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策略探索

2021-03-28潘平平

考试周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潘平平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育工作逐渐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对教师的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实际运用的能力,还能够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增添活力,提升初中生的地理课堂学习效率。文章简要分析了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前提,对核心素养下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生活化;教学策略

现阶段,初中地理的教学对学生“解读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愈发重视,教育的侧重点也逐渐转移到对学生生活化地理认知的培养上。生活化情境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引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分析能力,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 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细节和生活相斥,缺乏地理性

教师在地理课堂上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在进行生活化情境教学时,教师习惯让学生自己思索、小组合作学习、推选代表发言,等学生发表完小组的探讨结果,课堂教学时间也所剩无几。以《世界的人口》为例,大多数学生对世界人口的总数及增长特点都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在授课时,让学生自己講述对世界人口增长特点的分析,及人口增长对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冲击。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氛围很活跃。教师会认为“学生很积极地讲述了生活中的事情”,就是在教学中较好地融入了生活化教学理念。但是,假如教师对课堂讨论不加以指导和把控的话,学生在与他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知识时,会将问题变得复杂化,甚至偏离主题。知识细节和生活充斥,教学目标很难实现。

(二)穿凿附会,生活化情境虚假

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会为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的理解,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一些生动的情境。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应与教学内容、生活实际相贴合,失真的情境创设对地理教学并没有好处。以《东南亚》为例,在讲解“西亚——东亚”的石油运输时,教师引用了生活中的石油运输。情景如下:同样是石油运输,为什么“西亚——东亚”的石油运输颇受关注呢?因为“西亚——东亚”的石油运输会经过“海上生命线”。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引入有些牵强,与理论本质不相符合。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创设,并不会对地理的科学性带来积极的影响。

(三)教师依靠自身经验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更甚者会忽略年代之间的差距,直接将自身的经验强加到学生身上,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以《中国的民族》为例,有的教师来自少数民族,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会将自己的一些生活经历讲给学生听。但是在素材的选择上,往往会偏离教学重点。如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了自己幼时做农活的经历,插秧、收水稻等,但是这些经历对现阶段的学生来说已经很遥远了,城镇学校的学生对其涉及更是少之又少。这样以经验为主的生活化情境教学,完全脱离了现阶段学生的生活,不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二、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策略

(一)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对学生来说,初中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有些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大相径庭,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会很难理解。而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是地理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需要学生用整体的目光去看待地理事物。教师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情境,能够有意识地将地理知识的学习放到大环境中,使学生全面地去学习。假如教师在教学时只是照本宣科,对课堂教学内容没有精巧的设计,会使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惫懒心理。鉴于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正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地理内容的学习上,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以《海陆变迁》一部分内容为例,其内容主要为板块运动造成了地形的变化,地球的表面形态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鉴于板块运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学习难度,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引入了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认知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要尤为注意学生的认知规律。中学生受年龄、地域等客观环境的影响,对一些地理事物是从未感知过的。因此在新课导入环节,我为学生讲述了“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其主要内容为:由于时间久远,大海变成了田地,田地变成了大海。通过讲解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直接点出海陆变迁的观点,让学生多对“海陆变迁”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将成语故事作为新课的导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材料,丰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将教学中涉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随后,我又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了一些图片,图片内容为: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的古代海洋生物化石。让学生认识到海陆是变动的,是有实例证明的。紧接着,我又以地震为例向学生解释了板块运动,向学生明确板块之间的碰撞与拉伸,都会对地表产生极大的影响。此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地震逃生”的讨论。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又如,在进行“地球运动”一节内容的教学时,我组织班里的学生对擢英中学每天的日出与日落时间进行了记录,分析时间变化的特点,并计算出昼夜长短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一天内,擢英中学旗杆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在上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结果,让地理课堂教学具备生活化的特征。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在形成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梳理、综合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理解、掌握地理理论、地理规律、地理成因与原理,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师结合地理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安排,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的思维方式,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