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财务管理基础 不断创新管理模式
——乌兰浩特市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主要经验做法
2021-03-28钱淑兰
钱淑兰
(乌兰浩特市农业经营管理站,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1 基本情况
乌兰浩特市所辖4镇、2个涉农办事处,1个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68个村嘎查,农户29771户,农业人口73152人,全市农村集体耕地面积61.55万亩,全市农村集体资产累计58546万元,其中流动资产15360万元,固定资产43186万元。市镇经管干部 36人,每个嘎查村设有一名专职的报账员。2003年我市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契机,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实现乡镇核算中心委托代理服务,会计记账实现了电算化,并不断探索完善财务管理机制。2013年在完成农村“三资”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建立农村“三资”监督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三资”监管、会计核算网络化全覆盖、资源共享及远程动态科学管理模式。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审批实行书记、主任双签字制度,为规范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工作夯实了基础。我市形成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会计事项电算化核算及经济审计监督常态化三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
2 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农村财务管理不仅仅是一项经济工作,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思想和政权建设的压舱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群众普遍关心的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解决基层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市纪委监察、组织部、农牧业、财政及民政等部门在推进农村重大经济事项及重要领域改革、处理农村信访案件、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做好农村“三务”公开等工作通力合作齐抓共管,采取措施得力,取得效果显著;市委牵头组织专业部门的业务人员,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农村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涉及财务、土地、农民负担和公章管理等规章制度,相关财务制度明确各部门分工和职责,市农牧局负责对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日常监管;各镇(办事、处园区)负责本辖区内的嘎查村“三资”等项事务的管理工作,日常管理工作由市镇经营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市纪委负责对全市“三资”管理的监督检查,明确了“三资”管理模式、管理主体。各项制度为嘎查村级财务规范管理提供有力支撑,保证嘎查村干部经济行为公开透明,清正廉洁,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2.2 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集体财务和资产管理[1],建立健全财务预决算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票据和印章管理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资产和投资管理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财产清查制度和财务档案管理等制度[2];完善健全财务民主管理机制。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健全民主理财组织,强化民主理财职责,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加强农民对村组织民主监督,及时答复和解释群众提出的询问或质疑,做到有问必答,充分发挥民主理财机构对本村重大财务事项的事前审查、事中检查和事后核查的监督作用。加强乡镇代理核算中心监督审核,账前严格把好凭证审核关,坚决防止内容不真实、手续不完备票据入账[3]。
2.3 不断完善会计委托代理制
随着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会计委托代理制度不断完善,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民主权利的前提下,保障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四项权力不变”,成立“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镇级成立以镇长任组长,纪委书记、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经管、财政、审计和司法等部门为成员的“三资”管理委员会,嘎查村集体资金管理实行账、权、钱分管制度。嘎查村民监督委员会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负责审核和监督。
加强嘎查村级现金备用金的管理,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嘎查取消嘎查村组招待费、交通费和通讯费,只保留办公室座机电话费。嘎查村干部工资、误工补助、福利津贴和办公费等支出有文件规定的按文件规定执行,无文件规定的报嘎查村民会议或嘎查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经嘎查村民监督委员会审核后执行,要厉行节约,量入为出。加强财务支出审批权限管理,重大事项执行申报制度,严格实施“四议、两公开”制度,项目结束后由镇 “三资”监管部门组织专项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从资金的流向、规模、审批上,遏制了低效率使用资金和违反财经法纪现象的发生。
2.4 农村财务审计监督制度化、规范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农村“三资”监管手段网络化和信息化的要求,乌兰浩特市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紧紧围绕提高审计手段科学性和审计工作高效性来开展。首先充分利用农村“三资”监管网络信息平台提供的大量有效的重大经济事项的动态信息,来确定审计的目标和内容,减少审计工作盲目性,保障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其次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反映各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状况实时变化信息以及走向和趋势,前移审计工作端口,为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及后期的审计介入做好铺垫。我市农村审计分为常规审计、嘎查村干部换届经济责任审计和配合纪委监委开展专项办案审计等。农村审计人员持证上岗,在各镇(办事处、园区)经营管理部门100%自行审计的基础上,市级经营管理站抽查审计不少于20%的嘎查村。切实做到全市嘎查村三年完成一轮的审计,每年审计覆盖率达100%。同时严格开展村级财务督导检查工作,加强对镇会计委托代理中心、村嘎查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每年检查督导不少于两次。更好掌握村嘎查财务运行的资金分布流向、规模及审批审核经济效益等信息,为全面科学评估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现状提供科学依据。
2.5 充实稳定经营管理队伍,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目前,我市市镇两级从事经营管理人员36人(含招聘人员),嘎查村级报账员68个,持证上岗率达90%以上。前些年乡镇改革经管站取消编制,经管有人干活,没有编制,且经管工作政策性、专业性较强,工作任务繁重,造成经管业务人员不稳定,开展工作难度加大,通过业务及政府各部门努力,乡镇政府在选人用人上能够考虑经管和村报账人员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选配“用得上、留得住”人员,保证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从上到下人员的稳定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几年通过开展农村“三资”清理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重大改革项目的实施,使经管和村财务人员的政策理论和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使命感、责任感不断增强,提振了经营管理系统职工的工作激情,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2.6 不断刷新嘎查村财务管理的新模式
全市嘎查村统一财务管理模式,从当初的会计集中办公、村账镇管、会计核算电算化规范化管理、网络化无纸化办公,经历一次次的新飞跃;财务公开形式也由单一财务公开栏公开到全面实施网络化公开,借助微信、市政府建立的《三务公开平台》等社交软件公开公布财务和重大事项等信息,具有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及传播面广等特点,增加农村财务运行的透明度,便于接受群众的监督;财务培训形式也由原来集中培训业务发展为线下线上培训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定期进行观摩教学、现场指导培训,采取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难点疑点问题,挖掘身边的典型案例经验,推动财务管理工作更高效便捷开展。
通过改革创新农村财务管理,积极推进规范化财务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监管不力、管理职责不明、财务核算不严、资产处置不公和违反财经纪律等问题,我市已多年未出现关于农村财务问题的信访案件,真正达到了给农民一个“明白”、村干部一个“清白”。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进了社会和谐稳定。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保证了农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工作大力推进的新形势、新环境下,对农村财务管理必将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永远在路上,财务管理规范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