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阜阳后楚郢古城村2020 年考古发掘收获

2021-03-28姚洁郭欣静郝羽

关键词:北区器形土质

□姚洁 郭欣静 郝羽

一、遗址简介

阜阳古城遗址位于阜阳市西北部颍泉区古城村,东北边为颍河与茨维新河交汇处,东南为海孜村,西边为宁老庄镇,泉河在其南边静静流过。 (图1)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文献中记载的周朝通往淮水必经要地妢胡古国以及楚考烈王徙都于阜阳北部、 茨河左岸的钜阳城均有吻合之处。 该遗址为一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根据区域系统调查情况,并结合中国文物地图集和三普相关资料,推测该遗址分布面积为470 万平方米,核心区面积约为150 万平方米。

二、发掘情况概述

图1 遗址位置示意图

2020 年4 月, 为配合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古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发掘区域以008 乡道为界,划分为南、北两区,发掘面积共计1078.76 平方米。

通过考古发掘,清理灰坑41 个,建筑散水遗迹2 处,陶窑3 处,灶1 处,夯土遗迹2 处,墓葬46 座,陶礼器陪葬坑1 处,车马坑1 处,出土了丰富的文物。 这些出土文物年代跨度大, 分布范围广,对于研究当时的生产、生活、地理环境及埋葬习俗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材料, 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便利。

三、地层情况介绍

根据各层次包含物及其成因的不同, 地层堆积可分为十二层,情况如下。

第一层为耕土层,距地表0.3~0.45 米。

第二层至第三层为黄泛层, 初步推测可能系1938 年花园口决口所致。 其中,第二层为黄沙层,厚0.35~0.45 米,土色浅黄,土质疏松。第三层为淤泥层,厚0.45~0.55 米,土色浅黄褐,土质致密。 南区黄泛层较薄,北区黄泛层较厚。

第四层至第十层为文化层。其中,第四层为汉唐至明清时期文化层,厚0.45~0.6 米,土色深灰,土质疏松。 第五层为东周时期文化层,厚0.5~0.65米,土色浅黄灰,土质较硬,夹烧土颗粒。第六层为商周文化层,厚0.5~0.65 米,土色浅红褐,土质致密。第七层为商周文化层,厚0.55~0.6 米,土质灰,土质较疏松。第八层可能为最早一次黄泛层,厚约1.9 米,土色浅黄色,土质致密。第九层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厚约0.6 米,土色灰,土质疏松。 第十层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厚约0.55 米,土色黄,土质较致密。

第十一层为次生土,厚约0.5 米,土色绿,土质致密。

第十二层为生土,距地表7.5 米,厚度不详,土色黄褐,土质致密,内夹灰锰颗粒。

四、主要遗迹现象概况

(一)殉牲祭祀坑

H13 发现于发掘南区T1330 中北部, 开口于④层下,坑口距地表2.2 米,平面形状呈椭圆形,坑底小于坑口,斜壁,坑底较平。填土为浅灰色土,包含少量黄土块及炭屑,土质较硬。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少量红陶和夹砂褐陶,纹饰以绳纹为主,可辨器形有罐口沿、豆柄和鬲足。内有完整狗骨架1 具。 推测其为西周时期遗存。 (图2)

H15 发现于发掘南区T1231 东部, 开口于④层下,坑口距地表2.3 米,平面形状呈不规则形,坑底微收。 填土为灰褐色土,土质较硬,内有完整牛骨架1 具。 推测其为西周时期遗存。 (图3)

(二)建筑散水

建筑散水位于发掘南区T1332 中部, 开口于④层下,开口距地表约2 米,平面形状呈长条形,长8.25 米,宽0.6 米,深0.3~0.4 厘米。 填土为灰褐色黏土,土质疏松,包含物有大量板瓦、少量石块。 推测其为西周时期遗存。 (图4)

(三)陶窑

Y1 位于发掘南区T1330 西部, 开口于④层下,一部分窑体嵌入T1330 西隔梁之中,窑上部已残,口部、底部较明显,东部为火道,长1.77 米,宽0.73 米。 西部为窑室, 呈椭圆形, 长2.11 米,宽1.69 米。 壁面和底部均经烘烤,有人工痕迹,填土为灰褐色粉砂土,土质较疏松,包含物有陶片、红烧土块、炭粒。 推测其为新石器时代遗存。 (图5)

