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非遗视域下中原曲艺文化的创新性传承

2021-03-28赵涛

曲艺 2021年3期
关键词:范儿曲艺剧场

赵涛

“非遗有范儿”是华夏非遗馆(中原馆)与河南范军艺术工作室共同打造的非遗活态传承保护演艺项目,旨在依托华夏非遗馆(中原馆)文化氛围浓厚的场馆优势,借助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河南曲艺领军人、非遗有范儿公益传扬人范军的影响力,深耕传统文化,以更加时尚新颖丰富的形式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以曲艺为主,又具有时尚感的文化艺术品牌。它由郑州嘉佰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全程运营,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市场化运营的非遗文化展示平台。

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非遗有范儿”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品牌项目,应当助力打造“继承中发展,发展中继承”的融合发展未来,在新时代让优秀经典的曲艺艺术回归剧场,回归城市,回归青年群体。

一、回归剧场:创设传统空间,打造精品内容

2019年3月8日,华夏非遗馆——中原馆,迎来了一个新非遗文化传承形式——非遗有范儿。这一举措,不光是为了把非遗文化发扬传播,更是对传统理念的一种颠覆,让非遗文化也能拥有自己的“范儿”。“非遗有范儿”自2019年3月17日开业,每周六周日晚上七点半演出,目前已完成了近百场演出,得到了众多业界大咖的认可和百余家媒体的关注。相声、小品、河南坠子、大调曲子、三弦书、河洛大鼓、南阳鼓儿哼等60余种曲艺形式在“非遗有范儿”小剧场精彩亮相,万余位观众到剧场感受了河南非遗文化的魅力。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曲艺传承发展计划》的通知中指出,“鼓励将已在剧场、书场、茶楼(茶馆)等固定演出场所常年开展驻场演出的表演团体纳入扶持范围。鼓励在曲艺项目丰富,观众氛围浓厚的地方探索挂牌设立“非遗曲艺书场”,开展专门驻场演出。”在华夏非遗馆(中原馆)与河南范军艺术工作室的助力下,“非遗有范儿”分头建设线上和线下的创演空间,并达到线下联动线上,线上反哺线下的合力发展。

在线下空间的打造上,“非遗有范儿”依托华夏非遗馆(中原馆)浓厚的文化氛围场馆优势,让剧场并不只是进行艺术欣赏的高雅空间,而是贴近群众生活,便于互动的大众空间,也将热闹的剧场还给市民大众,重建与大众的文化联系。剧场在空间陈设上保留传统韵味,位于郑州市商务外环和九如东路的交叉口,这里是郑州东区天下收藏的一部分,集展示、体验、交流、创新、研究等功能为一体,助力非遗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文化场馆内宣传推广。场馆陈设独具匠心,一楼设有售票窗口并进行了新的场景设计,在陈列展示河南曲艺种类的同时还有一棵树作为装饰,创意来源于新郑黄帝故里的那颗祈福树。二楼的剧场是“非遗有范儿”的正式演出场地,采用了中式的装修风格,可容纳140位观众,剧场正中牌匾“非遗有范儿”几个字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先生题写。

在内容上,剧场节目传承了曲艺前辈们留下来的经典曲目,演员们在编排上也注重创新、结合时事、贴近互联网和时尚元素,不断提升观众体验感。面对传统非遗艺术日渐式微的客观实际,尤其要把握曲本创作的时代性需求。“非遗有范儿”大范围启用青年演员,在语言艺术上,大量使用具有网络文化特征的包袱儿和桥段,给观众带来了层次丰富的剧场体验。

二、回归城市:融合“互联网+”,创新发展模式

网络时代,互联网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插上了翅膀,“非遗有范儿”也积极融进互联网,开通了“河南有范儿”“非遗有范儿”公众号,开启了“非遗有范儿”“遇见师父”抖音号,目前粉丝已累计50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非遗有范儿”运营团队通过抖音开通非遗有范儿云剧场,开展曲艺公益云直播,投入抗“疫”抖音互动,当时把所得收入全部捐献并用于武汉一线。非遗有范儿的演员们也通过微博、抖音等多种互动平台拉近和粉丝们的距离,推动非遗曲艺文化的互联网传播。

