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养畜的生态经济意义及关键技术探讨
2021-03-28樊章梅
樊章梅
(黔东南州饲草饲料站 556000)
迎合人均的土地使用量少与草食动物的饲养需求逐渐提高的背景,为推动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还需本着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原则,多借鉴先进的饲养经验,灵活利用新技术与新理念等,打破畜牧业的发展瓶颈。尤其是种草养畜技术的应用,可促进生态平衡与提高动物饲养收益。通过对关键技术的充分把握与不断拓展,更利于促进种草养畜的社会与生态及经济等效益作用的发挥。
1 种草养畜的生态经济意义
1.1 生态意义
首先从种草养畜技术的涵养水土与防风固沙的作用入手分析。草原规模化的发展,可通过防止风沙与保护水及土壤等途径,积极起到近似于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种植草地的管理要求低,草地在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效益方面价值更高。其次从改良土壤的作用入手分析。草地种植可积极改善土壤肥力与质量,牧草种植后通过发挥自身的固氮能力等作用,可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对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与降低土壤的紧密度及盐碱度等有着积极意义。
1.2 经济意义
首先相对于林地种植,草地种植的成本与管理的成本较低。影响林地种植成效的因素较多,包括种植的品种与当地生态环境的适应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各种影响,管理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其次是推动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人工草种植的比例,通常是自然生长速度的3~4倍,可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饲料支持,从而推动畜牧业规模化与可持续化的发展[1]。
2 种草养畜的关键技术
2.1 牧草选择
在进行种草养畜的过程中,春季牧草多数情况下会选择青贮玉米以及皇竹草。皇竹草在生长的过程中抗性好、生长迅速,土质尽可能以抗旱力强、抗涝力弱,耐低温的土壤为最佳。皇竹草其长势较快,也可以多次的收割、原料充沛,可以将皇竹草进行加工成为青贮料。青贮玉米加工而成的青贮料营养丰富、气味芳香、消化率较高,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糖类,且制作所占空间小,可长期保存,一年四季可均衡供应,是解决牛、羊等所需青粗饲料的最佳选择。与普通籽实玉米的区别在于,青贮玉米的植株更为高大在2.5~3.5m左右,最高则可以达到4m。收获青贮玉米最佳的时期为籽粒的乳熟末期至蜡熟前期,这段时间青贮玉米的产量最高,同时营养价值也最好。在秋季,多数情况下会种植黑麦草以及燕麦。黑麦草的根系发达,一年可收割多次,并且其是一种再生性极好的优良牧草,黑麦草的利用:可以选择鲜喂,对于牛、羊也可以采用放牧利用,既可以减少牧草的损失和浪费,同时也能够提高喂养的整体效果,黑麦草也可以选择制成干草,或者进行青贮。燕麦植株分蘖力强,叶量丰富,产量高,品质好,抗旱能力强,具有出色的抗倒伏性,高抗冠锈病,并且含有很多的可消化纤维,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燕麦种植范围非常广,在我国温带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以高海拔的冷凉地区最为适宜。最佳利用收获期:收获干草最佳刈割期宜在抽穗-开花期进行;也可在蜡熟期刈割用于饲喂育肥肉牛;收获青贮宜在开花期至灌浆期进行。
2.2 种草方法
在畜牧业发展的带动下,草业的发展步伐随之加速,得益于种草养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实践中应当加强经验总结,不断掌握科学的种草方法,如根据牧草的生长特性与播种期等情况,合理选择复种或混播等种植方式,更利于牧草种植效率的提升。在种植牧草时,可选择与种植两种播种期接近或生长季节不同的牧草,但在种植中需加强对种植密度的合理控制。或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采取间种或套种经济果林与牧草的方式,从而推动农业与畜牧业的协同发展[3]。
2.3 种草管理
在种草养畜的发展过程中,牧草种植主要以春季与秋季播种为主,春季播种的占比较大。种植的工作人员需根据饲草的种类,做好播种土地的翻耕施肥与种子处理等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如紫花苜蓿的种子清选,需通过风力与浮力及过筛等措施,需在拌种浸泡后种植种子。种植后的草地科学管理工作不能忽视,包括病虫害预防等,确保动物与牧草健康生长,以推动草业与畜牧业的持续化发展。
3 总结
种草养畜的生态与经济及社会等方面效益的发挥,得益于对关键技术的把控与灵活利用,从而让牧草种植提速,达到超过数倍的种植效果。但在技术应用中,需加强对草品选择与种草方法及种植管理等方面的控制,逐渐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种草养畜业的发展规范,从而对同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引导与经验参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