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VII型新城疫的研究进展
2021-03-28吴慧芳王燕山
吴慧芳,王燕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1 基因VII型新城疫的流行病学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禽类主要传染病之一,我国将其列入一类疫病,其强毒株对家禽的致死率可达100%。有研究者从1997~2019年的临床样本中鉴定出13株NDV强毒株,其中有VII基因型11株,IX基因型2株。结合已提交GenBank的NDV序列,通过调查Ⅶ型毒株的进化、传播动态发现,华东地区可能是我国Ⅶ型NDV的起源。此外,密码子使用分析发现,Ⅶ型NDV的F基因在鸡体内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因此我国基因型Ⅶ型新城疫可能是由鸡传播的,并且该病毒在鸡群中最为流行[1]。1999年10月在山东、河南、河北、辽宁、江苏、云南等省市暴发一种家禽烈性呼吸道传染病,经对病原进行检测,发现属于基因VII型[2]。
2 基因VII型新城疫的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和急性型危害最为严重。最急性型表现为开始无任何异常,然后突然死亡。急性型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腹泻,将病鸡倒提,口中会有大量黏液流出。扎堆、嗜睡、羽毛凌乱,呼吸出现啰音、咳嗽,歪头、肌肉颤抖,呈观星姿势。成年鸡产蛋量下降,甚至产软壳蛋或不产蛋。各日龄的鸡都会发生感染,传播速度快,如果不进行紧急隔离封锁,很快会传播至周边鸡场,造成大范围流行。
3 基因VII型新城疫的病理变化
解剖病鸡会发现皮肤干燥,全身各处黏膜和浆膜出血,其中以消化道、呼吸道最为明显。嗉囊肿胀,充满酸臭液体。盲肠扁桃体出血、肿大、坏死,肺脏淤血严重。
4 基因VII型新城疫的实验室检测
新城疫的鉴别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传统的实验室方法中最常用的是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血凝血抑试验在大规模检测中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比较费时费力,且成本较高。1991年,Jestin等首先建立了NDV RT-PCR2检测方法[3]。在我国,于2000年由谢芝勋等人建立了对NDV快速检测的 RT-PCR方法[4]。目前,很多新技术也被应用于这方面,例如实时荧光RT-PCR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通过荧光信号的积累监测整个PCR的过程[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城疫的检测手段也在不断进步,目前新城疫检测的方法包括血清学技术。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免疫胶体金电镜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荧光定量RTPCR技术、基因芯片技术,以及量子点检测技术和免疫荧光微球技术[6]。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得检测方法日益方便快捷准确,养殖场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但对新城疫流行毒株做出准确判断还需要综合利用以下各种手段。如观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采取病料提取基因组RNA进行PCR检测,接种鸡胚观察胚体病变,开展血凝试验和病毒中和试验。
5 基因VII型新城疫的防治
作为我国规定的一类疫病之一和OIE规定的必须报告疾病,就新城疫而言,其防控目标是防止易感禽被感染,或通过疫苗免疫减少易感禽的数量。一旦发生,必须立即采取隔离封锁和扑杀销毁等严厉措施。对被污染的垫草饲料等也要严格处理,以免造成新城疫的大流行。对疫区其他易感鸡群,应立即紧急接种疫苗。在预防上,首先必须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并认真执行。最好坚持自繁自育,从根本上杜绝传染源,防止新城疫病毒的传入。做好日常卫生管理工作,合理控制温度、湿度以及养殖密度。其次加强预防接种,严格执行免疫程序,提高禽群的特异性免疫力。目前主要使用的是灭活疫苗,如La Sota株和鸡新城疫、禽流感二联灭活疫苗。但该疫苗佐剂有一定的副作用,不能诱导细胞免疫[7]。新城疫病毒作为一种有囊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由于在病毒复制过程中RNA聚合酶缺乏对核酸的校对功能而具有比DNA病毒更高的变异率[8],所以传统疫苗与目前的流行株相比,遗传距离较远。而且抗原有较大差异,各个基因型之间不能较好地提供交叉保护,也不能有效避免感染和排毒,临床效果不理想。疫苗免疫压力使得临床诊断和紧急免疫难度进一步增加,故新城疫新型疫苗的开发迫在眉睫。有些中草药对疫苗的效果具有加强作用,可联合使用。如对5%的核桃青皮水提物可以提高禽体的抗体水平,从而加强疫苗效果[9]。周凌博等人研究出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可以增强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10]。另外,疫苗免疫必须遵循完善有效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养殖场的规模,家禽的免疫状态来制定,切忌盲目接种。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到饲料营养全面均衡,此为禽体产生强大免疫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