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诊断

2021-03-28王邦国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猪只病原猪群

王邦国

(甘肃省靖远县农业农村局,甘肃靖远 730600)

PRDC 是由于各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发的猪呼吸道疾病总称,主要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环境应激等,其中细菌性病原包含多杀性巴氏杆菌(Pm)、猪链球菌(SS)、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以及副猪嗜血杆菌(Hps)等[1]。病毒性病原包括猪圆环病毒2 型(PCV2)、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毒(PRV)等。该病严重危害猪养殖业,导致饲料利用率降低、猪群生长发育迟缓、淘汰率和死亡率增高等,对猪场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2]。患病后的猪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咳嗽、食欲不振、持续消瘦等。多发于13 ~20 周龄的育肥猪,发病率在30%~80%,病死率约20%。发病无明显季节规律,养猪场通风不良、规模化密集养殖以及环境应激反应等,都是导致PRDC 在猪养殖业发病率高居不下的主要诱因[3]。

1 发病情况

2018年1月中旬开始,本地养殖场的育肥猪和保育猪相继出现了呼吸困难、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情况,10 天左右有120 头保育猪发病,其中死亡16 头,15 头育肥猪发病,急性猝死3 头。保育猪发病率高达100.00%,病死率13.33%,育肥猪发病率为12.5%,病死率为2.5%。

2 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急促的腹式呼吸,且呼吸困难、急促气喘、咳嗽、出现结膜炎等症状。部分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可猝死。大多数病猪会由急性逐渐转为慢性,出现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滞,僵猪和死亡比例升高。保育猪主要以神经症状和呼吸困难为主,具有较高死亡率[4]。育肥猪前期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随之出现气喘、咳嗽、食欲下降等。若养猪场饲养环境和管理较差,养殖密度过大或出现混合感染,猪群临床表现以及发病率将会更为严重。

3 病理变化及诊断措施

剖检病变情况来看,病变主要集中在肺脏,与膈肌或胸膜相互粘连,肺脏呈现出红色病变,与周围组织有着明显界限,肺组织表面存在结节增生,切面多汁;支气管和气管道中充斥着泡沫状的黏液或出血性渗出物;心包和胸腔中存有积液,多数存在肝、脾、肾、肿大,下颌、腹股沟以及肠系膜存在水肿出血。根据临床症状、发病规律特点以及病理变化,初步可诊断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4 发病原因

养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养殖密度过大,猪圈潮湿阴冷、湿度较高、温差较大、通风条件差,且存在同群饲养的猪周龄相差较大导致应激情况发生;猪只转群时未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原则,由于猪群缺乏相应的保健和免疫措施,整个猪群无法保持稳定的免疫水平;营养缺乏以及疫病感染也是造成猪群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5 防制措施

5.1 预防

加大消毒频率,在发病期间,每天对猪圈实施一次全面消毒,20%的聚维酮碘溶液和石灰乳交替使用。根据使用说明书,在猪群饮用水中添加一定量的电解多维,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氟苯尼考粉。提高猪群免疫力,所有发病猪群,每头注射2 ml支原体疫苗,一周后注射2 ml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14 天后注射2 ml 圆环病毒疫苗,21 天后注射猪链球菌疫苗。经过30 天消毒防疫,猪群发病率逐渐减少,60 天后未出现发病情况。

5.2 治疗

将病猪单独隔离喂养,选用阿莫西林、土霉素、泰乐菌素、氟苯尼考或恩诺沙星等药物,肌肉注射,并根据病猪临床症状对症治疗。高烧不退病猪可选用复方安比西林治疗;咳嗽剧烈的及时袪痰止咳,干咳选用咳必清,湿咳选用氯化铵;呼吸困难或存在窒息危险采用麻黄素或氨茶碱注射液治疗;机体功能衰竭采用强心补液方式治疗,可选用5%葡萄糖或10%生理盐水与肌苷、安钠咖和维生素C 治疗。同时要注意,抗生素类药物只适用于治疗因细菌性病原引起的疾病,而对于病毒性病原不具有治疗效果。

6 分析与讨论

6.1 发病特点

PRDC 任何季节都可能发生,特别是在春、秋、冬三季更容易发病,通常发病率在30%~80%,死亡率约20%。保育猪和育肥猪都属于易发猪群,特别是在13 ~15 周龄或18 ~20 周龄更容易发病[5]。

目前PRDC 具有以下临床特点:(1)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气喘、咳嗽、打喷嚏、个别有抽搐症状;(2)处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猪,都可能患有此病;(3)任何季节都有可能发病,且气温环境多变季节为多发期;(4)病理变化以肺腑、气管等器官和部位变化为特征,病情轻重程度不同涉及范围不同。

6.2 危害

通常猪只发病后,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生长速度缓慢甚至停止发育,导致猪群出栏时间延迟。同时饲料转化率明显降低,导致饲喂成本增加。据相关研究报道称,发病后猪群平均料肉比原来的3.1:1 升至3.2:或3.4:1。更为严重的是猪只酮体瘦肉率明显下降,进一步增加治疗的费用。

6.5 防控措施

6.5.1 正确诊断

由于PRDC 发病原因较多且复杂,应做好疾病预防和控制。首先对病猪的病情进行正确诊断,要结合临床症状、疫病流行传播、病理检验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作出综合评定。实验室对病原监测、检测和鉴定是重点工作,也是疾病确诊的主要依据。相关人员可发现疾病的种类、发生规律等,从而采取针对性预防和控制措施。

6.5.2 药物防治

目前临床上治疗PRDC 常用药物有泰乐菌素、恩诺沙星或泰妙菌素等。当猪只出现呼吸疾病相应症状后,就立即进行药物治疗,即可让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养殖场的经济损失。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

6.5.3 免疫预防

加强对常见疾病的免疫,避免疾病发生,尤其是要加强呼吸道疾病免疫接种,如猪瘟、猪气喘病、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圆环病毒病、传染性胸膜肺炎、以及链球菌病等。养殖场要实行自繁自养、封闭式生产,防止引入隐性感染猪只。所有生产环节都必须遵循“全进全出”饲养原则,并且每个单元、每个批次猪都要确保大小相近、来源相同,并做好不同批次猪只的间隔工作。每次猪群转出后,都要将栏舍全面消毒冲洗,并空栏一段时间后方可再次使用,防止交叉污染。合理调整养殖密度,栏舍应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同时养殖场应加强对工作饲养人员管理,严格按照既定饲养流程进行操作。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冬季做好保暖防寒,确保猪只营养合理。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计划,并严格落实到日常饲养工作中,防止传入病原菌。

猜你喜欢

猪只病原猪群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