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发挥的作用

2021-03-29江洁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舆情新媒体

江洁

摘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其较强的传播力逐步渗透到了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并逐渐成为了舆论阵地中的新“主角”。在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的报道也显得尤为复杂。新媒体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对信息传递、引导受众舆论、安抚民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如何正确地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是新闻媒体人必须正视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积极作用和负面作用,来探讨如何更好适应和利用新媒体环境,以更灵活地应对突发事件并正确引导舆情。

关键词:新媒体;突发事件;舆情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式进入到数字时代,各种物联网、云计算、5G网络的出现,在极大地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给新闻媒体人带来不小的挑战。如今,新媒体已成为全世界媒体行业的中流砥柱,而且是发展趋势最猛、发展前景最明朗的媒体形式。在新媒体时代,实时快速、双向互动、多媒体传播、开放性的内容成为新媒体新闻的特征。此外,新闻的真实性、素材来源的准确性与可信度也让新媒体新闻备受考验。如何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运用新媒体新闻的传播特点与趋势,满足受众需求,成为传播界关注的问题。同样,新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权威性和事件报道的深度上仍然受到质疑。了解新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积极作用和负面作用,以更灵活地应对突发事件并正确引导舆情,就成了当代媒体人亟待考虑并解决的事情。

突发性事件顾名思义是指突然发生的一些较为重大的事件,往往是人们关注的新闻焦点,这类事件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产生一定的轰动效应。突发性事件一般可分为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事故灾难事件、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及其它突发性事件。突发事件报道,是对突然发生的,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的紧急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其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危险性等特点成为检验新闻媒体能力的“试金石”。

当今,人类已进入风险社会,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加,如何努力发掘新闻价值,策划最佳报道形式,是新闻媒体人常遇到的问题。因此要把积极引导舆论,坚持正确导向;重视舆论发展,做好阶段性策略;坚持客观报道,不做人为炒作;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事后总结经验,建立应对机制作为突发事件的报道原则。

覆盖面更广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快速发展起来,由此引发传媒格局变大,有效增强了媒体的矩阵。其中,各地媒体机构所推出的微信、微博、抖音和客户端等有效占领了舆论的主阵地,从而促使社会各界对新媒体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尤其是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非常快速的中国而言,新媒体所产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始终处于较为强势的地位。对此,曾有学者表示,“人机合一”的时代已经到来了。据数据统计,2019年年底的时候,微信用户的数量便已经超过了11亿,新浪微博、抖音、快手和微视逐步成为了新媒体传播中非常重要的阵地,并全面涵盖了图文、H5、投票和点赞等多元化的互动形式。通过充分利用线上媒体,便能够让新闻发布者与广大受众进行零距离沟通与互动,这样则能够让传统媒体的“我说你听”逐步演变为新媒体的“大家一起说”,其覆盖面变得更广。

例如,在央视频进行《疫情二十四小时》高清直播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广大网友密切关注武汉小汤山的建设进展情况,而且还能够让广大用户在平台上以“上下班”打卡的形式參与其中,从而让广大民众真正见识到了疫情期间的中国速度。再例如,“回形针”视频号制作的《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的科普视频,通过使用最全面、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向广大民众解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传播和感染的重要途径。这些视频在发布不到5天的时间便获得了超过1.5亿次的播放量。这样广大受众在参与一场场直播和一次次互动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分众传播,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覆盖面。

时效性更快

突发事件发生时,受众的认知平衡被打破,出现强烈信息饥渴,公众希望最大限度地获得准确、及时的信息以便做出正确决策和行动。此时,第一时间的信息传递就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能满足受众的知情需要,更能防止谣言和受众恐慌情绪的产生,防止社会失序,促进突发事件向好的方向发展。

当前新媒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媒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信息空位的情况,且不论是传播速度还是传播的广度都能够得到全面提升,让传播的信息逐步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通过采取点对点的模式,便能够真正实现对传统媒体的盲点进行全覆盖,让受众第一时间了解到事件的真相。例如,当一条电视新闻在发布的时候,其不但需要前期的联系和准备阶段的采访提纲、实地拍摄采访,而且还需要中期进行写稿,后期进行剪辑和配音,几乎要耗费一天的时间。而新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繁琐的过程,一天24小时都在线,短平快和稳准狠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受众的知晓欲。此外,新媒体还能够最快速地对广大受众最关心的话题进行持续性的跟踪报道。例如,广汉手机台的APP便在2020年正月初三的时候根据广大用户的实际需求建立起疫情防控的直播群,并通过开通“疫情防控总动员”的直播平台,将疫情防控的最新信息在这个平台上快速准确地进行滚动播出。当这个直播在持续了31天的时候,总共发布了500多条涉及到疫情实况的信息,日关注量高达2万。

传播力更强

当代新媒体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所以在突发事件发生了之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利用新媒体的渠道去了解更多的信息。例如,在2019年的8月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新闻联播》便正式入驻抖音。让抖音变身成为了移动电视,并以抖音这种新媒体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只讲解一个重点,且每一条新闻都妙语连珠,这样便能够让每一条新闻真正成为网友们心目中最红的“爆款”,其具有较强的传播力。

