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互理解 携手幼教

2021-03-29秦潇然

幸福家庭 2021年23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幼儿园

秦潇然

3~6岁是幼儿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幼儿在这一时期开始走出家庭,走向由同龄人组成的集体,在集体中学习和适应规则,获得身心的发展。幼儿除了受集体生活影响外,还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在幼儿早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取代,影响着幼儿性格和生活习惯的形成。家庭教育要和幼儿园教育顺利衔接,相互结合,为幼儿提供一个相对健康、稳定的成长环境。

家园共育要求家庭和幼儿园通过双向沟通,达成相互理解、相互协作的目的,共同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力,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家庭应加强交流,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缺乏家庭或学校中的任何一方因素,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的任务。”在培养幼儿社会性时,教师应遵循从认知到情感再到行为的步骤,首先,通过游戏和民主管理,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其次,注重活动和生活中的情感引导;最后,树立榜样并组织活动,通过具体行动了解幼儿真实的想法。以上三个步骤需要家园合作完成,家园共育在幼儿社会性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在开展家园共育的过程中,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和家长思想观念不同。一方面,家长和教师地位“不平等”。在一些幼儿园,部分教师凌驾于家长之上,不重视家长的意见,认为家长只需配合幼儿园完成各项举措,家长处于被动的局面,教育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而在一些幼儿园又存在与之相反的情况,幼儿园过度服务,导致个别家长过于“膨胀”,过分干涉幼儿园的教学,经常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另一方面,家园共育形式化。当前,一些家长较为忙碌,对于幼儿园的工作不够支持,没有深入了解家园共育的内涵,家园共育工作流于表面。

家园共育需要教师、幼儿、家长三方合力。幼儿是主体,教师和家长应该以幼儿的身心发展和个性特点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基础,相互尊重,在沟通中了解彼此,达成教育共识。家长要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支持幼儿园的具体教育措施。幼儿园教师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措施,了解幼儿的成长变化,形成较强的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一)达成家园共育的共识

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场所,幼儿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因此在家园共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家园共育应该由幼儿园组织和发起,家长则承担协作者和共同策划者的角色。虽然不同家庭的家长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知识文化水平,但是他们具有共同的教育目的,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要以共同的教育目的为切入点,加强家园共育工作的宣传,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和具体教育方针,以及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情况。

例如,幼儿园可以开展专题讲座,让家长了解正确的教育理念,还可以开发图书室,让家长借阅幼儿教育相关的图书,拓展家长获取教育知识的渠道。幼儿园可以在展示栏、公众号和学校网站上大力宣传,让家长了解幼儿日常生活、学习的具体情况。此外,幼儿园教师可以向家长分享典型的教育案例,与家长沟通交流幼儿的安全、日常保健等具体方式,与家长达成一致的意见。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如果时间较为紧张,教师也可以利用微信群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提高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度,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出力。

(二)展开多种模式的沟通

大部分家长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在工作时间处于忙碌的状态,与教师的交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网络时代的家园沟通打破了时空的壁垒,家长通过手机和电脑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家长可以在班级群里留言,和其他家长交流关于幼儿教育的经验,同时也可以分享好的教育方法。为了和家长统一思想,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很多幼儿园会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参加教育讲座或家长课堂。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通过直播开家长会,和家长云见面,或是开展线上共育讲堂,节省交通成本和宝贵的时间。

社交平台的功能多种多样,幼儿园要善于挖掘社交软件的功能,以实现和家长的深度互动。教师可以借助群共享的功能,上传幼儿在校的照片,家长可随时观看并发表自己的评论,进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实现家园之间的资源共享。对于有关教育思想和饮食搭配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群邮件推送给家长,以便家长学习。家园信息及时同步,有助于提升家长对教师和幼儿园的满意度。

(三)提升幼儿园的合作能力

合作是社會交往的必备能力,有合作就可能会产生矛盾,矛盾的激化可能会导致合作关系的恶化,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幼儿园教师是家园共育的主要倡导者,对于因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式造成的矛盾,教师必须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合作能力,缓解矛盾,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双方应明确哪些事情需要幼儿园完成,哪些事情需要家长完成,设置规章制度,避免因职责不明确而出现矛盾。教师要提升教育素质,使家长信服,促使家园共育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建立幼儿的成长档案,记录幼儿的日常小事,让家长深入了解幼儿的情况,清晰地看到幼儿的成长变化,从而提高对幼儿园的信任度,支持幼儿园,推进家园共育。

(四)开展活动以强化合作

家园共育不是向家长展示教育成果,也不是向家长反馈幼儿的各种问题。家园共育的目的是让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结合,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效果。深度合作是实现家园共育目的的必要措施,幼儿园必须开展一系列的家园共育合作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使家长成为组织者和管理者,或者是资源的提供者。大多数幼儿园离社区较近,且园内面积不大,因此幼儿周边的社区资源的开发非常重要,有助于拓展教育资源和教学渠道,助推家园共育。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夏季泡泡大战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同参与欢乐的泡泡游戏,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活动组织能力,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家园共育是幼教的趋势和方向,虽然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教师和家长都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要加强配合,形成教育合力,逐步解决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展现家园共育的优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幼儿园
学校携手 共育共进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