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辅导策略研究

2021-03-28王吉环

考试周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

王吉环

摘 要:因个性及后天学习差别,不同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数学学习兴趣等存在差别,若在数学课堂上实行一刀切的教学策略,则小学生在接受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拉开差距,鉴于此,应当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分层辅导,强化辅导效率的同时,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基础性的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数学知识;分层辅导;辅导效率

一、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分层辅导是在尊重小学生个性差异及后天学习差异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数学知识掌握不均现象所采取的主动应对措施。分层辅导方式的核心是层次分化,通过对不同学生实施因材施教,从而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数学学习工作,整体来看,数学学习背景下,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学生处于某种类别范围内的影响因素包括数学知识基础、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学习兴趣。

二、 基于分层辅导下的学生层次分化类型

分层辅导教学时,可以简单的将学生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其中优等生是指数学知识基础、数学学习能力、数学考试成绩均处于优秀水准的学生,但此类学生也可能会存在数学学习兴趣偏低等问题,导致学生尚有更大的潜能,中等生各方面表现平平,也可能是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其中之一或多个因素出现偏差,導致学生在数学面前表现平平,学困生各方面较劣,但学困生同样可以具备进步空间,对于教师来说,除了尽可能的引导学困生达到基准线外,还应当积极寻找学困生学习成绩偏差的原因。

三、 基于分层辅导下学生层次分化措施

分层辅导对如何层次分化学生要求颇高,若不能很好的划分学生,不仅会耽误学生进步,还可能会打击学生自信心,层次分化学生时,可以从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堂抽问、笔记抽查等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学习兴趣、数学知识基础进行综合评价。考试成绩可以根据学生成绩变化趋势及试卷特征,了解学生学习成绩、名次浮动过大的原因,若学生伴随试卷难度增度,成绩及名次存在下跌情况,则可以将学生认为是擅长基础性试题,不能很好的处理数学难题,课堂表现可以客观反映出数学学习兴趣,若学生课堂表现较差,则可以认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偏低,制约到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应当在展开数学教学中,重视提高此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课堂抽问可以帮助教师通过抽问结果,观测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若抽问结果不佳,就可以配合课堂表现、考试成绩及名次等,把握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的缘由,笔记抽查可以观测学生课堂听讲认真程度,可以结合课堂表现,了解部分表现积极学生是否真的热爱学习,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四、 小学数学中分层辅导教学措施

小学教学中分层辅导措施可以介于基础分层,对不同层次学生展开不同方式的教育,同时,还应当结合学生综合评价,考量学生处于中等、学困等层面的缘由,若能采取针对性教学措施,可以进一步发挥分层辅导措施的教学价值。

(一)基于优等生下的教学措施

优等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均优秀,数学素养较高,但此类学生也处于进步空间小、进步难度大的情景下,因而在向此类学生展开特别教导时,可注重辅助式教学,通过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鼓励此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将更多的精力放置于拓展题,也可以鼓励学生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增强,就可以在数学学习中一帆风顺。从数学学习兴趣来看,基于优等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可以运用更具备挑战性问题,鼓励学生予以解决的同时,帮助学生沉淀自豪感、满足感,还可以引导优秀学生帮助中等生、学困生,除了可以让中等生、学困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得到改善外,优等生在展开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形成成就感,所学习到的知识也可以在回顾及重新描述过程中,重新系统化数学知识,理解深度、记忆深度增强,从自我管理的角度来看,优等生普遍自我管理能力较强,但同样会有部分优等生因自我管理能力偏差,导致考试成绩、名次浮动过大,为更好的帮助学生稳定名次,降低优等生学习压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做好自我管理,从学习目的、学习规划、学习检验多角度审视每天的学习生活,将自我管理意识融入学生学习常态中,充分发挥自我管理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设立学习目标、学习偶像、理想,强化自我管理中的“学习目的”,鼓励学生合理分配课间休息、早晚自习,同时做好阶段性学习计划,强化自我管理中的“学习规划”,鼓励学生对每天的学习收获进行总结,强化自我管理中的“学习检验”。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中,对于优等生来说,可以较为容易的通过方形面积公式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为此,教师有必要为此类学生设立挑战类题目,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之后的梯形公式、三角形公式等进行联动,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图形分割、拼接等形式,自主推导此类多边形面积公式,既增加了难度,让优等生具有挑战欲望,又帮助优等生锻炼图形推导能力,此外,教师展开多边形面积讲解时,能将学习目的、学习规划、学习检验作为自我管理优化措施渗透至优等生日常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设立平行四边形学习计划,同时根据三角形、梯形等设立阶段性学习目标,学习规划方面又能合理分配公式背诵、习题练习、知识巩固梳理等所需时间,学习检验方面能及时分析数学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不足之处,若能得到及时解决,则可以较好地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二)基于中等生下的教学措施

中等生整体情况较为平庸,或者在数学学习能力、数学知识基础、数学学习兴趣中的某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数学成绩、名次始终徘徊在中流,很容易造成中等生上进心不足,此外,数学能力方面上的不足制约中等生在数学学业上的进步。介于上进心下的中等生教学措施,上进心除了需要中等生形成数学兴趣外,还需要中等生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以此获得想要进步的意念,对于中等生来说,数学兴趣可以通过展现数学趣味性方面,激发中等生学习热情,培养中等生学习动机时,可以通过自我发现、自我激励、学习规划、人生规划实现,自我发现旨在激励学生发现自我价值、不足,肯定自己保持自信心之余,又能认清不足,明确自己需要改进的方向,自我激励旨在引导学生自我疏导,通过自我暗示等手段,冲抵学习中的枯燥乏味,学习规划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梳理数学学习生活,人生规划旨在形成理想目标,激励学生朝向更为远大未来砥砺前进。介于数学能力下的中等生教学措施,除了上述数学兴趣外,中等生的数学能力培养方向还可以是数学学习能力、数学知识基础,数学学习能力强调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识别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结论归纳能力、理解记忆能力等,教师在展开教学过程中,应当教育学生如何从问题中提取关键字,如何把握出题人的意图,还应当教育学生如何根据做题经验、公式理论基础等,解决数学问题,尤其是鼓励学生勇于试错,并从反复尝试中找到正确推导方式,应当教育学生如何根据推导过程,有机串联条件与结果。作为数学理论,简化后续的解题过程,教育学生运用联想记忆等,增强学生记忆能力,此外,部分中等生可能会因为数学知识基础问题,从而无法有效的展开数学学习活动,教师除了在上课时,重视知识梳理,帮助学生结构化散碎的数学知识外,还应当鼓励学生及时弥补数学知识基础差距,或在讲授新课时,重视旧知识的回顾。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
跟小灵通学数学知识的英语表达
跟小灵通学数学知识的英语表达
跟小灵通学数学知识的英语表达
跟小灵通学数学知识的英语表达
跟小灵通学数学知识的英语表达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跟小灵通学数学知识的英语表达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