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昭的曲艺人生

2021-03-28李桂海

曲艺 2021年3期
关键词:曲艺体制深圳

李桂海

人生相遇相知皆是缘,缘的果必有因。深圳曲协主席刘昭从小生长在梨园世家,父亲是山东京剧院资深的武生演员,曾经担任过山东京剧院的副院长。母亲是剧团的乐器演奏员。受家庭环境的艺术熏陶,刘昭从小就对戏曲艺术情有独钟。但刘昭没有继承家世梨园戏曲,最后选择了曲艺艺术道路,这也是缘。

1986年,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国古老的传统曲艺文化,文化部在天津成立了中国北方曲艺学校。16岁的刘昭,怀揣着对曲艺艺术的憧憬与梦想,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北方曲艺学校。由于有家庭艺术环境的基础,刘昭对曲艺艺术有着天然的感知,再加上从小在北京的12年生活经历,使得刘昭开口讲话便是正宗的京腔京韵。年少的刘昭虽然没有曲艺基础,但依然凭借着口齿伶俐、吐字清晰和字正腔圆的京腔京韵的节目表演,深得报考老师的青睐,认为这个孩子大有曲艺的潜质,是一个可塑之才。于是,刘昭在众多报考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北方曲校的第一届学员。

天津是北方曲艺的发祥地,曾涌现出骆玉笙、马三立、薛宝琨等曲艺艺术大师和曲艺理论家。北方曲校也凭借着独特的曲艺优势,经常聘请骆玉笙、马三立、薛宝琨、袁阔成、高英培、范振钰、李伯祥、苏文茂、白全福、孙淑筠、马季、侯耀文、田连元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艺术家们亲临授课,他们手把手的艺术指导,使得这些年轻的学员们能够有幸近距离感受到这些艺术家们的艺术气息,孜孜不倦地汲取着中华传统曲艺文化的精华,并系统完整地接受正宗的传统曲艺文化教育,为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曲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年的艺校生活转眼即逝。告别了老师、同学,刘昭学有所成,被分配到了山东省济南曲艺团,踏上了追求曲艺梦想的实践道路。刚来团里时,团里也面临着传统艺术与市场需求的艰难选择。当时团里为了生存和经济效益,经常接一些例如计划生育、节约用水、法制宣传等诸如此类的小品演出。聪慧好学的刘昭凭借着曲艺表演的扎实基本功,很快适应了小品这种表演模式,并逐渐得到团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在团里的艺术舞台上立足了脚跟。为了促进文化旅游和宣传传统艺术,曲艺团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在大明湖畔的趵突泉公园搭建起了“曲艺消夏晚会”的舞台。站在舞台的中央,刘昭更是如鱼得水,把从艺校学的传统曲艺曲目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表演评书《杨志卖刀》《斩华雄》《狮子楼》《桃花庄》等传统曲艺曲目,做到一个月内演出曲目不重样。刘昭给台下观众奉上精彩的传统曲艺艺术的文化大餐,同时也收获了台下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刘昭在北方曲艺学校主攻的是评书表演专业,但他也旁通相声、快板书等传统曲艺。凭借着扎实的曲艺基本功,团领导委以重任,安排他为团里的相声演员孙小林量活。由于自己苦心专研、潜心琢磨,刘昭很快了解和适应了孙小林的表演风格,为广大观众表演《卖布头》等传统相声段子,成为团里相声表演的一个亮点。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各种姐妹艺术都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之中,既各有自己的艺术魅力,又在艺术根脉上互连互通。刘昭把京剧的“四功五法”——“四功”的唱、念、做、打,“五法”的手、眼、身、法、步,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曲艺表演之中,使得舞台上的表演生动鲜活、丰满夺目。尤其是评书表演,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物刻画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经过舞台上的磨练摔打,刘昭表演的一举手、一投足都透着那么一股灵气、梨园戏曲的神韵,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在自我修艺的同时,刘昭也没放弃向全国同行相互交流学习的任何机会。立足于本市的小舞台,放眼于全国的大舞台。刘昭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三书大赛(评书、山东快书、快板书),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大赛金奖。2007年,他报名参加第三届全国相声大赛,与原野组合搭档男女相声,获得了大赛二等奖及个人最佳捧哏奖。通过走向全国曲艺艺术的大舞台,与同行们同台竞技、相互切磋,刘昭不断地提升着自己的艺术水准。