(四)夯土遗迹

在古城遗址发掘北区的施工基槽内发现了两组对应的夯土遗存,宽度为12~14 米。推测其为西周时期遗存。 (图6)

图2 殉牲祭祀坑H13

图3 殉牲祭祀坑H15

图4 建筑散水

图5 陶窑Y1

图6 夯土遗迹

(五)墓葬

1.西周时期墓葬

M33,位于发掘北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28°。 墓口长2.1 米,宽0.8 米,开口距地表2.96米,墓壁斜直,墓葬深度约0.3 米,墓底近长方形,长1.18 米,宽0.9 米。 随葬品有陶豆﹑陶鬲﹑陶盆﹑陶罐各1 件。 (图7)根据随葬品器形特征及墓葬形制,推测其年代应为西周晚期偏早。

M34,位于发掘北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195°。 墓口长2.1 米,宽0.7 米,开口距地表2.2米,墓壁上部较平直,未见加工痕迹,墓壁斜直,墓葬深度约110 厘米,墓底近平,长1.9 米,宽0.6米。墓主人遗骨1 具,位于墓室偏北,呈南北向,仰身直肢葬,由于年代久远,骨骼多数破碎,仅有腿骨等比较完整。墓主头部以南位置发现有陶罐、陶簋各1 件,陶豆、陶鬲各2 件,墓葬填土中发现有网坠1 件。 (图8、图9)根据随葬品器形特征及墓葬形制,推测其年代应为西周晚期偏早。

M36,位于发掘北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165°。 墓口长2.03 米, 宽1.3 米, 开口距地表2.5 米,墓壁较垂直,墓葬深度约0.4 米,墓底长2.03 米,宽1.3 米。 随葬品有陶网坠2 件,陶簋、陶鬲、陶罐、陶豆各1 件,均位于墓葬西侧。 (图10、图11)根据随葬品器形特征及墓葬形制,推测其年代应为西周晚期偏早。

M37,位于发掘北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190°。 墓口长2 米,宽1.3 米,开口距地表2.5米,墓壁较垂直,墓葬深度约0.3 米,墓底长2 米,宽1.3 米。墓主人遗骨1 具,头向南偏东15°,仰身直肢葬,骨架保存较差,下肢骨不见,肋骨已腐朽,头骨、肩胛骨、盆骨等保存较完好,随葬品有陶豆2 件、陶罐2 件、陶鬲1 件。 (图12、图13)根据该墓与M34 的叠压打破关系,及其随葬品与墓葬形制,推测其年代应为西周晚期偏晚。

2.东周时期墓葬

图7 M33 随葬品

图8 墓葬M34

图9 M34 随葬品

图10 墓葬M36

图11 M36 随葬品

图12 墓葬M37

图13 M37 随葬品

图14 墓葬M9

图15 墓葬M24

图16 墓葬M27

M9,位于发掘北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190°。 口大底小,墓口长4.2 米,宽2.3 米,墓葬深度约1.4 米,墓底长3.9 米,宽2.1 米。墓主人遗骨1 具,头朝南,仰身直肢。墓底中部发现一个腰坑,坑内发现殉狗1 具。 墓室西壁发现小壁龛,内无器物。随葬品多位于墓室中部偏南,包括有青铜器、玉器、陶器、骨角器、琉璃管珠等。 其中青铜器有铜带钩3 件,铜刀1 件,玉器包括玉璧1 件,陶器大多破碎,可辨器形为豆,共发现8 件,形制大小相同,均为泥质灰陶,侈口、浅盘、细柄。 发现的鹿角根部有榫卯结构,有一说法为镇墓兽首的装饰品。 镇墓兽首或因身为泥坯或木质,受埋藏环境影响而无存。 (图14)根据随葬品及墓葬形制,推测其年代应为东周。

