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季鸡群管理要点

2021-03-28张伟丽

今日畜牧兽医 2021年6期
关键词:冷风外界鸡舍

张伟丽

(河南省伊川县城关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471300)

1 引言

秋季外界温度和湿度逐渐降低,而气候多变、温度差异较大,如果不能控制好鸡舍通风、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就会给鸡群带来不利影响,进而降低鸡群生产水平和危害健康状况。所以必须随时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外界气温和鸡群情况,随时调节鸡舍通风量,保证温度和湿度合理,提高鸡舍空气质量,确保鸡群健康和较高的生产水平[1]。

2 合理通风

2.1 通风的目的

鸡群在育成和产蛋期需要的环境温度为13℃~25℃,要求鸡舍湿度维持在50%~70%,在秋季虽然高温环境已经过去,但是早秋时期天气依然发生闷热情况,再加上早秋雨水较多,很容易发生温度和湿度过高的现象,这样不利于鸡群散失热量,引起采食量下降、体质和抗病能力降低,并且过高的湿度还会增加致病菌的繁殖速度,致使鸡舍内存活的大肠杆菌、支原体、沙门氏菌等数量大大提高,进而诱发鸡群感染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鸡群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水平。为此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工作,将鸡舍内的湿气排出舍外,并尽量降低鸡舍温度,减缓高温高湿给鸡群带来的不良影响。

开放式鸡舍需要在白天将所有的门窗打开,增加鸡舍通风量和风速,晚上根据温度变化适当关闭一些门窗,在保证温度适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鸡舍内湿度、有害气体和病原微生物的含量。尤其进入中秋以后外界温度下降较多,晚上必须及时关闭一些门窗,避免低温给鸡群带来的冷应激。对于密闭式鸡舍,最好使用温控仪来控制通风系统,也可以结合时控装置来控制风机开启时间,确保舍内温度适宜,避免冷风直接吹到鸡群身上,因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引起产蛋率的下降,甚至诱发呼吸道疾病的出现[1]。

2.2 通风调整的关键点

进入秋季以来,随着外界气温的降低,鸡舍内开启风机的数量也应该越来越少,为了保证鸡舍温度相对恒定和缩小前后之间的温度差异,应根据实际经验随时调节进风口开启程度,同时由纵向通风改变为过度通风,打开所有进风小窗,不仅避免冷风直接吹到鸡群身上,降低风冷效应,还可以缩小鸡舍前后温差,维持整个鸡群正常生长发育和产蛋水平。根据风机开启数量来设置小窗开启的角度,促使进入鸡舍的冷风能够达到屋顶,与热空气充分混合后再落向鸡群,避免冷风直接吹到鸡身上。

2.3 适时观察鸡群

做为管理者需要每天认真观察鸡群,如果发现鸡群扎堆或分布呈条状,说明鸡舍内出现通风带,因为冷风直接落下来的地方没有鸡群分布,才发生的鸡群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有时看到局部鸡只出现泡沫状稀便,也说明此处鸡群受到冷应激。这些需要立即对通风系统进行调节,防止鸡群受凉发生感冒或呼吸道症状。如果长期没有发生鸡群受凉情况,还会致使鸡群体质变差和抗病能力降低,进而发生条件性疾病和降低鸡群生产水平[2]。

如果鸡舍温度较低且鸡舍氨气刺鼻、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时,建议开启风机进行强制通风,将鸡舍内的污浊空气彻底排除干净,不要留有任何死角,这样虽然将鸡舍温度降下来许多,但是只要通风时间不超过10min,这样瞬间的降温然后又将温度回升上来,不会给鸡群带来太大的影响。但是强制通风可以将鸡舍内所有的污浊空气彻底排除,减缓了对鸡群呼吸道黏膜的损伤作用。

3 控制适宜温度

3.1 适时调整舍内温度

产蛋鸡群需要的适宜温度为18℃~23℃,进入秋季以来白天外界温度能够达到30℃,晚上温度可以降低到18℃~20℃,这样给鸡舍带来很大的温度差异。中秋以后外界温度下降较多,晚上温度就会更低,如果温度低于15℃时,需要关闭部分门窗,避免外界低温给鸡群带来的冷应激。建议通过控制通风系统来及时调节鸡舍温度,避免外界突然的气候变换给鸡群造成的应激反应[2]。

