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后遗症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2021-03-28邓惠玲
邓惠玲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病情发展迅速及预后差等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比例的不断增加,我国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1~5]。“三高”、肥胖等被临床视为导致大脑血流动力学异常的主要病因,动脉硬化、血液黏稠、血管畸形等亦是导致脑梗死的常见因素。脑梗死发病半年后均归属于后遗症期,患者绝大多数存在程度不一的功能受限,病症严重者甚至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徐秋双[6]在研究中认为实施医护一体化有助于促进患者认知及肢体功能好转,故在给予患者治疗同时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对躯体功能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均有积极作用。近年来医学界针对存在后遗症的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期找到最佳的方案来促进患者功能好转,笔者就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情况进行相关综述,现报告如下。
1.康复护理的时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康复护理理念也日趋完善。脑梗死是一种危重症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危险,还会引发较多的并发症[7~9]。脑梗死患者由于大脑突发缺血缺氧,导致大脑组织及细胞坏死,并引发诸如语言功能受阻、口角歪斜、痴呆、偏瘫、大小便失禁等后遗症。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是借助综合且协调的治疗手段帮助已丧失部分功能的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与重建功能,促使身体、心理与社会功能获得最好的恢复,提升生活质量,也可有效降低继发性残疾发生的可能性。袁珍兰[10]等研究认为,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康复护理时间越提前,其预后效果越理想。赵晓英[11]认为,脑梗死发生后的早期阶段予以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大脑功能改善。
以往临床对患者急性期治疗以药物为主,康复治疗通常放在晚期实施,从而导致康复效果不尽人意。经临床大量研究数据显示,予以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防止废用综合征与二次损害及患侧功能好转均具积极作用。但行早期康复的时机临床还没有统一标准,特别是患者初次活动时间的认识。有学者认为,神经受损而连带运动功能受限,恢复关键在于治疗时间,时间越早效果越理想。有学者认为,患者住院当天即可予以康复治疗,龙成惠[12]主张患者从开始发病1d内均属于功能锻炼的最佳时机。Diserena等[13]认为早期活动开展的时间是在发病后1~3d内,也有国外学者认为是发病7d内。笔者认为,患者发病3d内实施康复可视为早期康复最理想的时机。
2.康复护理的方法
2.1 心理护理 脑梗死发病急,患者毫无心理准备,较短时间内机体各项功能受限,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状态,较大的生理落差往往导致较大的心理落差出现,患者易出现悲观厌世、消极抑郁、焦虑易怒等负性心理,不利于病症治疗与康复。故良好的心理护理为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14]。宋景贵[15]等认为,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产生可能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共同生物学基础,及时予以患者心理疏导,可改善其负性心理。临床上需要心理医生或护士耐心与患者沟通交流,找到负性心理根源,联合家属及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纠正不良心态,使患者能在主观上自觉遵从医嘱,配合医护工作,利于其神经功能的改善。
2.2 吞咽功能护理 在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前,应对患者进行科学准确地护理评估,确保饮食安全,以及尽可能避免由此引发的并发症状。脑梗死患者普遍存在程度不一的吞咽障碍,从而引起误吸、营养不良或吸入性肺炎。侯珊珊[16]对脑梗死病老年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护理,研究显示早期康复护理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早期吞咽功能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头颈部、咀嚼肌、舌肌及颊肌位置进行训练,训练模式为指导患者吹气鼓腮、上下牙咬合、张开嘴巴伸出舌头、抬高舌后部等,若患者不能完成训练动作,可借助手指帮助完成舌部运动。进食训练是由护理人员先帮助患者半仰呈45°,头部前屈,再将食物慢慢送至患者舌根部,观察其咀嚼状态和面部表情,以防误咽与逆流等。饮食应以流质与半流质利于吞咽的食物为主,同时还应确保患者每天的营养摄入,饮食速度宜慢,注意防止发生呛咳等。
2.3 语言功能锻炼 老年人的脑梗死发生概率较高[17]。脑梗死患者的语言障碍包括感觉性失语与运动性失语。针对感觉性失语,临床康复护理方法可择取患者感兴趣的音乐、视频与广播节目等进行反复播放,以刺激患者的感官系统,帮助其找回发声感觉,重获语言功能。也可以凭借患者感兴趣的话题与其进行交流,刺激其听力与想要表达的欲望,借助记忆刺激助其找回记忆缺失部分,并引导患者模仿护理人员发音进行发音训练,以慢慢恢复发音功能。针对运动性失语临床康复,应指导患者吹气球或咀嚼口香糖等进行口腔及相关器官的功能训练,以提升口腔灵活度,指导患者舌头在口腔内上下左右搅动以及伸缩舌头等,恢复舌头的灵活性。发音训练先从单音节到多音节,从元音到辅音,从单字到词以至完整的句子,循序渐进。
