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源县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评估报告

2021-03-28罗生虎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轮牧门源完成率

罗生虎

(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草原站,青海 门源 810399)

门源县地处祁连山南麓,是其生态功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青藏高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长期对天然草原过度放牧等共同作用下,门源县天然草原重度退化和中度退化、沙化面积逐年扩大,鼠虫害发生面积和危害面积日益增加。门源县天然草地生态系统不断恶化,导致其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不仅严重影响了区域内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阻滞了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建设的整体进程。为此,在门源县境内开展行之有效的退牧还草工程,有效改善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努力提高天然草原植被生产力和植被覆盖度,改善天然草原群落结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1]。

1 草原生态系统基本情况

门源县天然草地面积686.48万亩,占门源县土地总面积的66.30%,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583.16万亩,占天然草地面积的84.95%。在可利用草场面积中,冬春草场245.88万亩,夏秋草场337.28万亩。天然草地水平分布规律不明显,而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天然草地类型主要为温性草原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等四个草地类[2]。植被主要由禾本科、莎草科、蓼科、菊科和豆科牧草组成。常见牧草品种有452种,其中有优良牧草品种102种,占牧草品种的22%,披碱草、早熟禾、燕麦等牧草品种生态适应性强,极易推广种植。

门源县草地退化面积183.53万亩,占草地总面积的26.73%,其中中度退化面积29.5万亩,重度退化面积8.47万亩,毒杂草危害面积80万亩,鼠害危害面积378.5万亩,其中高原鼠兔危害面积130.9万亩,高原鼢鼠危害面积247.6万亩。

2 门源县退牧还草工程实施情况

2.1 建设内容及规模

2.1.1 2016年度门源县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休牧围栏25万亩、划区轮牧围栏20万亩、退化草原改良5万亩、舍饲棚圈建设400户。工程概算总投资1890万元,其中休牧围栏投资750万元,划区轮牧围栏投资600万元,退化草原改良投资300万元,舍饲棚圈建设投资240万元。在西滩乡、珠固乡、麻莲乡、泉口镇、皇城乡、东川镇、青石嘴镇、苏吉滩乡、北山乡和浩门镇等10个乡镇实施。

2.1.2 2017年度门源县退牧还草工程。建设规模为休牧围栏10万亩、划区轮牧围栏5万亩。总投资450万元,其中休牧围栏建设投资300万元,划区轮牧围栏建设投资150万元,在东川镇及苏吉滩乡实施。

2.1.3 2018年门源县退牧还草工程建设毒害草治理1万亩,建设舍饲棚圈200户。投资260万元,其中毒害草防治140万元,舍饲棚圈投资120万元。完成作业设计编制、招投标工作、签订采购及施工合同等工作,在2019年6月中旬开始实施,8月底全面完成建设完成。

2.2 工程完成情况

2.2.1 2016年度门源县退牧还草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完成休牧围栏25万亩,完成率100%。完成划区轮牧围栏20万亩,完成率100%。完成退化草原改良5万亩,完成率100%。完成青贮窖2.4万m3,完成率100%。涉及项目户10701户,共建围栏 91.8万m,完成围栏面积45万亩,共建青贮窖40栋,2.4万m3,该项目于2018年12月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计划任务。

资金使用情况:工程概算总投资1890万元,完成资金1822.5万元,完成率为95%。其中:完成休牧围栏投资712.5万元,完成划区轮牧围栏投资570万元,完成退化草原改良投资300万元,完成青贮窖建设240万元,完成率为95%。

2.2.2 2017年度门源县退牧还草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完成休牧围栏10万亩,完成率100%。完成划区轮牧围栏5万亩,完成率100%。其中涉及项目户383户,共建围栏30.6万m,完成围栏面积15万亩,该项目于2018年12月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完成计划任务的100%。