M24,位于发掘北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190°。口大底小,内有熟土二层台,墓口长3.4 米,宽2.2 米,开口距地表2.2 米,墓葬深度1.8 米,墓底残长3.2 米,宽1.8 米。 南壁被M19 打破,二层台面距墓底0.5 米,宽0.15~0.2 米。 墓主人遗骨1 具,头朝南,仰身直肢,骨架破损严重,仅存部分头骨、数枚牙齿、肢骨、盆骨。 随葬品多位于墓室中部偏南,包括青铜器、陶器、铁器、玉器、骨角器等。 其中,青铜器成组出土,包括鼎、盘、敦、壶、铲等器形。 陶器大多破碎,可辨器形为陶豆。 此外,在青铜器组合中,发现有一件铁鼎与青铜器陈列一处。 (图15)根据随葬品及墓葬形制,推测其年代应为春秋晚期。

M27,位于发掘北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196°。 口大底小,墓口长5.1 米,宽3.3 米,开口距地表深2.95 米,墓壁斜直,墓葬深度约2.1 米,墓底长4.7 米,宽3.3 米。 墓主人遗骨1 具,头向朝南,仰身直肢葬,骨架破损严重,仅存部分头骨、牙齿数枚、肢骨、盆骨。 墓底中部发现一个腰坑,坑内有鹿骨1具。 随葬品多位于墓室南部,由南向北分别为青铜器、骨角器、玉器、琉璃料器等。其中,青铜器成组出土,基本组合为鼎、盘、敦、盒、壶、铲等。在青铜器北部有3 根鹿角,鹿角部分有榫卯结构。 此外,还有车軎、蚁鼻钱以及铜带钩、玉璧、玉觽、琉璃管珠串饰等小型装饰品出土。 (图16) 根据随葬品及墓葬形制,推测其年代应为春秋晚期。

3.汉代墓葬

M8,位于发掘北区,长方形单室土洞墓,方向27°。 墓口长4.37 米,宽2.58 米,开口距地表2.95米,墓壁较垂直,墓葬深度约170 厘米,墓底近平,长4.37 米,宽2.58 米。 葬具腐朽严重,棺木痕迹遗存较为明显,可见棺木上漆画粘连在填土上,并可大致推断出棺木原来位置,长约2.3 米,宽0.7 米。 墓主人遗骨1 具,头向北,仰身直肢葬,骨架叠压在葬具下,已整体打包提取,保存状况不明。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有陶鼎、陶罐、陶壶、陶钫、陶匜等。 (图17)根据随葬品及墓葬形制,推测其年代应为汉代。

M17,位于发掘北区,为带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356°。 口大底小,墓口长3.5 米,宽2.1 米,带口距地表0.9 米,墓壁斜直,墓葬深度约2.8 厘米,墓底长3.3 米,宽2 米。 墓道为阶梯形墓道,位于墓室北侧,墓道底距开口1.3 米,每级阶梯长1.4 米,宽0.25 米,高约0.12 米,共发现有6级台阶。墓主人遗骨1 具,头朝北,仰身直肢葬,骨架保存较完整。 随葬品皆陈放于墓主头部南侧及西侧。南侧出土有陶俑、陶壶、陶鼎等,西侧出土有陶器、陶俑等,陶器成组出土,基本组合为鼎、盒、壶、钫、瓶、杯、匜等。 陶俑包括彩绘灰陶俑、红陶俑,姿势包括立姿俑、跪姿俑。此外,在墓主脚部发现铜带钩和铜钱。 (图18,图19)根据随葬品及墓葬形制,推测其年代应为汉代。

(六)陪葬坑

1.陶礼器陪葬坑

K1, 位于发掘北区, 平面形状呈正方形,长2.9 米,宽0.8 米。 出土37 件陶器,其中包括陶鼎12 件,陶壶、陶敦各4 件,陶盘3 件,陶簋、陶盒、陶豆、陶斗、陶匕、陶簠各2 件,陶罐、陶瓿各1 件。(图20,图21)结合器形、器物组合等因素,推测该坑年代为春秋晚期。该礼器坑位于M24、M27 两座铜器墓正北约3 米处, 根据对比三者之间出土器物的器形和纹饰, 推测其可能是两座铜器墓中其一的陪葬坑。该礼器坑出土的部分器物形制特殊,在安徽属首次发现。

