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夏泻心汤辅助改善伊立替康所致延迟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3-28刘抒玉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6期
关键词:伊立泻心汤恶心

刘抒玉

(丹东市中医院肿瘤内科,辽宁 丹东 118000)

作为衍生于喜树碱的一种抑制剂,伊立替康具有水溶性,能够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Ⅰ,所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大肠癌,除此之外该药物在乳腺癌、小细胞肺癌以及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也能够发挥作用。但是伊立替康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如腹泻,有数据证实出现该不良反应的概率为20%~40%,且程度在Ⅲ~Ⅳ级之间,若较为严重会直接影响治疗进程[1]。早期腹泻及延迟性腹泻为伊立替康引发腹泻的两种常见类型,前者通常于输液后24 h内发生,属于急性胆碱酯酶综合征,引发原因为胆碱酯酶活性受到了药物的抑制,该类腹泻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均较短,可予以阿托品进行改善;后者为输液后24 h出现的腹泻,可使患者发生电解质紊乱及脱水现象,具有一定致死性[2]。所以,在应用伊立替康进行化疗的患者中采取何种方法能够降低延迟性腹泻的发生率对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故本文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进行伊立替康化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在治疗过程中辅以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进行化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9例男性及21例女性,年龄36~77岁,平均为(53.62±3.67)岁,大肠癌23例,肺癌12例,胃癌10例,卵巢癌3例,转移性大网膜癌2例。患者化疗时间超过2个疗程,共实施100次伊立替康化疗。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伊立替康化疗方案,患者伊立替康使用剂量不同。其中,剂量200 mg的患者共12例,剂量320 mg的人数2例,剂量400 mg的患者共14例,剂量600 mg的人数4例,剂量800 mg 的人数10例,剂量1000 mg的人数6例,剂量2800 mg的人数2例。伊立替康融于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行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90 min以上,连续用药15 d[3]。同时,所有患者均应用半夏泻心汤进行辅助治疗,药方中含有制半夏12 g,黄芩、川厚朴、陈皮、党参以及白豆蔻10 g,甘草5 g,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至200 mL药液,每次服用100 mL,每日服用2次。于实施化疗前1 d开始服用,连续服用15 d[4]。

1.2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延迟性腹泻发生率,恶心呕吐以及血液毒性(白细胞减少)程度。以JCOG腹泻判断标准判定腹泻,1级为每日排便次数在2~3次;2级为腹痛且排便次数在4~6次;3级为腹痛剧烈且排便次数在4~6次[5];4级为血性腹泻且排便次数超过10次。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对恶心呕吐、血液毒性程度进行分级:若白细胞计数在4.0×109/L以上且未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为0 级;若白细胞计数在(3.0~3.9)×109/L之间且出现恶心,为1级;若白细胞计数在(2.0~2.9)×109/L之间且有短暂呕吐情况,为2级;若白细胞计数在(1.0~1.9)×109/L之间且呕吐严重,为3级[6];若白细胞计数在1.0×109/L以下且呕吐不能控制,为4级。

2 结果

2.1 延迟性腹泻发生率 本文选取的50例患者共实施100次伊立替康化疗,其中出现延迟性腹泻的次数为18次,总发生率为18.00%。其中1级延迟性腹泻及2级延迟性腹泻分别为15次及3次,程度均未超过2级。

50例患者所采用的伊立替康化疗方案存在区别,实施伊立替康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治疗的次数最多,为45次,发生腹泻12次;实施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的次数为28次,发生腹泻4次;实施伊立替康联合希罗达治疗的次数为10次,未发生腹泻;仅实施伊立替康治疗的次数为9次,发生腹泻2次;实施伊立替康联合草酸铂治疗的次数为4次,未发生腹泻;实施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治疗及伊立替康联合丝裂霉素治疗的次数各为2次,均未出现腹泻。可见实施伊立替康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治疗较易出现腹泻现象。

50例患者伊立替康使用剂量不同,剂量200 mg的患者共12例,未出现腹泻;剂量320 mg的人数2例,未出现腹泻;剂量400 mg的患者共14例,出现腹泻10次;剂量600 mg的人数4例,出现腹泻1次;剂量800 mg的患者10例,出现腹泻4次;剂量1 000 mg的患者6例,出现腹泻3次;剂量2 800 mg的患者2例,未出现腹泻。可知使用伊立替康的剂量与延迟性腹泻发生率无关。

2.2 恶心呕吐及血液毒性程度 在实施化疗之前没有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及白细胞计数减少情况,经过治疗恶心呕吐为0级的次数有88次,恶心呕吐1级次数9次,恶心呕吐2级次数为3次。白细胞计数减少为0级的次数73次,1级次数16次,2级次数7次,3级次数3次,4级次数1次。由以上数据可知,在辅以半夏泻心汤治疗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及白细胞计数减少的程度多数为0级或1级。

3 讨 论

延迟性腹泻以及骨髓抑制反应均是应用伊立替康化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其中以肠毒性最为严重,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疾病治疗均具有不利影响[7]。有学者的报道结果证实,42.9%的伊立替康使用者会发生3~4级延迟性腹泻,若病情严重还有可能提高患者的病死率[8]。所以对于应用伊立替康进行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辅以其他方法以降低延迟性腹泻的发生率[9]。伊立替康引发延迟性腹泻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药物进入人体后,受到肝羧基脂酶的影响生成了SN-38这一产物,而该种物质会损伤肠黏膜上皮细胞,进而引发腹泻症状,在临床上通常使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延迟性腹泻[10]。

在实际临床治疗中,除在延迟性腹泻发生后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以外,还应提高其预防效果,而记载于《金匮要略》等中医学典籍中的半夏泻心汤具有补气和中、寒热并用及和胃降逆的优点,能够双向调节肠运动功能,促进肠运动功能的恢复[11]。药方中的制半夏性温,能够燥湿化痰;黄芩性寒,具有泻实火、除湿热的效果;川厚朴具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的效果[12];陈皮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效果;党参能够和胃生津并祛痰止咳;白豆蔻可以温中,化湿,行气止呕;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13]。本文研究结果证实,在应用伊立替康进行化疗之前使用半夏泻心汤进行辅助治疗,可对延迟性腹泻产生预防效果,同时可以降低患者呕吐恶心及白细胞计数减少的程度[14]。另外,应用伊立替康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进行化疗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延迟性腹泻发生率,这与应用氟尿嘧啶存在相关性,所以应更加重视此类患者治疗中产生的不良反应[15]。随着伊立替康使用剂量的增加,发生延迟性腹泻的概率并无增加趋势,证实该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化疗药物剂量及患者个人体质无关。

综上所述,在应用伊立替康化疗方案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中辅以半夏泻心汤治疗,能够对延迟性腹泻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并能减轻药物对血液的毒性,降低恶心呕吐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本次研究样本数量较小,未分析患者个体差异对延迟性腹泻的影响,所以日后还应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伊立泻心汤恶心
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的近期疗效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恶心的好东西
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转移性胃癌临床观察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咳嗽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