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起猪圆环病毒和肺炎双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治与防控

2021-03-28马娇莉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圆环病猪仔猪

马娇莉

(甘肃省靖远县东湾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靖远 730600)

猪圆环病毒是造成猪死亡的常见病毒,而同时感染肺炎双球菌则会加重病情,加大猪死亡率。猪圆环病毒传播途径较广,口鼻、呼吸道、母婴途径等均可传播,且不论是感染猪,还是已经康复的猪,其排泄物均含有病毒,包括但不限于鼻液、尿液、粪便等,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从而造成大范围病毒传播[1]。现阶段对于猪圆环病毒和肺炎双球菌混合感染尚无有效治疗方式,主要以预防为主,一旦爆发大规模疫情,便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1 猪圆环病毒和肺炎双球菌

猪圆环病毒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是目前所知道的动物病毒中最小的病毒之一,其病毒粒子直径约14 ~17 nm,无囊膜,为20 面体对称结构,能够在高温72℃环境中存活一段时间,氯仿作用不失活,也无血凝活性[2]。现阶段猪圆环病毒有两个血清型(1 型与2 型),其中2 型为致病性病毒,是皮炎、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等疾病主要病原,猪有较强的易感性,主要经口腔及呼吸道感染,并通过鼻液、粪便等方式排出体外[3]。该病毒感染的相关报道,最早在1996年加拿大,直至目前已经成为危害养殖业的主要疫病。

肺炎双球菌也称为肺炎链球菌,属双球杆菌属,为化脓性革兰氏阳性菌,菌体呈矛头状,多为双排列球菌,直径0.5 ~1.5 µm。

2 病例介绍

养猪场规模不大,属中型,数量约300 头,能繁殖的母猪有100 头,养殖人员曾经是一名乡村兽医且接受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懂得技术生产与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养殖地选址科学合理,环境良好,设计布局合理且饲养管理技术规范。起初发病是1个舍中的母猪,症状主要为皮肤泛红,发病率约10%,随后逐渐向架子猪群蔓延,发病率达30%以上,采用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随着疫病发展,多头病猪开始出现咳嗽、发热,于7 天后病情加重,初步诊断为弓形体病,使用磺胺六甲氧嘧啶,但无效果。也有兽医认为病猪皮肤泛红、发黄,出现短暂性潮红,是猪附红细胞体病,于是使用血虫净,但依然无效果。疫情发展半月有余,猪死亡率已经高达60%,情况极为严重。

3 临床症状及诊断情况

3.1 临床症状

病猪主要临床症状为皮肤症状与全身症状。皮肤症状为初期潮红、中后期苍白,表面有不规则或圆形凸起,颜色变化为红色、紫红色、顶部黑色结痂,同时,病猪头、耳会逐渐变干、泛白,颈部、胸肋、腹部、后躯均有累及,表皮破裂速度极快,之后便会出现较大面积的紫红色斑块。部分猪会在一夜之间遍布全身,瘙痒感明显,有的猪则不会有明显痒感,病情变化较缓慢。紫色斑块主要长在无毛处,即使痊愈也会留下十分明显的痕迹。全身症状主要有:第一,发热。由断奶仔猪开始,体温达到42℃,稽留热;第二,行动迟缓、精神萎靡、厌食、呼吸困难,会出现咳嗽等明显的呼吸障碍;第三,渐进性消瘦,濒临死亡前会出现消化不良、腹泻、震颤、咳嗽、黄疸、贫血、拖地不起等,与腹部股沟处可见明显的淋巴结肿大,且由于肌肉消耗,病猪背脊处呈尖突状。

3.2 剖检结果

肾脏肿大,颜色为灰白色,肺间质增宽,有出血现象;胃底部黏膜与肠系膜均有明显出血迹象;心包有积液,液体为豆腐渣样;脑部有积液,液量较少;腹股沟有明显的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多汁;关节肿大且切面流出清凉液体。

3.3 实验室检测

对病死猪的肺、淋巴结、脑、脾、扁桃体进行无菌采集。第一,PCR 检测。病原体分离检测结果显示,猪圆环病毒2 型病毒检测阳性,伪狂犬病毒检测阴性;第二,细菌分离检测。将无菌采集的脑部组织分别置于营养琼脂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中,温度设置37℃,等待24h 之后显示,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有白色菌落,血琼脂培养基上有淡白色菌落,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后,确诊为链球菌感染。