资金使用情况:完成资金427.5万元,完成率95%。其中:完成休牧围栏投资285万元,完成划区轮牧围栏投资142.5万元,完成率为100%。

2.2.3 2018年门源县退牧还草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建设毒害草治理1万亩,已完成招投标和合同签订,完成率为30%。建设舍饲棚圈200户,已完成招投标、合同签订,完成率30%。2019年6月中旬开始实施,8月底全面完成建设完成。

资金使用情况:项目投资260万元,项目未开工,资金未拨付。其中毒害草防治140万元,舍饲棚圈投资120万元。

3 工程效益分析

门源县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工程实施后项目区草原得以休养生息,局部地区的草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草地生产力明显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显著提升。

3.1 生态效益

通过退化草地改良(补播)、围栏建设和舍饲棚圈等项目的实施,有效恢复和修复了治理区的生态功能,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通过对2015年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与2011年相比,可食牧草产量、植被盖度、高度分别提高了45.57 kg/亩、5.49%和2.39 cm。生物多样性、群落均匀性、饱和持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提高,草原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得到增强,草原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3]。

3.2 社会效益

退牧还草工程调动了广大农牧民保护生态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促进了草原承包经营等各项制度的落实。广大牧民按照以草定畜的要求,调整畜群结构,牲畜出栏率明显提高。生产方式由传统完全游牧方式向舍饲、半舍饲现代畜牧业方式转变;由原来单纯追求牲畜存栏数逐步向效益畜牧业转变,不仅减轻了草地放牧压力,还实现了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提高了畜牧业生产效益。同时,通过退牧还草工程舍饲棚圈、青贮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了牧民群众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有力支撑了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

3.3 经济效益

退牧还草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便天然草地的产草量明显提高,根据2008年测算,退化草地平均鲜草产量为163kg/亩,项目实施后,翌年始年均产草量达400kg/亩,年增鲜草量237kg/亩。本年度补播退化草地0.15万亩,可增加鲜草35.55万kg,可解决饲养243.5个羊单位饲草量,每年按30%育肥出栏,计73只,每只羊单位售价按500元计,年可增加收入约3.65万元,利用年限为10年,累计增加收入36.5万元,扣除本工程投资12万元,实现纯利润24.5万元。

据2015年测定结果表明,实施草地围栏封育后,平均每亩增产鲜草30 kg,本工程建设围栏35万亩,年增鲜草量1050万kg,可解决饲养1.44万只羊的饲草量,每年按30%育肥出栏,计4315只,每只羊单位售价按500元计,年可增加收入215.75万元,利用年限以20年计,累计增加收入4315万元,扣除本工程投资686万元,实现纯利润3629万元。

舍饲棚圈建设技术,是门源县提高羔羊成活率、降低成畜损亡率、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舍饲棚圈养畜可使羔羊繁活率平均提高8%,成畜损亡下降1%,减少冬季御寒掉膘1.2 kg/只。通过2015年退牧还草工程建设的1.5万m2牲畜舍饲棚圈,按每年1.875万只绵羊入棚养殖、母畜比例提高到64.61%,羔羊250元/只计算,年新增繁活羔羊1211只,增加收入30.28万元;成畜少损亡187只,每只羊单位售价按500元计,年可增加收入9.35万元;减少冬季御寒掉膘2.25万公斤,按市场价26元/kg计,折合资金58.5万元;以上三项合计增加收入98.13万元。以连续受益利用年限以20年计,累计增加收入1962.6万元,扣除本工程投资300万元,实现利润1662.6万元。

猜你喜欢

轮牧门源完成率
国有企业更容易“走出去”吗?——基于跨境并购完成率的分析
多措并举:洪雅联社提前完成6项指标
青海门源地区克克赛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前景
关于提高航天型号计划完成率的思考
轮牧能有效促进高寒草地生物量和稳定性
大通河风光(青海门源)
北方草地夏秋季划区轮牧技术
轮牧方式对荒漠草原滩羊牧食特征、体重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贵州草地划区轮牧对春季草地成分的影响
西部放歌八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