元素周期表记忆环节,教师与学生一起先研究周期表的排列规律,然后进行分类分项记忆,让学生逐渐掌握记忆的要领,强化记忆效果。为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教师设计了一个总结性训练任务:“记忆元素周期表有多种方法,网络上也有一些口诀。结合自身学习实际,推出合适的记忆方法或者口诀,准备参与班级交流活动。”学生对这个任务很感兴趣,都能主动展开思考和总结,训练进入良性互动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在网络交互平台上展开讨论和评价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度学习认知,提高训练成果。

教师推出记忆方法探索任务,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新鲜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记忆方法积累,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引导,让学生展开创造性学习,其实践效果是值得期待的。学生进行方法交流和信息共享,借助网络进行学法讨论,都能够对学生形成多点触动,给学生提供创造思维的机会。

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引入深度学习机制,其适配性和训练价值更高。教师要做好优化处理,在深度学习任务设计、深度学习活动组织、深度学习评价等多个层面展开对应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丰富的学习成长动力。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环节后,教师要有对应的策略设定,确保深度学习顺利展开,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作者简介】苏 超(1973— ),男,广西兴业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兴业县高级中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化学教学与研究。

(责编 唐玉萍)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