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民族器乐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1-03-28张妍

大观 2021年1期
关键词:民族器乐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

张妍

摘 要: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主动承担起为社会供应高素质职业人才的责任,在传授学生基础性乐理知识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使民族器乐教学不断融合有价值的文化艺术发展成果,让应用型本科院校成为培养新一代民族音乐专业人才的基地,还应强化人才培育力度,突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与社会性。文章分析了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民族器乐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并通过深入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民族器乐教学模式的缺陷,最后总结了系统性实施民族器乐教学模式改革的可行措施与有效方针。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民族器乐;教学模式

注:本文系“应用型本科院校器乐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SJGY20190765)研究成果。

为提高我国音乐教育的质量与育人效率,传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通过改革现有的民族器乐教学模式,拓展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路径,将音乐理论教学与民族器乐演奏课程结合在一起,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吸收有价值的音乐文化元素,基于教学实践提炼、归纳出全面改进民族器乐教学模式的可行路径与有效方法,弥补目前民族器乐教学模式的缺陷。可以选择更为合理的育人目标与学科基本技能培训方法,集中力量培育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艺术情境感受能力、艺术创新能力,调整课堂教学活动的侧重点,使学生提高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崇敬与热爱之情,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

一、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民族器乐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主要载体的民族器乐,体现了我国历史上某一时代的文化风格与艺术精髓,是我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提供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民族器乐必须在弘扬本土化艺术理念与文化传统的前提下进行持续性发展与创新,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引入本土化音乐文化教育资源,培育能够理解传统民族器乐文化的优秀艺术人才,使之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民族器乐的演奏风格与演奏形式,使之能够适应民族器乐的发展。为实现传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核心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使我国民族器乐文化在不同领域内进行广泛传播,从而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通过调整课程体系的设置方式、引入全新考核标准、制订符合实际情况的专业型人才培育计划与教学方案,对民族器乐教学模式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性改革,使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认识到学习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必要性,使民族器乐课程的设置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民族器乐教学模式的缺陷

(一)课堂教学方式僵化落后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所使用的民族器乐教学方式缺乏开放性与多元性,指导教师无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习习惯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重视学生对基础演奏技巧的掌握,忽视引导学生学习重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导致学生不具备能够理解民族器乐文化与艺术理念的能力,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与民族器乐表演有关的理论知识,因此部分学生的理论素养较差,所掌握的乐理知识不够完整。落后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之间交换学习经验、师生之间进行深度互动,导致学生难以获得来自其他同学与教师的帮助,学科思维无法获得启发,难以选择正确的方向开发自身学习能力。指导教师惯于在课上做出单方面示范,学生只能被动地模仿教师所做出的示范性动作,这一教学方式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不具备应有的学习激情与探究热情[1]。

(二)课程内容缺乏丰富性与多元性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开设的民族器乐课程较为孤立,与音乐理论课缺乏内容层面与教学目标层面的横向联系,课程设置缺乏应有的合理性与全面性,涉及不同学科的课程基本内容无法进行有机的深度融合,难以对现代音乐教育起到辅助作用。多数学生只能在课上学习一到两种民族乐器。音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未能详细讲解民族器乐音乐体裁、不同流派的艺术风格等基础理论知识,忽略对作品内在结构与社会文化背景的讲解,导致学生无法结合作品的主题思想理解音乐所体现的艺术情境,这种有待完善的课程体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音乐教师还未能根据具体情况与社会环境选择音域较宽、音程跨度较大的现代民族器乐流派的作品,习惯于选取风格较为古朴的传统经典名曲作为主要的教学题材,教学内容脱离民族器乐发展方向,使学生无法接触到最新的本土化音乐文化发展成果[2]。

(三)学生评价标准不具备合理性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民族器乐教学模式未能建立合理的学生评价标准,音乐教师习惯于依据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评估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与技能发展水平,忽略了分析、评估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进步。部分学生因学习压力较大而在考试中发挥失常,音乐教师片面地根据考试成绩调整教学方式与指导措施,不利于学生积累表演经验与学习演奏技巧。民族器乐教学的阶段性测试中涉及理论知识的部分较多,涉及实践演练的个人技能考核较少,音乐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能力进步情况,无法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舞台表演经验[3]。

三、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民族器乐教学模式改革的可行路径

(一)改革教学模式

任课教师必须根据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智发育水平制订分层次的教学计划与指导纲领,并不断引导大学生提升艺术审美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对其予以表扬。音乐教师应当利用课下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在互动过程中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与教师个人形象的真实看法,避免落后的教学方式束缚学生的学习思维,主动维护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特殊地位,減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心理负担,构建能够体现灵活性与实践性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优良学习空间,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认识到自身与其他优秀同学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与能力差距。任课教师还可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采取小组教学模式帮助个别学生处理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4]。

(二)调整课程体系,引入多样性学习内容

任课教师必须在设计教学计划与指导纲领的过程中遵循客观教育规律,主动选择具备一定代表性与概括性的经典民族器乐作品,让学生接触到有不同演奏风格与艺术表现形式的民族器乐流派,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民族器乐作品时认识到丰富的作曲理念与实用性的音乐技法,突破限制自身音乐思维发展的阻碍,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艺术鉴赏标准与审美理念,认识到新时代民族器乐的传承价值与发展空间。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提供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学习多种乐器的机会,鼓励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尝试使用具备不同特性的演奏形式。

(三)设置合理的考核标准

任课教师必须设置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具备激励效果的考核标准,通过调整教学评价指标与考核标准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音乐教育课程的建设与民族器乐教学模式的发展。任课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每节课的课前时间轮流进行民族乐器独奏表演,并根据学生的演奏质量与动作标准程度评估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并鼓励其他同学为上台表演的学生的演奏做出评价。教师应当放弃过度重视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模式,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论水平,组织随堂艺术表演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校内集体文化演出,并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将其进行量化处理并计入阶段性测试成绩之中[5]。

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着力于音乐教育改革,促进民族器乐教学模式的转型发展,抓住历史发展机遇,组织多样性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舞台表演活动中评估自身的阶段性学习效果,为学生营造有利于个人能力进步的宽松学习氛圍。教师应当调整评价方式与考核标准,根据既定的教学纲领对大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专业能力进行系统性考核,及时探明学生的最新学习情况和对学科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遵循学习过程与测试结果二者结合的基本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已被实践验证有效的授课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明轩.多元文化视野下高校传统民族器乐教学的传承与改革[J].戏剧之家,2020(33):85-86.

[2]李明轩.传承性与时代性在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20(19):139-141.

[3]黄丽荧.非遗项目融入高校民族器乐教育刍议[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25-129.

[4]陈思璐.互联网时代媒体对高校民族器乐教学的影响[J].黄河之声,2020(16):108-109.

[5]马秀明,王倩.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大众文艺,2020(5):213-214.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器乐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民族器乐教学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乐器及钢琴伴奏教学中的应用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简析民族器乐的历史进程及音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