在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掀起了一股下海经商的热潮。在这股下海的人流中,大多数都是体制内的在编人员。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年轻人的追求。怀揣着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淘得第一桶金的梦想,为了在广阔的天地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经过艰难的思考和选择,刘昭也决定加入这股下海的人潮中。当时,离开体制讨生活,要有断臂求生的勇气。好在刘昭那时还很年轻,有失败了从头再来的资本。通过深思熟虑,刘昭把下海的滩涂点选择在了最有改革活力的城市——深圳。开弓没有回头箭,年轻的刘昭背着行囊,孤身一人来到了这个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来到举目无亲的陌生城市后,恰巧当时誉满京城、享誉全国的老舍茶馆也落户到了深圳,正招募曲艺演职人员。

艺术就是最好的全国通用粮票。刘昭凭借着扎实的曲艺表演才华和多样的曲艺表演手法,很快就在老舍茶馆的大舞台站稳了脚跟。同时,他在深圳民族村也找到了一份演职工作。白天他在民族村演出,晚上在老舍茶馆里演出,两头跑场子。没有了体制内的安逸,适应改革开放“桥头堡”深圳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几年下来,刘昭在深圳的文化市场逐渐站稳了脚跟,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时在深圳的文化界也有了一定的名气。有一次在深圳电视台做完节目以后,刘昭接到了同样喜欢曲艺的深圳人民银行行长打来的电话,说是要当面看一下刘昭的演出。刘昭应许后,和演出签约单位老板请了假,就到银行演出了一场。演出结束后,那位行长问刘昭:“深圳市银行系统有一个‘银鹰业余演出文艺团体,想不想加入演出队伍?”刘昭说:“行呀!”那位爱惜人才的银行行长又问刘昭愿不愿意到银行系统工作,刘昭说:“想。”这事过去后刘昭也没往心里去,认为这只不过是领导的一句客套話。没想到,3天后刘昭接到了人民银行人事部门打来的电话,人事说按照银行领导的指示,他已被录用为人民银行系统的员工,被安排到人民银行工会工作。刘昭从体制内到体制外,又从体制外回到了体制内。在深圳文化市场的几年打拼,刘昭不但锻炼了自己,开阔了眼界,而且还收获了爱情,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可喜的是,刘昭的儿子即将在天津职业艺术学院毕业(原北方曲艺艺术学校),儿子步父亲的后尘,走向追求曲艺艺术的梦想之路,这也是缘。

一个追求艺术自由、热爱舞台的人,在体制内无忧无虑地工作了几年后,不安于现状的刘昭又选择了回归社会的文化大舞台,于是他向单位递交了内退的离职申请,又重新回到他偏爱的社会文化空间。在离职申请报告获批以后,刘昭又重新回到了生活的原点。这就意味着他的基本生活保障又要到社会这个大市场中去获取。首先他找到了街道社区的领导,把自己要建立社区小舞台的想法和社区领导进行了沟通。他活跃社区群众文化生活的设想正好和社区领导的计划不谋而合。于是在街道社区领导的鼎力支持下,在区文联的协助下,社区文化小舞台“笑笑吧”开箱了。别看舞台虽小,那可是接地气、直接把文艺送到群众家门口的大舞台,以脍炙人口的曲艺表演形式传播正能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刘昭干得是风生水起、热火朝天。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问题和困难就不可避免地浮出了水面。虽然演出场地是街道社区无偿提供,但有些外请的演员要付演出费用,刘昭用自己从别的演出挣的费用支出这个费用,时间久了,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在刘昭的呼吁下,在社区领导向上级的反映下,区委有关部门和区文联的有关领导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很快就播下了一笔专款,用于“笑笑吧”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得社区“笑笑吧”的文化舞台红红火火地坚持到了现在。后来,刘昭在上级有关文化部门和文联的大力支持下,又在深圳有名的古玩市场上搭建起了又一个新的文艺宣传舞台。这就是不安于现状的刘昭,这就是乐于奔波、不知疲倦的刘昭。