此外,从传播的形式上进行分析,在2020年3月28日木里发生火灾事故的新闻发布过程中,便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条件,通过多种媒体就木里发生的火灾事故情况和伤亡情况进行报道,并对火灾事故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完整地报道了事故的进展情况,这样不但能够满足广大民众对事故信息的获取需求,杜绝隐瞒瞒报信息的情况,而且其传播力更强,有效地扩大了受众的知晓率和信息传播的覆盖面。

舆论引导更具优势

在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后,公众往往会高度关注,事件中的利益相关者也会非常担忧焦虑,这时,媒体往往是他们信赖和易接近的消息源。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日降雨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由于遭遇罕见持续强降雨,郑州市常庄水库、郭家咀水库及贾鲁河等多处工程出现险情,郑州市区出现严重内涝,造成郑州市铁路、公路及民航交通受到严重影响。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平台也纷纷出动,人民网、新华社、澎湃新闻等媒体平台的现场直播,及微信、微博、知乎各互联网平台滚动推送相关消息,对河南汛情和抗灾行动做了全面、细致的报道,为关注河南灾情的人民带来第一手权威信息。

在涉及到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中,常常为了避免负面情绪蔓延,防止人云亦云和以讹传讹的问题出现,减少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各个地区便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及时进行政务信息公开,以此发挥出新媒体对不实言论的权威辟谣的引导力。当疫情期间广汉市民在微信群和朋友圈所出现的“广汉有武汉返乡的女婿发烧了不报备还到处打牌”“广汉不让什邡的车辆通过”等相关的言论,便通过广汉微信公众号与当地的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并对不实的言论进行辟谣。在辟谣的信息发布了之后,这条文章的阅读量随即高达5.4万,这样能够快速平息广大市民的焦虑和恐慌的情绪。

突发事件中虚假信息掺杂

由于网络所具备的虚拟性、匿名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所以导致突发事件报道过程中容易掺杂虚假的信息。有的是因为主观臆断,有的是因为故意造假,以及网络信息发布缺乏监管和相应的审核,从而造成了突发事件传播中出现虚假的信息,且各个信息的受众也会再进行二次编辑、传播,以此出现虚假信息泛滥的局面。

关键信息容易被忽略

在新媒体迅速传播的过程中,因突发事件具有偶然性、新奇性等特性,且有着较大的关注度,所以很容易掺杂一些垃圾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容易导致傳播信号出错,而且还很容易导致突发事件的关键信息被忽略,从而出现深度缺失的情况。

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

美国新闻学教授比尔博尼博士曾说:“对媒体来说,最有市场价值的是交通失事、水灾、火灾、地震、谋杀、战争、行业纠纷以及死亡和伤害。”但在新媒体时代下,许多媒体是由公司运营的,而绩效是一个公司对员工的考核标准。在新闻现场中,记者时常迫于绩效压力向新闻受害者索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唤起受害者的黑色回忆,造成新闻受害者的“二次伤害”。在新闻报道后期的编辑及画面处理时,也可能会由于画面选取不当,给当事人或受众带来“二次伤害”。

做好把关人,保证信息真实性

新闻的第一要义便是真实性,所以新媒体在进行突发事件报道的时候必须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为基础,并为新媒体的传播创造较快的途径,始终本着公众信服的原则,对突发事件进行全面核实,以此保证传播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以保证符合群体规范和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进入传播渠道,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

深化报道内容,凸显新媒体作用

“深度报道是传统媒体生存的重要法宝,也是媒体融合转型的标配之一。新媒体时代,10%的人生产优质内容给90%的人看的规律并没有被改变,专业生产、优质内容的价值仍然存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罗昕在一场研讨会上谈道。

为了在突发事件的发生中更加凸显出新媒体作用,便需要新媒体准确抓住环境所创造的机遇,丰富突发事件报道内容,快速弥补新媒体在突发事件发生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和传统媒体来共同强化“权威报道”。

促进媒体融合,共同提升质量

传统媒体在社会生活中依然扮演着主流、权威和导向的角色,但是在事件的发布及时性上又较为迟缓。在重大突发社会事件的传播中,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联动,功能可以实现互补,形成一股传播合力,不仅可以拓宽传播渠道,挖掘事件深度,还可以显著增强传播效果,以便让两种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都能够得到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军林.新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作用[J].中国传媒科技,2013,(000):022.

[2]倪婧,李鹏,刘红霞,任胜利,王世贤,刘冰,魏均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的发文特征分析——以COVID-19专题论文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02):262-268.

[3]王先明,李兴亮,封婉仪.重大突发事件中党报舆论引导的实践与思考——以2020年重庆日报防汛抗洪救灾应急报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2):1-3.

[4]程诚.我国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二次伤害研究[M].广西:广西师范学院出版社,2015.52.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舆情新媒体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舆情
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舆情
突发事件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