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癌症相关性孤立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1-03-28祝杰综述龙波刘海霞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2021年4期
关键词:回顾性抗凝肝素

祝杰 综述 龙波 刘海霞 审校

癌症的死亡率居全球首位,癌症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病率高达20%,VTE 是导致癌症患者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癌症患者的VTE 患病风险为普通人群的4~7倍。同时,当癌症患者发生VTE后,其死亡风险将增加约7倍[1]。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约占VTE的66.7%,其中又以下肢DVT占比最多。下肢DVT 可分为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proximal deep vein thrombosis,PDVT)及孤立性下肢远端静脉血栓形成(isolated distal deep vein thrombosis,IDDVT),PDVT被定义为涉及腘静脉及腘静脉以上静脉(包括股深静脉、股浅静脉、髂外静脉、髂内静脉和髂总静脉以及下腔静脉)的血栓形成。IDDVT 包括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腓肠肌静脉及比目鱼肌静脉血栓形成[2],临床上所提及的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包括腓肠肌及比目鱼肌静脉血栓。

近年来,癌症相关性IDDVT 的风险评估及管理策略得到了学界更多的关注。2016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发布的血栓治疗指南,建议IDDVT 合并活动性恶性肿瘤患者需与PDVT一样接受3个月或更长的抗凝治疗[3]。该指南的发布为恶性肿瘤相关性IDDVT患者的抗凝治疗提供了依据,但在真实世界中,临床医生常常对癌症相关性IDDVT 的认识尚不足,导致未能规范治疗。

1 IDDVT的研究进展

1.1 IDDVT患者的发病率及临床风险

1.1.1 发病率 目前的研究表明,IDDVT 约占所有下肢DVT患者的50%。一项研究对可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或疑似下肢DVT的患者进行全面的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研究发现,IDDVT 的发生率在可疑PE的病例中占7%~11%,在可疑DVT的病例中占4%~15%,而在确诊的DVT 患者中却高达23%~59%[4]。OPTIMEV研究是一项为期2年的法国多中心队列研究,在超过1 600例有症状的确诊DVT队列中,IDDVT 的占比为56.8%[5]。Poudel 等[6]前瞻性地评估了2014年8月至2018年5月在克利夫兰诊所就诊的1 100例癌症相关性血栓形成患者,在排除上肢DVT 患者后,VTE 患者占27.5%,而IDDVT 占所有癌症相关性VTE的41%,PDVT及PE共占59%。

1.1.2 血栓近端延展 IDDVT是否向近端延展为确定其临床风险及判断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血栓可在小腿局部向腘静脉近端发展,进而导致更重的水肿及活动受限[7-9]。然而,未经治疗的IDDVT患者的近端血栓延展率仍未明确。CALTHRO研究表明,未进行治疗的IDDVT患者7天后的近端延展率约为3%[10]。Schwarz等[11]报道的近端延展率约为6.3%,Sales等[12]报道的血栓近端延展率约为8.6%。然而,Righini等[13]在2006年进行了一项系统评价,通过合并观察性实验和队列研究的数据,结果显示经保守治疗的IDDVT患者近端血栓延展率约为10%。新近的一项荟萃分析指出,IDDVT的血栓近端延展率为16.3%(53/326),并指出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发生血栓近端延展的可能性(OR=0.29,95%CI:0.14~0.62)[14]。

1.1.3 PE PE 是由IDDVT 引起的另一个潜在的严重不良事件。目前,研究未对IDDVT 患者PE的发生率得出一致结论。一项纳入1 665 例DVT 患者的荟萃分析发现,无症状PE在IDDVT 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3%[15]。另一项对64 例IDDVT 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未抗凝治疗)的研究表明,有症状PE 的发生率为1.6%[10]。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初诊的IDDVT患者随机分配接受抗凝治疗或保守治疗,在保守治疗组的35例患者中,1例(2.9%)患者在第3天出现了多节段性PE,而抗凝治疗组无PE发生[16]。近期一项荟萃分析发现,未行抗凝治疗的120 例IDDVT 患者中,症状性PE 的发生率为4.2%[14]。总之,目前研究报道的IDDVT患者症状性PE的发生率<5%。

