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电网企业高层次人才优势将“精准脱贫”推向前进的探索和思考

2021-03-28张阁吴宛潞陈铭张珂丘晓茵

广西电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精准脱贫贫困地区博士

●张阁 吴宛潞 陈铭 张珂 丘晓茵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电科院)深入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从央企责任出发,准确定位人才和科技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的作用,创新开展“电力博士扶贫送智”行动,将自身的人才优势、研发优势、前沿优势与贫困村、贫困小学、贫困学生的扶贫扶志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突破传统扶贫模式,把最前沿的知识和科学转化成科学实验带进贫困山区,用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在广西14个地市贫困村学校开展扶贫扶志扶智行动,受益学生超过3000人,用“万家灯火”点亮求知的“星星之火”,打通贫困村科学教育“最后一公里”。

一、背景和意义

(一)党中央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党的十九大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精准扶贫使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战中,虽然各地在扶贫工作中都下了很大功夫,但依然没有形成大扶贫格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还需要进一步促进扶贫与扶志、扶智深度融合。实践证明,教育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现状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如何通过构建长效机制,将高端科技工作者的科研能力、科普能力,与迫切需要科学教育、科学知识“植入”的乡镇村屯基础教育课堂密切结合,填平城乡“教育鸿沟”,是我国各地面临的普遍问题。

电科院通过到上林县覃浪村、柳州安宁村等多个贫困地区学校开展走访调研,发现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领域主要存在“三缺三不缺”的矛盾,即不缺硬件缺软件、不缺设备缺师资、不缺书本缺思路。

目前贫困地区学子普遍缺乏对世界前沿科技的深入了解、缺少良好的志向培养、缺少科学启蒙的环境。基础教育缺少高端科技工作者参与和前沿科技导入,缺乏长期的帮扶计划和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基础教育设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当前绝大多数的扶贫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中科学教育匮乏现状。贫困学子们亟需世界前沿科技的启蒙启发,切身感受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成果,树立正确的理想,将自身的成长成才与国家发展和人民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因此,聚焦“三缺三不缺”,扶贫送智助填教育鸿沟是教育扶贫的迫切需求,也是如何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电网企业高层次人才优势的关键所在。

(三)研究的主体和可行性

电科院成立于1961年,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聚焦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强化全过程技术监督,是广西电网公司的技术支撑单位和科研机构。

电科院现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131人,博士11人。获聘国家、行业级各种专委会及标委会专家27人次,一级技术专家2人、二级技术专家3人、三级技术专家8人、助理级技术专家25人。

电科院积累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40余项,授权有效专利1100余项,发表SCI/EI论文90余篇,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40余项。其中,“无线电能传输”“高压放电试验”等科研成果不仅能代表电力前沿发展水平,又与生活息息相关,具备转化为孩子们易学易懂的科学实验小课堂的条件。

二、具体工作方法

电科院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高度重视扶贫扶智工作,2017年成立“电力博士扶贫送智”团队(以下简称“电力博士”团队),打好党建、教育、志愿帮扶组合拳,以“固点、串线、组面”作为团队深入贫困乡村基础教育领域进行科学教育“精准帮扶”的核心思路,主要针对贫困地区孩子缺少良好的志向培养、缺少科技启蒙环境的现状,紧密结合人才和知识储备的优势,将前沿科技成果研制成为生动的科学小课堂,实现“三个一同”:与贫困山区里的孩子们一同动手,一同实验,一同去发现科学的奥秘,给贫困地区孩子带去科学的启蒙,电亮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心灯”。

(一)三个“核心”,凸显电力科技的社会责任

1.以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引领“核心”

党的十九大将脱贫攻坚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把其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对其提出更高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共享发展的新理念。电科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信心决心,把中央关于“精准扶贫”“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好,创新把自身的人才优势、研发优势、前沿优势与贫困村、贫困小学、贫困学生的扶贫扶志需求密切结合在一起,突破传统扶贫模式,实现广西14个地市精准教育扶贫行动全覆盖。

2.以前沿电力成果作创新“核心”

