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途径探究

2021-03-28张小玲

考试周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新课改创新阅读教学

张小玲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将面临新的发展局面。在这种局面之下,为了更好地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课堂改革也一直在进行着。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这一学科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创新语文阅读教学途径,以此来帮助语文阅读教学更好地适应新课改下的教育环境。文章针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

一、 引言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采取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使得学生的语文综合实力可以得到全面提升。而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之下,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使得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可以得到保证,作为教师就应该积极地响应教育发展趋势,通过创新语文阅读教学途径等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使得语文阅读教学更加科学化、多元化。接下来,笔者将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经验为语文阅读教学提出几条创新途径,以供各位同行参考。

二、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设定存在问题

现阶段,有很多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师时,会将教学目标制定得非常大,这样的教学目标只是为了体现语文这门学科的价值观念,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而且由于教学目标过大且过于高深,很多学生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清晰,从而使得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学习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另外,还有一些教师对于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研究不够透彻,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够做到明确、清晰,使得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存在对阅读教学内容理解不足或者对于阅读教学知识点存在疑问等现象。而且教师如果在阅读教学前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就很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整个阅读教学无法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进而使得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缺乏高质量的课外阅读

在新课改下,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仅凭借课堂时间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所以不少教师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了关注。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还明显不足,很多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数量不足,而优质的课外阅读书籍更是少之又少,这就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选择相对较少,如此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另外,在小学时期,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并没有明确地给出应该阅读的书籍篇目,从而使得很多家长在为学生购买课外读物时缺乏参考性。例如,很多家长在学生一年级时期就跟风给学生购买《格林童话》等,而这一阶段的学生还在学习识字,对于童话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难以理解,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途径

(一)明确目标,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完成阅读教学目标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正式进行语文教学之前,应该先要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时,才能实现知识积累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还有利于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因此,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实际年龄为参考,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还相对不足,所以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所以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可以适当地培养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解读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

(二)情境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新课改下,情境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情境体验去进行阅读学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同时还能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使得学生的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入。教师在为学生常设教学情境时,也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可以挑选班上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也可以提前准备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音乐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观看。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观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感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的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整理钱塘江大潮的视频片段,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观看,直观的视频不仅可以幫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所描写的涨潮场景,同时还可以增强文章内容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三)问题引导,增强学生探究意识

学习就是学生通过不断思考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也同样如此,特别是在当前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之后,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如何有效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就是当下教师需要解决一大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可以从课堂提问入手,通过创新提问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探究以及总结,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七课《海的女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一开始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对大海了解吗?海里有什么东西?会有美人鱼吗?”同学们这个时候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始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有美人鱼,有的说没有,然后教师在肯定了学生的答案之后,继续提问:“如果有一只美人鱼丢失了自己尾巴,它会怎么样呢?”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学生认知,当学生在面对自己未知的事物时,他们的探究欲望就会随着增强,这个时候教师再让学生去进行文章阅读,就可以很好地保证阅读效果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新课改创新阅读教学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