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流淌诗意之美

2021-03-28顾建明

师道·教研 2021年2期
关键词:黄鹤楼孟浩然烟花

顾建明

在小学语文课本这么多首古诗中,我对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情有独钟。这是一首寓离情于写景的送别诗,它表现出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带着虔诚的向往,我尝试以穿越的方式,走进古诗,来到诗人李白笔下那个烟花三月的地方,与古人作一次逍遥的相遇。在倾情投入的课堂上,在与学生披文入境的互动中,我们师生一次次地享受到诗境中多维度的美。

一、发现诗词诵读之美

在诵读诗句的学习上,我是通过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分三“读”曲来开展的。

一读,意在正音。通过让学生自由朗读拉开课堂学习的序幕,教师提出学习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然后学习重点字词,教师指导书写。

二读,重在节奏。我先请个别学生朗读古诗,提醒其他学生在倾听时注意朗读的同学在读诗句时是怎样停顿的。通过复习平时的习惯读法,告诉学生,朗读古诗,需要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这样才能有节奏地朗读。

三读,重在韵律。找出诗句的韵脚“楼”“州”“流”,然后简单地介绍古诗的“平仄”读法,采取“平长仄短韵脚低”的方式,结合起落手势,力求读出节奏,读出韵律。学生们觉得很新鲜,兴致特别高,通过简单的练习,很快就掌握了朗读方法。于是我就让学生通过个人读、小组齐读、全班共读等方式反复朗读古诗。我趁热打铁,结合广东本地方言——粤语,即兴来了一次粤语古诗朗读,学生们的兴致一下子高涨起来,纷纷用粤语煞有介事地朗读起来,课堂气氛活跃。最后,我抛出了压轴的好戏——古诗吟诵。在徐健顺老师浑厚古朴的吟诵声中,学生们在课堂上享受了一次诵读盛宴。

二、领会诗词意境之美

在進行古诗教学时,我紧扣“烟花三月”这个极富意蕴的词眼,播放了一组展现柳絮如烟的长江两岸和繁花似锦的三月扬州的画面,并适时配上一段国风乐曲《烟花三月》。在轻灵清脆的琴弦声与轻快愉悦的竹笛声中引领学生走进三月,感受江南的绚丽春色。借助视觉意象(画面)和听觉意象(配乐),引导学生的思维聚焦到诗中“烟花三月”这个词眼上,随后逐行出示不同诗人在不同诗篇中写的关于春天的佳句,然后回到本诗中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让学生感受理解“烟花三月”的画面美之余,拓展其群文阅读与想象的空间。最后着力在诗句中的“孤”“尽”“唯”字眼上品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除了感受视听结合的画面,更感受到画面之外诗词蕴含的意境之美。

三、感受诗词之情

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可谓“亦师亦友”。他们之间互相帮助,感情深厚。在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中,我们找不到“友情”这个词眼,但在诗中最后两句却能让人体会到他们之间深挚的友情。诗中的“孤帆”并不是说宽阔的长江江面上只有一条船,而是诗人的感情和注意力只集中在孟浩然乘坐的那一条船上。惜别之情与蓝天碧水彼此交融,情意绵绵,读来余味无穷。在此处,我拓展了一次小练笔:让学生发挥想象,走进诗境中,把自己当做李白或者孟浩然,想象在临别时两人互相说了些什么。写完后,让学生两两出来面对面道别,互诉衷肠,互赠临别之言。通过互动,学生走进了诗人的情怀之中,感受到了友情之美。

四、品悟诗歌音乐之美

在教学这首诗时,我两次植入了音乐。一次在展现烟花三月的扬州之时,我播放了一曲琵琶和笛子演奏的《烟花三月》,带着学生走进繁华的扬州,感受那烟花三月的山光水色。伴随古典悠扬的乐韵,多媒体荧幕上展现的是柳絮纷飞繁花似锦的江南春色,师生感受到的是赏心悦目的诗情画意。在课堂的最后,我播放了一首皇家唱诗班的诗歌唱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氤氲着杨柳依依、江水滔滔、情意款款的歌声中,学生边低唱边离场,课完结而意韵不尽,诗诵完而情留心中。

责任编辑    黄铭钊

猜你喜欢

黄鹤楼孟浩然烟花
春晓
舟中晓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放烟花
黄鹤楼上赏名联
难忘黄鹤楼
烟花
春晓
烟花
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