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隐私保护导向的图书馆社交媒体平台服务策略研究
2021-03-28翟梦解李菲
翟梦解 李菲
摘 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依托下社交媒体平台也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社交媒体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但是带来的用户隐私问题也日益严重。该文在整理和研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用户隐私为中心的图书馆社交媒体平台服务模型,提出了强化用户分析,满足用户需求、重视用户隐私,加强信息保护、规范馆员行为,防止信息泄露4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隐私保护 社交媒体 图书馆服务 信息服务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cial media platform has also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Social media provides a new platform and means for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but it also brings more and more serious privacy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sorting out and studying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ated research statu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library social media platform service model with user privacy as the center and puts forward four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user analysis, meeting user needs, paying attention to user privacy, strengthening information protection, standardizing librarian behavior, and preventing information leakage.
Key Words: Privacy protection; Social media; Library services; Information service
現代社会中随着大众传媒的日益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逐渐步入人们生活之中并成为了现代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平台。截至2020年3月,我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了8.97亿,与2018年相比,增加了7992万,提升了0.7%,占比99.3%。而微信、QQ、微博等社交媒体成为了互联网用户活动的中心。这种网络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信息和知识的利用方式,使人们更加偏爱于在网络上阅读、检索和浏览。
1 用户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1.1 用户隐私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准确的关于用户隐私的概念。所以笔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公民个人信息”作为用户隐私。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1.2 进行用户隐私保护的原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开始渗透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微信电话、微博评论、直播、论坛、知乎”等在不断地改变这人们的生活方式。因为无处不在的网络,使得社交媒体具有移动性、智能性、互动性、实时性等特点,所以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社交媒体了。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时代随着不断渗透的社交媒体,用户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这些数据包含着巨大的利益。但是获取信息的方法、过程会极大地侵犯和泄露用户的个人信息,而且个人信息的泄露、盗用、交易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黑色产业链条,不仅威胁到个人信息的安全,还容易让个人面临被骚扰、推销、诈骗的困境,致使其人身和财产利益受到损害,甚至引发社会公共安全危机[1]。
2 图书馆应用社交媒体的相关研究现状
2.1 国外图书馆应用社交媒体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图书馆应用社交媒体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对社交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社交媒体工具的应用模式的研究、注意用户隐私和知识产权研究这3个层面。
首先是关于社交媒体技术的研究主要表现在用哪些社交媒体技术拓展图书馆的服务。比如,把图书馆的数据信息连接到社交媒体中需要通过关联数据或者其他技术方法,为了有效地为用户提供网络知识需要运用智能排序、网络智能搜索等技术。图书馆应用这些社交媒体技术可以使其成为在网络环境中快速获取的权威知识的主渠道和主体,另一些则是研究哪些社交媒体技术不值得图书馆投资,比如定位。
其次是关于社交媒体工具应用模式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开发与社交媒体的对接图书馆标签系统,允许用户向其所使用的馆内资源添加标签,研发哪些图书馆工具条插件可以嵌入到浏览器中并改进用户之间的通信机制这几方面。
国外图书馆关于用户隐私和知识产权的研究则是通过调查用户对社交媒体服务的态度、意见等完善相关的用户隐私保障和知识产权制度。例如,澳洲国家图书馆制定的图书馆应用社交媒体的隐私政策,要求只有得到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允许才能发布受商标或版权保护的信息,并保留在社交媒体网站中。而且馆员须遵守保密法规和隐私,避免用户隐私和机密的泄露。
2.2 国内图书馆应用社交媒体的研究现状