2.车马坑

车马坑位于发掘北区, 其南部边界距离008乡道116.8 米。 车马坑平面呈长方形, 东西残长16.5 米,南北宽7.55 米,开口距地表2.4 米。 现存车马坑深度为1.2~1.5 米。坑内自西向东排列有马10 匹,车4 辆。第一辆马车与第二辆马车均是由2匹马拖曳,马头之间间距为40~50 厘米。第三辆马车由4 匹马拖曳, 马头之间间距为90~100 厘米。第四辆马车由2 匹马拖曳, 马头之间间距不详。(图22)根据坑内车舆、车衡、车轭、车辕等痕迹及青铜盖弓帽、衔环、车门饰、车軎等车马器构件的分布,我们初步认为该车马坑为整车埋放,车基本由辕(辀)、舆、轴、轮、衡构成。辕跟轴十字相交,舆置于其上,舆近方形,舆后中部设门。

车马坑紧邻颍河、 茨河等河流, 地下水位极高,埋藏环境恶劣,后期受晚期堆积破坏,部分马头损毁,仅现牙齿和碎骨。

根据车马坑填土中出土的陶片以及其所处地层,我们初步判断该车马坑大致年代为东周时期。

图17 墓葬M8

图18 墓葬M17

图19 M17 随葬品

图20 陶礼器陪葬坑K1 与墓葬M24、M27 位置关系

图21 陶礼器陪葬坑K1 器物出土情况

图22 车马坑航拍图

郑若葵先生曾依据车马是否共存把车马坑分为车葬坑、马葬坑和车马合葬坑三类。 又以同位坑、异位坑来界定车马坑的功能,认为“异位葬的车坑、马坑,大多具有祭祀意义,仅个别具有殉葬意义”,“同位葬的车坑、马坑,一般只具殉葬的意义”[1]。 而在古城遗址发现的车马坑西边3.68 米处, 即在引江济淮管线红线范围以内,我们通过勘探和初步发掘,发现了两处甲字形墓葬,分别为M35 和M44。 M35 开口距地表2.6 米,7.3~7.5 米见椁板。 M44 开口距地表2.8 米,9.12~9.15 米见椁板, 根据其开口地层及墓葬深度,推测其年代应不晚于东周,可能为商周时期。大墓的发现也充分证明了古城遗址车马坑的性质为殉葬。 先秦时期真车实马陪葬主要见于帝王诸侯陵墓中, 而我们在对古城遗址车马坑的发掘过程中发现了完整的车舆、车轮木质灰痕,整马骨架,据此我们初步推断该车马坑的主人应该不低于诸侯级别。

五、结语

阜阳紧邻中原地区,受商文化影响十分强烈,也是商人经略东方的途经之路[2],据考,史书记载的两周时期“胡国”所在地即为此处[3-4]。

古城遗址大量且集中地出土了两周时期风格的遗物,这在淮河中游地区尚属首次发现。 12鼎陶礼器坑、车马坑、高等级甲字形大墓的出土,表明古城遗址在两周时期曾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陶礼器坑中陶器组合特征与墓葬中随葬鹿角镇墓兽呈现出了典型的楚系风格,大量蚁鼻钱的出土也反映了古城遗址与楚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根据布局, 我们认为古城遗址区域内可能有固定的功能性划分。 而这一功能性划分的范围是沿用先前的城市规划, 还是采用后期城市规划目前尚不知晓。据《史记·六国年表》《资治通鉴》等记载:楚考烈王十年(公元前253 年))“徙于钜阳”,缪文远在《七国考订补》中认为钜阳大致位于“今安徽阜阳城北”[5]。楚王迁徙钜阳城后不久,可能出于长远考虑及“营都必占卜”,决定以寿春城作为新都。由于寿春城的营建工程量巨大,楚迁徙至钜阳城期间必已开始修建[6]。 楚迁至钜阳,很难同时耗费巨大的物力去营建两座都城, 古城遗址发现的遗物年代跨度较大,种类众多,遗物分布有一定规律, 这一现象可能反映了楚迁徙过程中沿用并改造了原先胡国城邑作为其临时都邑。

古城遗址地处中原地区与东方的枢纽, 继续开展对古城遗址的考古和研究工作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地区历史演进、 城市规划布局和功能演化, 对进一步探索中原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北区器形土质
公路土质路基工程施工探讨
公路路基施工中过湿土的施工对策研究
浅论北宋汝窑瓷器的风格特征与审美价值
不同土质和埋深工况下送电工程土石方费用研究
47%氯吡?丙?异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的安全性研究
英伦黑白
“大众进口汽车2013中国驾驶达人赛”北区半决赛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