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落实地理实践力的实践探讨
2021-03-28王菲
王菲
摘 要:地理是一门趣味性十足的科目,并且地理与生活关联十分密切。初中是地理教育的基础阶段,需要将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培养上。除此之外,地理实践力也是初中阶段很重要的培养内容。教师需要用多样化手段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素质,使学生爱上地理学习,学会地理知识,贯穿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挖掘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深入其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以初中阶段为例,分析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培养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素养,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地理;实践力;活动
面对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教育成了时代的方向、时代的主流。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强调的是学生的行动能力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地理实践素质,教师需要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思路,巧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结合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然情境、仿真社会中感悟与观察地理环境,切实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
一、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意义
初中地理是我国地理教育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阶段。教师一定要将重心放在基础素质培养和习惯引导过程中,初中地理教育中,实践力是很重要的能力。面对新课改的推进,实践力培养成为地理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除了要保障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同时还要做好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实践力培养。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综合学习意识全面开发,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用到生活中才能够发挥真正作用[1]。要巧用地理知识便利人们的生活、服务社会的发展,学生必须具备地理实践力与理论知识结合的能力。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发掘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奥秘,在实践当中深化认知并理解地理知识,这不仅是地理教育本身的追求,同时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条件和机会,因为其具有现实性教育意义。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方法
1.突出生活教育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地理作为一门与生活关联密切的学科,地理教育需要重视对生活化内容的引入。比如,某地区发生地震,就需要学生结合板块运动和地质条件分析地震原因,或者某地区某种作物高产,学生就需要结合经纬度、周围山脉、河流情况分析气候、水文等因素带给作物的生长影响。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体现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教师需要多选用一些时事新闻和地理事件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根据这些条件分析问题。在思考中不断调整学习思路,形成主观学习能动性意识[2]。
如学习中国地理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近期我国的一些新闻,随后创设教学情境,激發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比如,龙岩市申请世界地质公园这一新闻,教师就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导游,教师扮演游客,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利用地图软件为教师提供旅游线路。学生可以先使用手机导航图完整地呈现地质公园全貌,随后标注上几个重要景点,学生以地图经纬度观察各个景点的位置、旅游项目情况,随后分析景点距离、位置和占地面积,最后让学生设计合适的旅游线路,分析怎么走比较节省时间、怎么走比较节约经济。学生也可以以组为单位,使用地图软件画出当地的特产和美食,为游客提供更为美好的旅游回忆,并充分锻炼学生的地图软件使用能力。
地图使用能力在地理教育中的地位十分突出,是十分重要的技能[3],这种能力体现的是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种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非常常见,比如打车、快递、外卖都要用到这样的技能。学生必须具备分析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各种和生活有关的问题。用这样的方法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实践素养。
2.深入挖掘地理学科实践力要素,培养人地协调观意识
人地协调观与地理实践力关联密切。事实上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会用到人地协调观意识。教师在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渗透人地协调观理念,让学生能够明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联和意义。地理学习需要将重心放在地理知识以及应用能力培养上,将其落实到现实生活中,服务于现实。如学生看到河流以后,需要在脑子里第一时间联想到,这条河流的主干道在哪里,流经哪些省市,当地的降雨量和周围的山、河流有什么联系,河流和人类生产,尤其是本地的农田灌溉、河流污染源等。学生需要综合考虑、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有用人才。
如学习天气和气候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一些和课程有关的人地协调观内容作为引导。通过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开发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力。教师可以用近些年比较严重的雾霾事件、雾霾新闻,配合上新闻报道中经常放出的城市雾霾照片配备问题:PM2.5代表什么,这个数值意味着什么,对于人类的影响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雾霾,雾霾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很多学生在看完课件以后开始了思考与讨论。因为学生本身对于雾霾比较了解,亲身有接触过雾霾,被雾霾影响过生活,所以学生或多或少都能够说出一些雾霾现象、雾霾关系。有学生说:PM2.5就是说大气中存在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还有学生说照片中很多城市的雾霾十分严重,PM2.5肯定不低,空气质量非常不好。还有学生表示,过去我们的城市雾霾也非常严重,不过在国家的大力整治下,尤其是西北地区的退耕还林与造树,已经让我们的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也有一些学生说,之所以印度存在严重的雾霾,是因为印度的人们冬天烧稻草、秸秆。雾霾对于人们的呼吸道影响非常严重,破坏了美丽的环境,让人们看不到明亮的天空。此时教师说:那么我们应如何应对雾霾。学生有的就会说:多种树,让树木遮挡与吸收这些可吸入颗粒。教师继续问道:印度地区的雾霾除了和人们烧秸秆有关,还有什么原因。学生根据印度地区的文化和经济情况进行分析。教师用讨论、问题思考、图片播放、新闻导入等各种方法让学生去分析与观察天气变化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以自己的角度分析和判断问题[4],不仅能够掌握自然灾害预防方法,同时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得到了很好的加强。
3.重视课内外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
实践力突出的就是实践,在初中地理教育中,为了增强学生地理实践力就需要予以课外实践活动更多的关注,这是有效锻炼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方法。地理课堂上,教师需要多布置一些实践内容的活动,如社会小调查、地理作業,比如根据地区情况,学生应调查当地的企业种类、主要经济作物。每个学期教师都要布置1至2个任务,不能影响到学生平时的生活。考虑到一些任务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尽量配合学生,并指导学生掌握如何获取资料,比如,网络文献的查阅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实践调查,形成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
比如,在学习地方工业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周末以组为单位,调查本区的工业布局情况,了解工业类型和这些企业的发展历史。要根据地方政策判断工业经济发展问题,比如,产业升级、工业污染,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和思路。这种类型的作业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实践力素质。当然这类调查作业需要学校提前和企业负责人联系,并且学校在开展这样的活动前,需要进行安全教育,严格要求学生的行为,不准许学生进入危险区域、危险工厂。实践过程中,教师甚至有必要跟踪报道。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明确分工,分析地理现象,使用各种地理数据,分析各种地理现象。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多使用各种文字报告、图表制作活动记录,避免形式主义问题,要突出地理实践活动价值。
4.巧用信息技术创造更多实践力训练途径
众所周知,初中地理课本上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各地不同的人文景观与生活习俗。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对各个地区文化的向往与游玩追求。当然大部分地理知识,尤其是原理内容和现象,比如,洋流、气流等本身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大部分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存在比较大的难度。很多人都说地理是一门文科中的理科,这是有现实依据的。包罗万象的学科,内容多、难度大,减少学生学习抵触,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速度快、容量大、直观新颖,能够节省学生课堂学习时间,让学生多讨论和分析问题。学生在实践讨论、分析问题中实践力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培养,这满足了当代地理教育的追求。如学习《气温和降水》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大屏幕播放降水的流程图,包括水的蒸发、水的降落。用直观的图像引导,学生分析起来比较简单,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理解效果,保障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这是学生实践力有效培养的重要方法。
总之,在地理教育中,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也需要多关注实践力素养的培养。今后我国教育工作必然会将重心放在学生的实践力素养开发上。初中地理教育教师需要多挖掘学科知识、学科要素内容的联系,做好学生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让学生从空间与时间两个角度分析不同地理要素的关联性和差异,开发学生的综合思维、综合素质。用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条件,切实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实践素质。
参考文献:
[1]张虎龙.初中地理教学研究之我见[J].内蒙古教育,2019(32):28-29.
[2]金翠翠.初中地理交互式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98.
[3]朱礼玲.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200-201.
[4]庄云芳,王明坤.初中地理微课应用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