3.2 减少昼夜温差的影响

秋季温度相对适宜是饲养鸡群的良好季节,但是由于昼夜温度大或突然降温会给鸡群带来较大的冷应激。所以在日常管理中应注意关注天气预报,并提前整修锅炉、暖气等供温设施和设备,一旦天气骤然变冷或晚上温度较低时,能够及时开启供暖设备给鸡舍进行升温,减少昼夜温差的影响,避免鸡群因温差应激和受凉而发生感冒或呼吸道疾病。开放式鸡舍需要将通风窗户设置成比较灵活的开启或关闭状态,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节进风窗户的开启程度,维持舍内温度相对恒定,同时将所有的缝隙进行修补,避免冷风直接吹到鸡群身上,诱发鸡群感染各种疾病。

4 控制合理湿度

鸡群在育雏期需要的舍内湿度相对较高,一般要求达到65%~70%即可,这样有利于促进呼吸道黏膜健康生长发育,在育成和产蛋期要求鸡舍湿度维持在40%~70%范围内为宜,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给鸡群带来不利影响。

4.1 湿度过高的影响

虽然秋季是一个相对干燥的季节,但是在早秋雨水较多,再加上外界温度较高,容易给鸡群带来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这样不仅致使鸡群难以散失大量的体热,引起热应激反应,而且促使环境中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寄生虫和支原体等大量繁殖,给鸡群的健康水平带来一定的威胁,诱发鸡群感染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腿部病变和寄生虫病等。同时湿度还有利于蚊蝇的繁殖,给疾病的传播带来便利条件,这也是秋季容易发生鸡痘的主要原因[3]。

如果鸡舍湿度高于70%时需要增加通风量来排出舍内湿气,这是降低湿度的最有效措施。及时清除积水和粪便,减少水分蒸发产生的湿气。加强水线管理,防止发生漏水现象,减少舍内水分的产生,并且防鸡止群发生腹泻,也是降低鸡舍湿度的一项有效措施。

4.2 湿度过低影响

进入中秋降水逐渐减少,鸡舍内湿度相应降低。如果没有重视鸡舍湿度管理,较低的湿度情况下,不仅能够直接损伤鸡群呼吸道黏膜,还会引起尘土和羽毛屑飞扬,致使舍内空气中会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鸡体吸入这样污浊的空气就会引起甩鼻、流眼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进而诱发鸡群感染各种疾病。

如果鸡舍湿度低于40%时,应每天定期向地面喷洒清水或消毒液,如果的地面垫料平养鸡群,可以向垫料上面喷洒清水,切忌直接向垫料泼洒清水,以免引起部分区域的垫料过于潮湿发生霉变,给鸡群带来巨大的危害。也可以进行带鸡消毒,在增加鸡舍湿度的情况下,还可以杀灭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而维护鸡群健康状况。

5 提高饲料营养水平

鸡群经过炎热的夏季,采食量减少,再加上热应激的影响,致使体能消耗较多、鸡体疲劳、体质较差,进入秋季以后外界气温逐渐下降,采食量也越来越多,为了尽快恢复鸡只体能和促使产蛋率的回升,需要增加饲料营养水平,尤其是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量,来满足鸡群对营养物质的需要[3]。

6 小结

常言道“多事之秋”,说明秋季饲养鸡群如果管理不善也容易给鸡群带来不良影响,甚至诱发鸡群感染疾病。所以应根据外界气候变化和鸡群具体情况,鸡舍调控鸡舍通风、温度和湿度,保持舍内空气质量良好,温度适宜、湿度合理,为鸡群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充分挖掘鸡群生产性能。

猜你喜欢

冷风外界鸡舍
外界诱惑大 让你转钱必有诈
王旭东
等待春天的苹果树
冷风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别请狐狸建鸡舍
鸡舍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设计的外界包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