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言语能力为价值指向,回归语文教学“初心”
2021-03-28李银芳
李银芳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又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的语文教学该怎样从“理解课文内容”向“学习文本语言,充分关注表达”美丽转身是放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然而,现在的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没有很好地理解和应用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如何让语文教学回归学科本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活动必须围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核心,立足文本教语文,关注表达学语文,积累语言用语文,这既是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也是语文学科的本质所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要求教师紧扣文本特点、学生学习特点来组织教学,开展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
一、聚焦表达形式,进行语言转换
“语用”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文本情境和语境学习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和运用规律,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在课堂教学中,教什么样的“语用”内容,取决于文本的“语用”特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用文本中规范的语言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还可以聚焦文本中典型语段的表达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转换。
如在统编版第十二册的《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作了如下的处理。
师:死的意义到底有什么不同,主席用了什么方法来证实自己的观点?
生1:用了举例子、对比的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2:还有一种方法是列举名言。
师:说得好,这样的方法叫引经据典,引用名人名言。那主席引用了谁的哪句名言?
生:主席引用了司马迁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师:司马迁是西汉年间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大家知道毛主席本来就是伟人,为什么还要引用司马迁的话呢?
生1:司马迁是在远古年代的名人,毛主席引用了他的话,就更有说服力了。
生2:司马迁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说明这种思想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提倡了。
师:是的,这种思想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已经被人们认可、被人们传诵,所以主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令人信服啊!
由此可见,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隐藏着的语言智慧,聚焦文本中典型语段的表达特点来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转换,提升学生的语言智慧,使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
二、把握情感主线,建构情感体验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转换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文本语言的再创造,是对文本情感的再深化。教師把握文本的情感主线安排语言转换,往往能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在统编版十二册《那个星期天》一课的教学上,以下这位老师是这样着力体现“转换角色体验情感”的教学思路的。
师:“我”的第一次盼望是在一个星期天,那是一个怎样的星期天?
生: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师:现在我采访一下,假定你就是作者,母亲买菜的这段时间,你做了什么?
生1:“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
生2:“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
生3:“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生4:“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不知多少回的电影画报。
师:(出示课文插图)这段等待的时光,对于你来说是难挨的。此时,你的心情是——
生:孤独、落寞的。
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创造机会,帮助孩子“尝试”转换角色活动,在角色的完成中,充分调动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深刻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语言训练,以情促说,以说促情,两者共融。这种设计,巧妙地把习得语言与发展语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情感,发展了孩子们的思维,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
三、揣摩文本结构,着力语言训练
文章的结构表现了一篇文章布局的艺术,包括顺序、主次、详略等,经典之作在结构上往往匠心独运。如何才能为了把握全局,避免走进见树不见林的误区呢?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对文章篇章结构的理解能力,以提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学生学习之所长,开展以言语训练为核心的体验、思辨、运用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智慧。
例如统编版第八册作文例文《颐和园》,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分别具体地描述了作者所闻、所见、所感,条理清楚,经脉分明。课文中,作者用移步换景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教学过程中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示作者游踪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到“颐和园大门——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长堤、湖心岛)及十七孔桥”,这些关键字眼是作者的观察点。然后引导学生找出与观察点相对应的自然段,并告诉学生:这些语言说明地点变了,景色也变了,这就叫移步换景的写法,在游记里最常见。我们找到了它们,就可以把文章读得很简单。教师提示学生还可以把课文读得更简单,找到能概括全文的一句话“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甚至简单到一个词——美丽。继而围绕“美丽”这个词,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把文章读丰厚。通过领略颐和园的美丽,进一步领悟文章“移步换景”的表达方法。
在教学中,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关注课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善于发现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段落,引导学生在比较、揣摩中领悟其精妙与传神之处。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