电科院已储备有大量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电力博士”团队在贫困山区的学校里,不教琴棋书画,也不做操、不画画,“前沿科技”是他们的“独门绝技”。团队以精准扶贫的乡镇村屯小学为依托,以提高学生兴趣为立足点,以兴趣启发为切入口,将获评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成果在三个月内转化为科学小课堂,其他成果择优开展编制,精心挑选出“无线电能传输”“高压放电试验”“新能源发电”等不仅能代表电力前沿发展水平,又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成果,并将其转化成为科学小实验,使科学小课堂既有科学实验又有动手体验,既有科学深度又能贴近生活,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打开“兴趣的大门”,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鼓励他们用勤学去发现、去研究。

3.以立志成才作启蒙“核心”

“电力博士”团队在行动中的主导作用不光体现在对核心知识的掌握和输送,更体现在履行“万家灯火 南网情深”社会责任中。“电力博士”团队将科普活动与学校教学活动逐渐融为一体,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更前沿的科学教育,用渊博的知识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向往,用电力科技工作者的行动担当鼓励着孩子们努力学习,用开阔的眼界帮助孩子们树立远大的志向,让孩子们立志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

(二)建设三个“主力”,为脱贫攻坚注入电网力量

1.电力博士担当“主力”

博士志愿者作为“电力博士”团队中的中坚力量,应深入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胜信心,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必扶志”的重要论述,全力以赴向“教育扶贫”“科技扶贫”精准发力,进行科学课堂质量、吸引力“双思考”。一方面是思考输送的世界前沿电力科技成果如何与孩子们生活贴近,如何将高深的电力前沿技术转化为孩子们能看明白、听明白的喜闻乐见的内容;另一方面是思考如何在保证课堂实验安全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给孩子们展示科学的奥妙,让孩子们通过亲自动手贴近科学,在有趣的实验中掌握安全用电知识。

2.党员技术专家勇担“主力”

党员技术专家应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上有态度讲担当,把扶贫送智行动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鼓励吸引各领域技术人才参与课程研发、教案设计,发挥人才优势,大力拓展“送科学”的知识面和参与面。选优配强各个博士团队的负责人及成员,落实各项推进措施、责任措施,建立激励机制,把开展“电力博士扶贫送智”行动的成效作为团队评先选优、基层党支部考核以及党员评议等重要依据,激发党员、专家学者的责任和动力,让团队有获得感、有成就感,引导更多技术人才在“电力博士”团队中勇挑重担、啃硬骨头。

3.引领社会力量争做“主力”

“电力博士”团队定期开放招募窗口,广泛吸纳14个地市局网区有志青年和多家企事业单位积极加入到团队中来学习锻炼,形成“1+14+N”的科技创新力量,参与志愿服务人数已超800人。博士团队定期开展实验课堂培训辅导,从科技成果转化、实验课程设计、课堂展现形式等方面,引导团队成员参与课程设计制作,提升志愿服务质量水平。定期开展表彰工作,将积极实践社会责任作为评价岗位培养成效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到活动中的同时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为民的情怀。

(三)紧扣四项“长效”,持续扩大社会影响力

1.科学纽带显“长效”

“电力博士”团队心系每一个帮扶点,关心每一位山区孩子的成长,为贫困山区孩子成长、老师提升、学校发展建立重要的科学纽带。每堂课后,团队将为孩子们布置课后作业,指导孩子们用科学配件自己动手完成新的发明小制作。团队与孩子们约定:当小发明完成时,团队将会再次来到学校,为大家带来新的科学小课堂。在这一纽带下,团队与所有开展过活动的贫困山区建立起了24小时不间断的科学纽带,太阳能小车奔跑的视频通过班主任的手机发送回来,手摇发电机点亮小灯泡,孩子们欢呼雀跃的给志愿者们打来电话……这不仅是孩子们的成长,更是他们对科学的热情和向往。

2.压实责任保“长效”

电科院紧扣党中央、南方电网公司和广西电网公司的各项扶贫工作和社会责任实践行动指南,认真分析扶贫与扶志、扶智工作的结合点,开展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精准需求分析,将扶贫工作和社会责任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周周有分析”“月月有行动”“年年有计划”,建立任务推动机制,落实各团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将责任传到至各基层党组织、团支部,使志愿行动队伍快速壮大起来,形成技术研发团队、课程设计团队、信息发布团队、校企对接团队,建立分工明确、运作高效的运转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化被动为主动,自主研制多台电力科学体验仪器,不断编制新的课堂,保证每期都有新课程。

