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效方治验——和脾散结方
2021-03-28朱杰
朱 杰
(兴化市中医院,江苏兴化225700)
1 和脾散结方
组 成:桂枝10 g,炒白芍15 g,炙甘草5 g,生山药30 g,炒白术10 g,鸡内金5 g,玄参6 g,浙贝母10 g,生牡蛎20 g(先煎)。以上剂量用于7岁以上患儿,7岁以下酌减。
功 效:调和脾胃,消肿散结。
主 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脾胃虚弱证)。
用 法:每日1剂,水煎200 mL,早晚分服,或少量频服。
方 解:方中桂枝、白芍、甘草是桂枝汤的核心药物。桂枝汤滋化源,调气血,和营卫,调阴阳,有“天下第一方”“群方之冠”之美誉。桂枝配甘草,辛与甘合,化气和中;白芍配甘草,酸与甘合,缓急止痛。山药、炒白术、鸡内金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开篇第一方资生汤中的三味“不可挪移之品”,白术健脾之阳,山药滋胃之阴,鸡内金化有形之郁积,有阴生阳长,阳生阴应,阴阳兼补,气血并生之妙。玄参、浙贝母、生牡蛎出自程国彭《医学心悟》消瘰丸,功擅滋阴清热、解郁化痰、潜阳软坚。综上,本方实为桂枝汤、资生汤、消瘰丸之合方,乃健运脾胃、润养胃阴、寓通于补、标本兼治之剂。以清灵之方药拨清灵之脏气,冀脾运得健而胃阴来复,气机畅通而痛止肿消。
加 减:若有呕吐,加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泄泻去玄参、浙贝母、生牡蛎,加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便秘加瓜蒌仁、生白术润肠助运;痛剧加延胡索、木香行气止痛;肿甚加莪术、蒲公英活血消肿;手足逆冷加柴胡、枳实透邪解郁;面苍唇淡,加大枣、当归益气养血。
2 验案举隅
赵某某,男,9岁。2019年11月2日初诊。
主诉:腹痛半年余。患儿半年前骤起高热,体温达40 ℃,咽痛咳嗽,耳后数枚肿块伴疼痛。经用抗生素静滴9 d,体温渐至正常,咽痛咳嗽渐止,耳后肿块较前明显缩小、疼痛减轻,然至今未完全消退。腹痛以脐周为明显,时有加剧,每不肯触碰,偶有恶心呕吐。多次查B超,均提示“腹腔淋巴结肿大”。10 d前因腹痛伴鼻衄夜间急诊,B超示“腹腔淋巴结最大者20 mm×7 mm”。经多家三甲医院检查,已排除结核、过敏性疾病及肿瘤、腹型癫痫等,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口服多种抗生素、益生菌均告乏效。此次因腹痛再次发作,由家长送来就诊。刻下:患儿以手捂腹,蜷缩一团,自云肚皮如琴弦绷紧状,触之拒按不强烈,腹肌略有紧张,无反跳痛,腹壁皮下脂肪薄。观其面色少华,口唇干燥,形体羸瘦,询得脾气急躁、食欲不振,手足心热,夜寐汗多,二便尚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体检:神清,精神稍萎,咽微红,扁桃体Ⅱ°肿大,无分泌物,颈部、耳后可触及数枚黄豆大小的淋巴结,腹软,脐周轻触痛,未扪及包块。血常规无异常,B超检查与前一致。西医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断:腹痛,证属脾胃虚弱、阴阳失和。治则:调和脾胃,行气止痛。予和脾散结方加味,处方:
桂枝10 g,炒白芍15 g,炙甘草5 g,生山药30 g,炒白术10 g,鸡内金5 g,玄参6 g,浙贝母10 g,生牡蛎20 g(先煎),延胡索10 g,生姜3片,大枣5枚。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11月8日二诊:腹痛减轻,偶有发作,须臾即止,食欲增加。上方减延胡索,再进5剂。
11月13日三诊:腹痛未再发作,精神食欲转佳。二诊方再进10剂,服5 d停2 d。
11月28日四诊:患儿面色红润,神情活泼,盗汗止,睡眠佳,正常上学,耳后肿块未触及,扁桃体明显缩小。复查B超,腹腔未见异常肿大的淋巴结。处方:桂枝10 g,炒白芍15 g,炙甘草5 g,生山药30 g,炒白术10 g,鸡内金5 g。再进6剂,服3 d,停4 d。嘱如无特殊不适,可不必复诊。
按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中医学“腹痛”“积聚”等范畴。本案患儿初受风热之邪,表里相传,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迭进中西药久治未愈,当责之未能详辨体质,一味寒凉攻伐。患儿禀赋不足,素体脾虚,治病当求其本,遂果断采用和脾散结方。然鼻衄一症,令人颇为踌躇,温药助热伤阴,或有动血之虞。细思本案鼻衄当属脾失统摄所致。仲景明言:“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小建中汤是桂枝汤的变方,实为后世甘温除热法之滥觞。本案若加生地黄、仙鹤草,貌似稳妥,实为画蛇添足。对于颈部、耳后淋巴结,兴化民间概呼之“瘦瘤”,倒是一语中的,揭示了气血阴阳不足之本。祛邪勿伤正,养正积自除。方中山药、玄参、白术、鸡内金,含资生汤意,立足于调理脾胃。脾胃燥湿相济、阴阳相合、纳运相得、升降相因,则经络通、腑气畅,而诸症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