深圳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城市,城市的建设者们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其中有不少社区居民来自北方,工作之余,他们来到“笑笑吧”品着香茗,听着熟悉的曲艺小段,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台上、台下互动,其乐融融。为了让曲艺艺术在深圳罗湖区生根、发芽,刘昭在区领导和区文联的大力支持下,牵头联谊曲艺界同行,在2012年成立了深圳罗湖区曲艺家协会,使得从事曲艺艺术的同行们有了自己的娘家。刘昭担任深圳罗湖区第一届区曲艺家协会主席。由于刘昭多年来对基层文化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2017年,他被选为深圳市罗湖区的政协委员,从此刘昭有了在罗湖区政治舞台上为罗湖区的文化建设和发展献言献策的机会。2017年,刘昭被评为广东省基层文化能人。2019年9月,刘昭不负众望,在深圳市曲艺家协会的换届选举中,被选举为深圳市新一届曲艺家协会的主席,这也是对他多年来在曲艺推广上和深圳市群众文化建设上所作出的突出贡献的最好回报。

刘昭在文化市场打拼、经营好社区这块文化阵地的同时,还抽出一部分精力参加了社会文化公益事业。比如为广东省武警边防部队义务演出达40多场次,为此,部队为刘昭颁发了荣誉证书。最让刘昭刻骨铭心的公益活动是1997年的香港回归。刘昭站在罗湖桥头,冒雨为挺进香港的驻军部队吟诵自己创作的有关香港回归的快板书。望着威武之师、正义之师的钢铁洪流,刘昭的嗓子唱哑了。在亲眼见证洗掉中华民族百年耻辱的这一神圣时刻,刘昭的泪水伴着倾盆大雨汩汩而下。

为了在曲艺事业的道路上更好地发展,刘昭先后拜曲艺名家刘兰芳和姜昆为师。两位老师也乐意接受像刘昭这样德艺双优的学生,为中华民族传统曲艺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传经授道。刘昭也不负老师们的殷切希望,在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曲艺事业的道路上,步伐迈得更踏实了,积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义务和责任。

随着多年艺术的积淀,刘昭又向代表着曲艺最高荣誉的牡丹奖发起了冲击。从2003年起,刘昭开始参加曲艺最高荣誉奖项——牡丹奖的评比赛事。在8年里的4次参赛过程中,刘昭都极其重视、认真准备,把牡丹奖的参赛过程当作是向同行们学习的良好契机。同时,在参赛节目的准备过程中,他虚心请名师指点,提高技艺,弥补不足。在前3次的参赛中都获得了赛区的提名奖。功夫不负有心人,连续参加4届以后,在2020年如愿以偿地摘取了曲艺界的最高奖项——牡丹奖!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从16岁报考北方曲艺学校,一晃到了50岁的年龄,岁月悠悠,转眼即逝。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体制外又回到体制内,最后又回到了体制外。人生的流转,起起落落,其中的滋味只有刘昭本人清楚。在曲艺界发展打拼这么多年,最后摘得牡丹大奖,对刘昭来说也是人生道路上的最好交代。

正如劉昭2020年参加牡丹奖大赛的评书曲目《为民服务》一样,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的道路,刘昭一定会走得更加坚定、扎实。因为曲艺本身就是来源于中华民族最基层的传统文化,而被广大百姓喜闻乐见。只有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沃土,才能开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

(责任编辑/朱庭萱)

猜你喜欢

曲艺体制深圳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曲艺泉城》
当下深圳,魅力何在?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经典来信
第二届深圳时装周永不止步的时尚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