2.4 偏瘫的护理 据不完全统计,60%~80%的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偏瘫症状,具体表现为认知、语言以及身体功能障碍等[18,19]。偏瘫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开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包括被动训练、翻身以及体位训练、肌力训练、桥式运动训练、日常生活训练。被动训练遵循由大到小的关节训练,由近端到远端的被动训练,采用逐层深入的模式提升强度,训练患者的灵活度,包括足部、背部、膝关节、髋关节、手腕关节、肩关节等的训练,每天2次,每次训练5遍。肌力训练采用滚、摩、推等按摩手法对患肢肌腱、躯干、环跳、合谷、足三里、曲池等进行按摩。推法操作要领在于掌面紧贴、定向推动,摩法操作要领在于肩关节移动带动着力面而采取绕圆圈的方式进行按摩,滚法操作要领则在于应用掌背及小鱼际为着力点,紧贴医治部位,每天2次,每次30min。桥式运动训练首先是帮助患者取仰卧位,将两腿屈曲,伸展髋部,两脚踏床并提升臀部,每个动作坚持1~3min后放下,每天2次,每次5min。日常生活训练包括大小便、洗澡、穿衣、进食、刷牙、系扣子等具体动作,每天2次,每次15~30min。及时予以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降低残疾率以及改善预后均具积极作用。给予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肌肉功能、神经功能的恢复,对其致残率与后遗症均具降低作用。
2.5 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主要应用于脑梗死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康复治疗。给予脑梗死患者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改善病灶区域脑组织,降低功能缺损程度,提升血氧分压与氧含量,从而促使受损部位的血循环及血流灌注好转,相关部位神经细胞功能改善和部分代谢酶活性提高,使功能紊乱的脑细胞好转。患者病灶周围还尚存较多存活的细胞组织,但由于缺少足够的能量支撑其恢复功能,采用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激活该类神经细胞并使得细胞间产生新的连接方式。在Efrati S[20]等进行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对74例脑卒中后6~36个月患者实施为期2月的高压氧治疗,结果显示超过95%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好转。张福苓等[21]的研究报告证实了予以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神经细胞功能,降低脑血管通透性与脑水肿,阻断患者发生脑缺氧。高压氧作为脑梗死早期康复的一种治疗手段,对改善脑缺氧与神经功能的恢复均具积极作用,多应用于脑梗死急性期、亚急性期或恢复期的康复治疗,而早期的介入治疗报告目前还较少。
2.6 中医针灸疗法 中医认为,脑梗死后遗症的主要病理机制为患者气虚血滞导致血气不调,故治疗时需采取活血化瘀、利湿祛痰的方式。针灸治疗脑梗死的独特疗效在近几十年来早已得到临床肯定,具体内容包括点穴、排刺、头针、体针、电针等方法。宁飞[22]对80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别予以了常规治疗与在常规基础上添加的针灸治疗,结果发现采用脑神经营养、改善脑循环等一系列常规对症治疗的对照组的疗效明显不及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的观察组疗效,此次针灸治疗施针部位主要选择百会、手三里、足三里、丰隆、委中等穴位。郭飞云[23]将收治的2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急性、恢复与后遗症期3个阶段,并分别通过十二井穴点刺放血治疗,将头针与体针、电针、水针、絮针结合并交叉应用,疗效显著。在安淑岩对患者的针灸治疗报告中显示[24],其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12%,可见针灸治疗有效促进了患者临床症状的好转,对其机体功能与认知功能的恢复均具显著效果。赵国正[25]主张给予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推拿治疗,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好转与提升临床疗效均具显著作用。但目前临床普遍关注的重心在患者后遗症的治疗,却忽略了初发病的急救措施,部分患者针灸治疗一段时间病情稳定或病症有所好转后,便因嫌麻烦或是疼痛等因素未能继续针灸,使针灸效果大打折扣。再加上脑梗死病症自身的复杂性与自愈性特点,使其疗效评估较为困难,且无统一标准,故临床治疗时还需加强对治疗原则与操作方案的统一规范。
3.结语
有研究显示,脑梗死的发病群体已不再局限于老龄群体,逐渐移向中青年人群。脑梗死的发生与现代人的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的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肥胖等因素相关,而夜宵与烟酒也是该病症的诱因。夜宵食物普遍以油腻、高热量食物为主,且进食时间大多在半夜,破坏了机体正常的作息规律,烟酒对机体有较大的不良刺激与影响。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已成为引发中轻年人脑梗死的直接原因。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规律作息与饮食习惯是早预防脑梗死最有效的手段。
大部分脑梗死患者伴有程度不一的后遗症,早期康复训练与护理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与降低其致残率,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与重拾生活信心,全面提升其生活质量。笔者本次就早期康复护理的时机与意义、心理护理、吞咽功能护理、语言护理、偏瘫护理、高压氧与中医针灸治疗等进行了相关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但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诸如早期护理时机的选择、康复训练的时间与强度、操作方案以及疗效评价等方面临床目前尚存在一定争议,脑梗死后遗症的治疗与护理亟待进一步规范与完善,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