相对国外而言,现今国内图书馆学领域对于图书馆应用社交媒体的研究还主要关注在微博和微信上。对其他类型的社交媒体如博客、视频网站、论坛等研究较少。单从图书馆应用社交媒体层面上来看,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图书馆中的各项服务应用社交媒体的模式、方法以及使用后产生的效果。从社交媒体用户层面上分析,其主要是根据用户画像分析社交媒体中用户的心理特点及其行为轨迹。从社交媒体技术角度来分析,其主要核心是要包括社交媒体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研究。从图书馆应用社交媒体的研究内容的角度出发,主要包括研究如何应用不同的社交媒体提高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社交媒体利用可行性分析等认知层面的研究。从目前的研究阶段层面上看,主要集中在包括用户与图书馆交流沟通的方法、可行性、实践情况和价值等社交媒体在图书馆工作和服务中的应用。图书馆应用社交媒体的研究的焦点是图书馆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改善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服务。
3 用户隐私问题分析
3.1 社交媒体中用户泄露隐私问题
社交媒体具有的移动性、智能性、互动性、实时性等特点使用户享受了信息共享、网络互联、即时通信等功能。但是这其中带来的用户在使用社交媒体中无意泄露隐私的问题不可忽略。例如,在微博中的评论、点赞、转发、分享用户会无意间泄露自己的社会关系;在微信中发布带有定位的朋友圈、图片,微信公众号的评论、在看用户会无意间泄露自己的地区和偏好;在B站、抖音的评论区、收藏、投币用户会无意泄露个人爱好。正是由于这样不经意间的行为用户就会暴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3.2 图书馆收集与泄露用户隐私问题
在社交媒体时代图书馆针对用户的服务经常提及精准信息服务一词。那么图书馆怎样才能进行精准信息服务呢?自然是要尽可能多地收集用户的信息。例如,用户的兴趣爱好、用户的行为特征、用户的心理预期甚至是用户的消费习惯等各种方面用来形成极尽精准的用户画像,从而为用户提供精准化信息服务。那么图书馆在收集用户信息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到是不是过度地收集了用户的个人信息,有没有可能在收集时造成用户隐私泄露的问题,会不会有工作人员去故意贩卖用户个人信息获利。
4 服务模型及用户隐私策略研究
4.1 服务模型
社交媒体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型(1-1)的构建主要是以用户为中心,坚持用户至上原则,根据收集的用户信息形成用户画像,满足用户对图书馆馆藏信息的需求,更要实现与用户的交流互动。
图书馆具各种各样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可为用户提供一系列的信息服务。图书馆与用户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用户在接受此类信息服务的同时可以将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反馈到社交媒体平台,再由图书馆接收。此外,图书馆可根據用户行为收集数据用于描画用户画像,以此决定图书馆推送消息的偏向。但是图书馆在收集用户信息时应避免过度收集用户信息,防止用户个人信息泄露。除此之外,图书馆的用户也会和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产生一个信息共享的联系,这不失为图书馆扩展用户的一个方式。
4.2 强化用户分析,满足用户需求
图书馆要始终保持以人为本,做到真正从用户需求出发,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想其所想,推其想要,从而才有利于更好地改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与效率,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价值。
4.3 重视用户隐私,加强信息保护
图书馆必需要强化对用户隐私的技术防范。应根据信息服务中用户隐私与资源建设的保护需求,采用各种先进技术构建安全保护框架,以有效地保护用户信息采集、存储、整理等不同环节,进而提高用户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性。图书馆从物理、存储、审计和管理等层面,选择适合的信息保护技术,例如,防火墙技术、身份认证、数据加密等以全面保护信息服务中的用户数据,尤其是提高对敏感信息的安全保护。除采用一般的保护方法例如用户口令、登录密码外,图书馆还可以根据信息服务的访问机制,采取各种用户权限认证方法,将用户群体分为VIP用户和普通用户等多个类别,给予他们不同的馆藏资源访问权限,强化对数据资源的监管与认证,以减少用户隐私被侵犯的可能。
4.4 规范馆员行为,防止信息泄露
首先,图书馆应当做好内部风险防控工作,明确不同管理人员的责任范围,以及用户个人信息收集的方式、方法与保存方法,特别是为了减少管理人员对用户隐私的无意侵犯应当明确泄露用户隐私的责任主体。其次,图书馆应当建立健全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规范及规定,明确馆员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范围,尤其是应该规定哪些用户信息不收集。最后,图书馆应当告知用户,让用户知道收集信息这一事实行为,以及收集到信息的范围。由用户自主决定是否授权给图书馆来收集个人信息,即哪些个人信息授权哪些个人信息不授权。
5 结语
虽然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图书馆面临巨大冲击和挑战,但是也迎来了更大的机遇。图书馆借助于社交媒体平台可以更加高效快捷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用户。未来图书馆应用社交媒体提供信息服务时,除了充分考虑用户需求,更应当注重用户的隐私保护,防止用户隐私泄露。这也是该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佚名.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2017(6):30-31.
[3] 贾建瑞,徐恩元,付亮.国内外高校馆SNS信息服务比较[J].图书馆论坛,2015,35(5):105-109.
[4] 王小康.社交媒体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5] 王成兴,许炎.档案信息服务交互平台建设初探[J].北京档案,2019(2):7-10.
[6] 朱丽萍.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中个人隐私保护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7,39(2):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