1.1.4 复发性VTE VTE 复发为评估IDDVT 远期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OPTIMEV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发现,与非癌症的IDDVT 患者相比,癌症相关性ID⁃DVT患者的VTE复发的风险更高,且死亡风险约高9倍[17]。Poudel等[6]的前瞻性研究表明,恶性肿瘤合并DVT的患者中,IDDVT患者具有与PDVT患者类似的高VTE 复发率。Dentali 等[18]回顾性分析了308 例癌症相关性IDDVT 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发现,虽然绝大多数患者接受了抗凝治疗(93.5%使用低分子量肝素,14.9%使用维生素K 拮抗剂),但在平均13.9个月的随访周期中,却有47例复发性VTE(复发率约为15.3%)。Franco等[19]对20项临床研究(涉及2 900余例IDDVT患者)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未抗凝治疗的IDDVT患者的复发性VTE发生率为12.0%。

一些研究将PE 发生率、血栓近端延展率及VTE相关死亡率等设为复合终点事件进行研究,实际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更能代表IDDVT患者的临床风险。如前述的CALTHRO研究也表明,IDDVT患者的PE及血栓近端延展等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IDDVT 的患者(7.8%vs. 0.8%,P=0.003)[10]。Horner等[16]设计实施的随机对照实验也发现,未进行抗凝治疗的IDDVT患者的复合终点事件(PE、血栓近端延展率及VTE相关死亡)的发生率为11.4%。

1.1.5 其他风险 IDDVT 还可导致远期后遗症,如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和血栓后综合症(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20-22]。一项研究对有相关症状(下肢水肿、疼痛)而行静脉造影确诊为IDDVT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其中约37%患者出现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23]。另一项研究发现,在抗凝治疗结束后中位随访92 天。153 例癌症相关性IDDVT 患者中,近50%患者仍存在残余静脉阻塞[24]。

1.2 IDDVT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

目前,多数研究支持对高风险的IDDVT 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1985年,Lagerstedt等[25]对IDDVT患者是否抗凝开展小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表明,在1年的随访时间里,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23 例患者仅1 例出现复发性VTE,而28例未抗凝治疗的患者中有19 例VTE 复发。2010年Lautz等[26]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发现406例IDDVT 患者在平均随访(7.5±11.0)个月VTE 的发生率为18.7%。与未抗凝治疗患者相比,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VTE 发生率,并可提高血栓的溶解。2014年,Horner 等[16]设计一项开放标签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有症状的门诊IDDVT患者,随机接受抗凝或保守治疗,观察3个月。主要终点事件包括血栓近端延展、PE及VTE相关死亡。共70例IDDVT患者,35 例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中有4 例(11.4%)发生主要终点事件,而抗凝治疗组的35 例患者中无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绝对风险降低11.4%,无大出血事件发生。2016年,Utter 等[27]开展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以IDDVT 诊断后180 天内PDVT 及PE 的发生率为主要终点。根据是否使用抗凝治疗,分为抗凝治疗组(243 例)和对照组(141 例)。结果显示,治疗性抗凝治疗与180 天内PDVT 及PE 的风险降低相关(OR=0.34,95%CI:0.14~0.83),但出血风险增加(OR=4.35,95%CI:1.27~14.9)[25]。2017年,Yoon等[28]回顾性分析647例IDDVT患者的临床数据,对比了下腔静脉滤器(285 例)、观察随访(141 例)及抗凝治疗(预防性抗凝42 例,治疗性抗凝179 例)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平均随访(7.7±11.0)个月,结果显示,下腔静脉滤器组与抗凝治疗组相比,PE 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vs.3.3%,P=0.27)。与随访观察组相比,治疗性抗凝患者的VTE 发生率显著降低(10%vs.35%,P<0.001)。Ageno等[29]分析XALIA研究的数据,该研究纳入接受利伐沙班或标准抗凝治疗(起始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或磺达肝素与华法林重叠,随后单用华法林)至少3 个月的成年下肢DVT患者,并随访12个月。分析发现,与PDVT患者相比,IDDVT 患者的利伐沙班治疗率更高(63.8%vs.54.3%)。在抗凝治疗过程中,使用利伐沙班的ID⁃DVT 患者与标准抗凝治疗的IDDVT 患者相比,VTE复发率及出血发生率更低(0.8%vs.1.4%及0.6%vs.1.4%)。同时,随访期间利伐沙班抗凝的IDDVT患者死亡率更低(0.6%vs.1.0%)。