3.建立机制稳“长效”

如何保证对孩子们的培养有效性,保持电博士志愿者们的服务热情?电科院从三方面建立稳定长效机制:一是每个博士挂点一个学校或实验中心,联系20位“小小电博士”,持续跟踪参与实验课堂前后孩子们的思想变化情况,挑选出课堂参与积极度高、对科学实验兴趣大的孩子进行着重培养,打造“小小电博士”成长典型;二是选树积极参与志愿行动的优秀志愿者,评选明星“电博士”,形成“以优带群”“以优促学”激励机制,提升志愿者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三是将博士团队挂靠科技项目团队及创新工作室,定期搜集技术创新成果进行课程转化评估,确保科技成果支撑及费用支出。

4.品牌宣传助“长效”

电科院注重总结宣传,发挥舆论宣传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宣传长效机制,总结提炼扶志扶智行动中的突出经验和成效,深入挖掘在行动中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定期开展系统内专题宣传报道,在广泛宣传中不断扩大“电力博士”团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聚焦时事热点问题,在新冠疫情、迎峰度夏、防风防汛、东盟博览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事件期间定期策划主题宣传,加强与主流媒体对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展现南网人风采,让“万家灯火 南网情深”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深入一线,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加入到志力帮扶的行列中来。

三、高层次人才优势与扶贫工作相结合的创新点

(一)凝聚科技创新力量打造扶贫扶志扶智“最强大脑”

团队拥有大批具备高级知识的科技工作者,储备了大量世界前沿科技,创新将前沿科技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以“无线电能传输”等科技项目成果,“高压放电试验”“新能源发电”等电力相关前沿科技为灵感来源,亲自设计、制作课堂科学实验器材,把贫困地区学子平时难以接触到的最前沿电力科技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带入课堂。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转化了52项前沿科技成果,制作了116个课程包,储备了182项待转化成果。

(二)精准聚焦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三缺三不缺”

在党和国家对扶贫扶智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团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精准聚焦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三缺三不缺”现状问题,将自身的人才优势、研发优势、前沿优势,与迫切需要科学教育、科学知识“植入”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课堂密切结合在一起,以科学体验激发兴趣、科学知识开拓视野、科技手工打开思维,帮助孩子正确树立理想,助填教育鸿沟,打通贫困地区基础科学教育“最后一公里”,真正发挥扶贫扶志扶智的作用。

(三)点亮贫困地区孩子们求知的“星星之火”

“电力博士”团队将科普活动与学校教学活动融为一体,以“提问式”“体验式”课堂培养孩子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孩子用科学的思维看待问题,倒逼“问题意识”的学习习惯养成。形成特色的基础教育科普管理体系,以“兴趣启发”为切入口,使科学课堂既有科学深度又能贴近生活,与孩子们一同动手,一同实验,一同探索世界前沿科技的奥秘,用知识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向往,用科技工作者的行动担当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用开阔的眼界帮助孩子们树立远大的志向。

(四)聚焦时事热点持续扩大品牌“燎原之势”

“电力博士”团队将热点问题、前沿电力技术与科学课堂相结合,疫情期间,瞄准口罩、消毒药水、消毒酒精等物资紧缺问题开设“电博士空中课堂”,设计多项巧用电器消毒防控的视频小实验;夏季雷雨多发时节,针对雨天安全用电问题,设计“雷电小课堂”“电会画画”等多项实验课堂,创新扶贫扶智新模式。同时,通过线下传统教学和利用网络新媒体线上直播等方式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实现覆盖广西14个地市贫困地区超20万学子,有效填补广西各地贫困村教育空白。

四、取得的成果

开展“电力博士扶贫送智”行动以来,已经形成“1+14+N”的联动力量,团队与14个地市供电局、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联动,队伍持续扩大,目前参与到团队中的志愿者人数已超800人。服务对象覆盖广西14个地级市的贫困村、贫困学校、贫困学生,服务次数150次,授课超100堂,服务师生超20万人次。成果获得了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2020年广西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登上了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平台,打造出科技力量助力广西脱贫攻坚的新探索。