4 治疗

(1)依据当前发病情况,结合剖检结果与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为猪圆环病毒和肺炎双球菌混合感染所致,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圆环病毒。

(2)由实验室检测得出,猪圆环病毒感染情况更加严重,会造成断奶仔猪在母猪腹中或出生后发生感染,在哺乳期,仔猪生长环境稳定,即便是感染了圆环病毒,也不会有明显症状表现,但断奶后,仔猪的生活环境变化,加之疫苗接种后所带来的影响,会直接将圆环病毒全面爆发。断奶仔猪体内的圆环病毒有较强抑制免疫作用,导致仔猪抵抗能力下降,同时增加猪群被其他病毒感染的概率,双球菌、猪瘟等病原体接连而至,加重疫病爆发。

(3)所有仔猪均在产后半个月接种链球菌疫苗,但仍旧会感染肺炎双球菌,究其原因,可能与链球菌血清型有关,加之其抗原结构复杂,而仔猪自身也因为感染圆环病毒而造成免疫力下降,增加了肺炎双球菌感染概率。因此,对于肺炎双球菌感染严重的区域,建立将其独立分隔,并用自身的病原体做成疫苗。

(4)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肺炎双球菌有较强耐药性,将12 种药物进行药敏实验,只有4 种药物敏感,即头孢噻呋、孢曲松钠、氟苯尼、林可霉素。究其原因可能与患病初期诊断不明确时药物滥用有关,这也给今后养殖提供了借鉴,要先明确诊断,再合理用药,及早进行药敏实验。

(5)针对本次疫情,首先将病猪迅速隔离,并立即对场内所有猪进行猪瘟脾淋苗接种,给予黄芪多糖治疗,对疫情进行有效控制,避免疫情大面积蔓延。其次,对养猪场进行全面消毒,选择2%氢氧化钠和碘制剂,至少每天1 次,并调整场内环境,改善圈内通风情况,增加空气循环与流动。再次,可降低饲养密度,全面提升猪群的营养水平,增强其抵抗力与免疫力;最后,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对病猪进行药物治疗,控制细菌继发感染,对于健康猪也要同时给予抗生素进行预防,避免病猪治愈的同时健康猪又出现再次感染,为更好地避免母源抗体干扰,要注意超免时间间隔,建议超免2 个小时之后再进行初乳喂养。

4 防控

4.1 规范饲养管理模式,加大管理力度

对于养殖场各个生产环节要做好严格把控,做好全进全出。加强引种管理,对于新引进的猪一定要与原本场内的猪分开圈养,一旦发现病猪要退回引进地或立即隔离治疗。对于因疫病而死亡的猪,要做好无害化处理,将其污染物全部按照无害化处理流程操作,并确保准确无误。做好场内环境卫生,确保场内空气流动,温度与湿度均适宜。定期开展消毒工作,将病原体及时扼杀,消毒要做到清圈,最大程度减少疫源感染。降低饲养密度,以免猪群发生继发感染[4]。

4.2 制定合理免疫程序

合理的免疫程序能够有效阻挡传染性病菌的入侵。首先,母猪注射普免圆环疫苗1 头份,加强时间间隔不超过1 个月,将疫苗的预防作用发挥至最大;其次,刚出生的仔猪在日龄14 天时进行圆环病毒灭活疫苗1 头份接种,加强时间为3 周之后;其次,妊娠期母猪在生产前一个月至45 天左右,需要注射圆环病毒灭活疫苗以及猪链球菌灭活疫苗;最后,所有猪都需要详细记录疫苗接种情况,包括时间、种类、剂量等,尤其是对于猪瘟、伪狂犬等基础疾病疫苗,以免接种错误或漏接种,同时还要做好猪群的整体疾病监测工作[5]。

4.3 强化药物治疗

注射长效土霉素能够对病原菌继发感染起到强有力的控制效果,或者直接将金霉素、林可霉素、强力霉素等药物加入饲料中进行喂养,提高猪的自身免疫力,使用黄芪多糖、中成药制剂等,全面提升其抵抗能力。

猜你喜欢

圆环病猪仔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加权全能量最小的圆环形变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病猪喂药有办法
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诊断和防治
一例鸭圆环病毒病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