然而也有部分研究报道,抗凝治疗并未改善ID⁃DVT 患者的近端血栓延展或PE的发生率。2010年,Schwarz 等[11]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107 例ID⁃DVT 患者被随机分为2 组,抗凝组接受10 天的低分子肝素抗凝及3个月的弹力加压疗法,弹力治疗组仅接受3 个月的弹力加压疗法。结果显示,两组相比,血栓近端延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无临床PE、大出血及死亡发生。Sales等[12]对141例连续住院的ID⁃DVT 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54%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然而与未抗凝组相比,在血栓近端延展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6年,Righini 等[30]设计的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共招募259 例首诊的低风险(无活动性癌症或既往VTE 疾病)急性IDDVT 门诊患者。随机接受低分子量肝素(nadroparin每日皮下注射1次)或安慰剂(生理盐水每日皮下注射1 次)6 周,两组相比,复合终点事件(包括血栓近端延展、对侧PDVT和症状性P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凝组(4/122)vs.安慰剂组(7/130),P=0.54],且抗凝治疗组出血发生率更高[抗凝组(5/122)vs.安慰剂组(0/130),P=0.03]。

目前,鲜有研究针对恶性肿瘤相关性IDDVT患者的抗凝策略进行研究。Brahmandam等[31]开展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将癌症相关性IDDVT患者与无癌症病史的IDDVT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在131例IDDVT患者中,53例(40.5%)有癌症病史。癌症相关性IDDVT患者的抗凝治疗率更低(60.4%vs.80.8%,P=0.018)。并发现,癌症相关性IDDVT患者起始抗凝治疗后似乎有更高的出血发生率(11.3%vs.6.4%,P=0.351),更高的出血风险可能是导致癌症相关性IDDVT抗凝率低的主要原因。Poudel等[6]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将1 100例癌症合并DVT的患者分为IDDVT组及PDVT组,并进行倾向评分匹配。在96例IDDVT患者中,有91例接受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占比53.8%,新型口服抗凝药占比42.2%)。在96 例PDVT 患者中,90 例接受抗凝治疗(75.6%使用低分子肝素,17.8%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中位随访时间为12.7个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HR=1.18,95%CI:0.77~1.82,P=0.45),且两组后续的住院率和主要出血事件亦无显著性差异。

2 指南对IDDVT的管理建议

2016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发布的血栓治疗指南建议,对于IDDVT 合并活动性癌症等血栓延展危险因素者,建议抗凝治疗,优于连续深静脉影像学检查(2C 级),且指南还指出对于急性IDDVT 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建议使用与急性PDVT 相同的抗凝治疗(1B级)[3]。《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国际共识》建议对所有有症状的IDDVT 患者应给予口服抗凝剂2个月[32]。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与血栓专家委员会2019年发布的最新指南[1],均建议无抗凝禁忌症的住院IDDVT患者应予以抗凝治疗。

3 结语

IDDVT约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50%,未经治疗的IDDVT 患者存在血栓近端延展及PE 等VTE 并发症增高的风险。部分回顾性研究和小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指出对IDDVT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可降低VTE并发症风险。目前,国内外指南建议对有活动性癌症等高风险的IDDVT 患者进行抗凝治疗,但循证医学证据不足,多为C 级证据的专家共识,亟需更多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回顾性抗凝肝素
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回顾性分析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后牙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回顾性临床研究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240例颅脑损伤死亡案例的回顾性研究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