(一)扶贫送智行动迅速覆盖,获得贫困地区师生一致好评

2017年以来,“电力博士”团队相继在百色、崇左等14个地级市开展了活动,深入上林县云桃小学、扶绥县柳桥镇渠齐村小学等数十个贫困地区学校,并开通了线上的“空中课堂”,助力防疫狙击战,累计完成授课100余堂,课堂服务师生超20万人次,有效填补了贫困村教育空白。设立了包括科学实验、知识传递、动手制作等多种形式的科学课堂,将国际领先的52个科技成果转化成了116个可复制推广的课程包,储备了182项待转化的世界领先成果,充分保障了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培养了580名“小小电博士”,在广西河池东兰县建成了首个“电博士实验中心”。贫困学校的老师开始转变教学思路,不只是把普通知识传授给学生们,还要激发学生们探索世界、走进科学的好奇心,让科学的种子生根发芽。

(二)科技扶贫扶智,获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科学帮扶已成为电科院“精准脱贫”工作的一项创新行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各大主流媒体报道,获新华社、共青团中央、人民网等媒体专题报道10余次,在学习强国、光明网、新闻联播等各级媒体报道超过100次,被写入新华社内参,获得领导的批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办、共青团广西区委、广西志愿服务联合会、广西电网公司团委等上级单位对活动给予肯定,认为活动形式新颖,紧扣扶贫热点难点,充分发挥了科技的引领作用,取得了积极成效,要求将活动继续做深、做实,持续打造良好品牌形象。

(三)聚焦社会热点问题,持续扩大电力博士品牌影响力

“电力博士”团队聚焦社会热点问题,疫情期间瞄准口罩、消毒药水、消毒酒精等物资紧缺问题开设“空中课堂”,设计了诸多巧用电器消毒防控的视频小实验,通过网络传递给贫困山区的中小学校学生,为贫困地区抗击疫情插上了“科学翅膀”;在迎峰度夏、防风防汛、东盟博览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事件期间,依托最新科研成果切实解决人民用电关切问题的同时,将实际工作转化为灵感设计了“雷电小课堂”“会画画的电”等实验课堂,以科学引导贫困地区学生安全用电,电力博士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四)多方收获,彰显电力科技工作者使命担当

持续追踪“电力科学课堂”前后贫困地区师生及团队志愿者的变化,树立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小小电博士”典型,收集“电博士下乡日记”,深挖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众多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世界前沿科技,第一次感受到科技的魅力,第一次感受到知识正在改变生活,第一次有了通过知识走出贫困改变命运的想法,很多孩子的梦想已经从当“明星”“老板”,逐渐变成了当“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同时,“电力博士扶贫送智”行动也不断改变着身为科技工作者的志愿者们,从以前的“没时间去”到现在的“挤时间也要去”,孩子们的点滴成长成为了志愿者们荣誉感的集中体现,让他们有了更多的责任和担当,为脱贫攻坚事业探索出了科技工作者参与扶贫扶智的新途径,凝聚了更多的科技力量。

五、结语

以“电力博士扶贫送智”行动为代表的电网高层次人才“精准脱贫”模式,跳出了教育帮扶注重硬件基础建设和物质资源投入的传统做法,聚焦当前贫困地区教育“三缺三不缺”痛点难点问题,准确把握贫困山区教育的急需开拓视野、欠缺科学启发引导的短板,凸显了新时代下前沿科技成果的引领作用,让前沿科技成为带领贫困人口走向新台阶的新力量,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新手段,成功将电网高层次人才优势充实到南方电网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中来,有效发掘了电网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新作为、新途径,深入实践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擦亮了南方电网公司“万家灯火 南网情深”的品牌形象,成为大型央企践行国家脱贫攻坚战略方针的创新典范,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精准脱贫贫困地区博士
制冷博士来帮忙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神奇博士感冒了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博士蚊
“精准脱贫”要注重“三个结合”
润博士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