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氏奇穴联合重灸八髎穴治疗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案

2021-03-28潘海燕胥钰画吴健文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24期
关键词:董氏奇癃闭尿量

潘海燕,滕 宇,胥钰画,吴 步,吴健文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尿潴留是子宫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由手术范围较广而引发,临床表现为以尿潴留为主要特征的膀胱功能性障碍。临床治疗该病多采用导尿术,但反复多次导尿易造成尿路感染,且不能彻底解决尿潴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临床运用董氏奇穴联合重灸八髎穴治疗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疗效良好,现举验案1则,以飨同道。

患者,女,65岁,2021年3月6日初诊。主诉:无法自主排尿,留置尿管导尿1个月。患者1个月前因子宫内膜癌于外院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出现无法自主排尿,残余尿量900~1200mL,曾多次留置尿管导尿,效果不佳。刻下症:不能自主排尿,每日经留置尿管导尿6次,小腹坠胀,偶有腰酸,双下肢轻度浮肿,纳寐可,大便稀,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患者有高血压病病史。泌尿系彩超检查提示:残余尿量约500mL。西医诊断:尿潴留。中医诊断:癃闭(脾肾两虚证)。治则:温补脾肾,化气利水。治疗方法:①针刺治疗:取双侧下三皇穴(天皇副穴在天皇穴下1.5寸,于胫骨头内侧陷中,距膝关节4寸;地皇穴在胫骨内侧,距内踝上7寸;人皇穴在胫骨内侧后缘,距内踝上3寸)。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选用华佗牌0.25mm×40mm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于穴位处进针,天皇副穴直刺约50mm,地皇穴斜刺约50mm,人皇穴直刺约40mm,得气后留针30min。②重灸八髎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右共8个穴位):将4个长约1.5cm的艾条点燃并置于灸盒内,随后平放于八髎穴位处,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而不灼痛为宜。每次艾灸60min,每周治疗3次,隔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感觉小腹坠胀感有所减轻。继续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诉偶自觉有尿意,小腹坠胀缓解。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小腹坠胀感基本消失,泌尿系彩超检查示膀胱残余尿量约40mL,顺利拔出导尿管。随访患者1个月余,患者诉排尿通畅,每日尿量正常。

按语:尿潴留属中医“癃闭”范畴,«素问·五常政大论»载:“其病癃闭,邪伤肾也。”该病病位在肾与膀胱,基本病机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本案患者病机为子宫切除术后机体精血不足,肾之阴阳俱虚,引起三焦气化功能障碍,进而导致膀胱开阖失司,形成“癃闭”[1]。故笔者选用董氏奇穴下三皇穴针刺治疗。清·许豫和«怡堂散记»云:“善补肾者,当于脾胃求之。”天皇副穴又名“肾关”,董景昌先生认为肾关是治疗肾虚的第一要穴,垂直向后方深刺约50mm可达到针刺一穴而脾肾双补的效果[2]。地皇穴位于内踝上7寸,属于脾经腧穴,有健脾消肿、渗湿利尿功效,主治小便不利。人皇穴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经交会穴,具有补益脾肾、运化水湿、疏通下焦之功。三穴进针点均在足太阴脾经线上,三穴合用,既可调先天气血,又可补后天亏虚,共奏补脾益肾、益气养血、通调水道之功,以助膀胱气化而通利小便[3]。研究显示,董氏奇穴不仅能通过神经反射增加膀胱张力,而且能通过调节尿道括约肌,促进排尿[4]。重灸是较传统艾灸刺激量更大的一种艾灸疗法。«医宗金鉴»言:“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灸量是艾灸起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正如«备急千金要方»云:“灸不三分,是谓徒冤。”本案采用重灸法,具有灸量充足、灸感透达的特点。利用持续稳定的温热刺激,可透达灸感,激发全身经气,调和气血。«针灸大成»记载八髎穴主治小便不利。八髎穴属膀胱经穴位,又为盆腔所在之处,膀胱经与肾经相表里,“经络所至,主治所及”,因此可用于治疗尿潴留。本案患者子宫切除术后,体质多虚多瘀,重灸八髎穴既有利于盆腔功能的恢复,又可起到温肾助阳、温煦膀胱水液、改善膀胱气化不利的作用。邬光福等[5]研究显示,160篇八髎穴临床研究文献中有70篇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占总数的43.75%。

综上所述,下三皇穴虽取穴少,但治疗尿潴留有佳效,联合重灸八髎穴,起效迅速,安全可靠,可减轻患者痛苦且患者易于接受,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董氏奇癃闭尿量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董氏奇穴联合透灸法治疗感冒后咳嗽验案
在切脉针灸理论指导下联合董氏奇穴治疗耳鼻咽喉难治性疾病经验举隅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杨健武主任临证验案举隅
癃闭舒胶囊辅助治疗对良性前列腺增生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五苓散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经验总结
影响患者记录尿量准确性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董氏奇穴临床应用概况
监测尿量能否预防急性肾损伤和判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