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马替尼治疗不同时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对比

2021-03-28邹万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伊马替尼用药量酪氨酸

邹万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分为早期和晚期,是一种会对血液和骨髓产生影响的恶性肿瘤,其主要是由于造血干细胞产生恶性病变所造成的,其发病率相对较高,发病早期并不会产生明显症状,病情会逐渐从慢性进展期发展为加速期、急变期,患者在临床中通常会产生贫血、肿胀、脾肿大以及乏力等现象,不管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还是生命安全都产生了严重威胁[1]。常规治疗中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通常采用干扰素、细胞毒药物羟基脲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3年生存率相对较低,并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发生发热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很容易造成患者死亡。当前临床上对白血病实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但是因老年患者的年龄原因,合适供体相对较少,在移植干细胞过程中患者很容易发生感染及排斥反应,进而造成移植失败,再加上患者会受到经济压力的影响,大多数老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都不会实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伊马替尼是当前临床中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药物,其临床疗效非常显著[2]。另外,伊马替尼治疗多种肿瘤疾病的多靶向性均有效,对不同时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均可进行有效治疗。因此,本文选取5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证实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28例早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8例晚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参照组。参照组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55.12±2.65)岁。观察组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28±2.3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经诊断后均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存在严重肾病及心脏病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伊马替尼[和记黄埔医药(苏州)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0016]进行治疗,400 mg/d口服;治疗过程中按照患者的病情合理调整用药剂量,一旦产生不良反应,则要及时停止用药或者是降低用药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重视对饮食的控制。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相关体征及症状明显缓解,无出血、贫血及感染情况,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相关体征及症状明显缓解,血象、骨髓检测指标有一项或者是两项未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测指标未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肌肉疼痛、双下肢水肿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参照组治疗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50,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参照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1例、腹泻3例、肌肉疼痛2例、双下肢水肿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患者发生1例双下肢水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0,P=0.022<0.05)。

3 讨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因为机体造血干细胞产生异常变化,造成白细胞数量增加,进而所引起的髓系恶性克隆性白血病,其主要特征是由于DNA异常进而产生异常蛋白质,进而对骨髓中白细胞的正常生成进行干扰,造成不成熟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进而对骨髓常规造血功能进行抑制,并且还会通过血液扩展到全身,使患者发生感染、器官浸润及贫血等症状[3]。相关研究表示,如果可以对早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其8年内生存率可达90%[4]。

常规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实施化疗或者是干扰素-α 治疗,但是均未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无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伊马替尼作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广泛应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中。当前临床中对白血病实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但因为老年患者的年龄原因,合适供体相对较少,在移植干细胞过程中患者易产生感染及排斥反应,进而造成移植失败,再加上患者会受到经济压力的影响,大多数老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都不会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5]。由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细胞遗传学产生了变化,其22号染色体和9号染色体相互移位,进而形成费城染色体,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活性,造成自身及细胞内下游信号通路中底物蛋白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使酪氨酸残基磷产生酸化,影响靶细胞的基本活动,进而造成细胞周期性产生异常,引起增殖恶变,白细胞持续增加产生白血病。

伊马替尼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药物。伊马替尼特异性相对较高,对Ph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靶向物质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其位于激酶催化中心相结合的位点,能够阻断磷酸基和酪氨酸残基的转移,避免酪氨酸基酸磷产生酸化,进而对慢性粒细胞的进一步增殖进行抑制,并且患者在服用伊马替尼后吸收速度快,利用度高,因此能够获得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伊马替尼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广泛应用,使其耐药患者也越来越多,且急变期以及加速期患者耐药性显著高于慢性期。要想有效克服伊马替尼的耐药性,最为关键的就是提高用药量,如果在增加用药量后耐药性也随之增加,则要及时停止用药。另外,也可将伊马替尼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如可与柔红霉素及阿糖胞苷等进行联合治疗,能有效降低信号通路的敏感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如果将伊马替尼和热激蛋白90、甲基莲心碱进行联合使用,能够提高伊马替尼的浓度。需注意,伊马替尼易发生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其主要包括腹泻、水肿、皮疹、恶心呕吐以及肌肉痉挛等,但大部分患者均可耐受,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不良反应会随之减轻,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而对于急变期和加速期的患者来说,伊马替尼所引起的血液学不良反应较为显著,且其发生时间相对较早,在治疗过程中需严密观察。另外,在使用伊马替尼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出现下肢水肿、肺部感染及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相关报告显示,伊马替尼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通常不会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也不会产生合并感染的情况,因此,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按照患者自身耐受性合理调整用药量,进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巨脾、年龄、早幼粒细胞和骨髓原粒细胞异常、血小板过高或者过低等。临床中按照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用药量进行合理调整,能够有效控制癌细胞增长,缩小癌细胞或稳定病情,具体服用剂量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服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早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伊马替尼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有着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伊马替尼用药量酪氨酸
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药量的影响分析
防治生姜田病虫草害的农药及使用方法
防治生姜田病虫草害的农药及使用方法
白芍多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成分的筛选
半夏泻心汤临床案例用药量的聚类分析
枸骨叶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与抗氧化作用
蔷薇花总黄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其动力学行为
PVC用酪氨酸镧的合成、复配及热稳定性能研究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发生伊马替尼耐药病例1例并文献复习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