“互联网+”的经济形态可以高效整合文化娱乐资源并推送给目标群体。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快节奏生活方式的扩展,非遗文化容易给人古老、刻板、陈旧的文化认知心理,仅仅依靠传统的传播方式,难以形成向新生代文化受众的渗透力,这导致大量的非遗文化被边缘化,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在当前的全媒体环境下,新媒体作为后起之秀,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等方面与传统媒体有较大不同。新媒体在传播非遗文化方面具有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特有优势,通过互联网等新型媒體平台,帮助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跨时空传播,使得很多非遗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播。

为了让传统曲艺文化更好地回归城市,“非遗有范儿”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利用新媒体平台为非遗文化传播提供了多样化平台,让非遗文化“活”起来,为消费者增加了沉浸式、体验式服务。比如,2019年春节,“非遗有范儿”承办了宝丰马街书会,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没有启动;2020年3月启动了“说书人”计划,为民间的老艺人拍摄纪录片,用镜头记录他们的艺术财富,用镜头反映说书人的真实生活,目前已经拍摄了多位老艺人。

目前,“非遗有范儿”小剧场在许昌和建业集团合作,在鄢陵建业大食堂开业了第一家分店,在郑州的百年德化街有一个青年剧场,即将在北龙湖的龙湖里商业中心开启另一家新店。未来还将通过“非遗产业基金”“非遗传承学院”“非遗电商平台”等产业项目,开展“说唱有范儿”“美食有范儿”“文创有范儿”等文化项目,全方位推广河南文化。

三、回归青年群体:紧贴时代脉搏,推动非遗年轻化

高校作为学者云集之地,又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更是传播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阵地。作为优质教育资源,“非遗”融入高校教育将对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曲艺知识与高校通识教育相结合,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对传承和抢救“非遗”、传播优秀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非遗有范儿”在观众细分基础上进行明确定位,有目的地针对青年观众进行创作,努力改善曲艺与当代青年“失联”的现状。“非遗有范儿”开启了大学巡回演出,走进黄河科技学院等高校,不断探索非遗年轻化的新途径。比如,如何从吸引年轻观众出发,以其为目标受众,曲艺创作如何贴近时代,充分考虑观众的年龄、兴趣和观看节目的口味儿差异,在保留曲艺本质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高等教育学府是青年人才的聚集处,高校师生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和多维度的思维与意识,非遗文化进校园不仅使青年一代加深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更有助于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非遗文化巧妙结合,创新地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非遗有范儿”还积极推动年轻曲艺人才的培养。为了培育年轻曲艺人才、弘扬传统文化,在范军的带领和指导下,“非遗有范儿”开办了免费的曲艺培训班,免学费、免食宿。第一期曲艺培训班报名人数400余位,最后有30位学员经过考核后进入培训班学习,目前有十几位在剧场工作。为了跟学院进行校团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非遗有范儿”和多个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签约联合培养学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非遗有范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号召青年演员用曲艺的方式为抗“疫”发声,响应《全国青年曲艺工作者联盟倡议书》要求,彰显了青年曲艺工作者的社会担当。

四、结语

曲艺艺术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始终深深植根于民间,蕴含着独特的作用,对我国传统艺术、现代艺术来说,都具有很重要的借鉴价值。“非遗有范儿”汲取传统曲艺之精华,借助新媒体打造河南人自己的小剧场,让非遗说唱文化和观众建立强有效的连接;名家前辈轮番上阵,给观众带来传统曲艺的独特魅力。园区内的点茶、送花、响堂文化、非遗小吃的设置,亦让人耳目一新。“融合纸雕”、炫技夺魁等传统元素互动体验活动逐一上线,在曲艺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保护与开发。笔者从“回归剧场、回归城市、回归青年群体”三方面进行论述,对传统曲艺的保护与开发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思考,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陈琪颖)

猜你喜欢

范儿曲艺剧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什么是范儿
《曲艺泉城》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开心剧场
抓准风格 古着穿出范儿
黄皮肤也能穿出范儿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