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顶山下的敬雀节

2021-03-28赵恒

乡村地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仡佬族百鸟糍粑

赵恒

贵州省石阡县境内的佛顶山下,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仡佬族,已有两千多年的族源记载,至今仍保存着“拜树为父、敬鸟为神”的民族传统。走进他们所居住的村庄,四处绿树成荫,鸟兽成群,仿佛一个世外桃源。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上万仡佬族群众相聚在佛顶山下举办“敬雀节”活动,其场面盛大、气氛热烈、主题鲜明,堪称全国最大的“爱鸟周”活动。

“雀”是仡佬族人对鸟类的统称,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仡佬人都要舉办“献三牲敬神鹰”“打糍粑喂百鸟”“栽风水树”、宣布寨规、民俗表演等一系列活动,统称为敬雀节。活动当天,参加活动的人先自行在房前屋后栽风水树,为百鸟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然后将糍粑分成小块,粘在树上喂食百鸟,然后赶往葫芦神鹰广场参加祭祀活动。祭祀活动由当地法师主持,活动包括“献五谷”“献三牲”“拜神鹰”“读祭文”、寨老宣布禁律等,过程庄严肃穆,古朴神秘。祭祀活动结束后,大家便开始表演傩堂戏、木偶戏、毛龙、茶灯、铜号唢呐以及仡佬族山歌、民歌、情歌对唱等,整个活动持续到深夜以篝火晚会结束。

“敬雀节”诠释了仡佬族爱鸟敬雀、众生平等、感恩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生存理念,这种理念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

仡佬族敬雀文化的由来

仡佬族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民族,学界普遍认为,仡佬是贵州的原住民,是古夜郎国的缔造者,族源发展经历了“濮人—僚人—仡僚—仡佬”四个历史时期,现主要分布在贵州的务川、道真、石阡等地,是一个总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仡佬民族文化十分深厚,以鸟崇拜文化为主的仡佬敬雀节更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仡佬族的吃穿住行、生老病葬中都融入了鸟崇拜元素。房屋屋脊两端是鸟嘴的形状,堂屋正前方专门设计有供百鸟筑巢的百鸟屋(燕子屋),仡佬故人的墓碑上有鲜见的“人鸟图”,仡佬人的服饰、装饰图案也多以鹰鸟为主,仡佬民歌中也有“布谷布谷,住进我家燕子屋……”的唱词。

仡佬族对雀鸟的崇拜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仡佬族村寨中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死了不少族人。正当面临灭族之灾的时候,一只神鹰嘴叼灵芝、爪抓装有仙丹的葫芦,飞进仡佬寨,拯救了仡佬族人,后来仡佬族人便将葫芦神鹰奉为图腾,并立下寨规:“年年岁岁敬神鹰,世世代代爱百鸟”,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演变,便形成了今天的敬雀节。

鸟崇拜与树崇拜

“祭祀神鹰—爱百鸟—种树—拜树—护林”,这大概就是仡佬敬雀文化与生态自觉保护行为间的演化。也许是爱屋及乌的缘故,仡佬族在保留着鸟崇拜的同时,也传承着树崇拜文化。佛顶山下流传着“堆金不如积谷,积谷不如栽树”的村规民俗,仡佬寨中房前屋后都要栽风水树,仡佬人家新添小孩要栽一棵树、女儿出嫁要栽一棵树、结婚后夫妻要栽一棵树、故人坟前子女要各栽一棵树……

不仅如此,仡佬人家的小孩还会拜祭给一棵古树,叫“干爹”或“干娘”,他们信奉在古树大树的庇佑下,孩子能健康成长,并且向古树一样长寿。在仡佬人眼中,每一棵树都在庇佑着他们的村寨,每一棵大树都有自己的子孙在守护。因此,当地人会自觉种树、护树,即使修房建屋要采树,也要先祭山神,再祭树神后才能采伐。

佛顶山——黔东生物多样性富集区

佛顶山在这种纯朴的民俗民风影响下,在敬雀文化的浸润下,生态环境得以受到原住民的有效保护。在佛顶山保护区范围内,生物物种十分丰富,不仅有各种常见的动植物,还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是黔东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同时,在石阡县的调查数据表明,仡佬族居住区森林覆盖率平均达到75.2%,古大珍稀林木保存率比周边区域高5.6倍,森林火警火灾发生率仅为周边区域的22.3%,盗伐盗猎案件仅为周边区域的16.2%,大型村寨人类活动对森林的干扰半径平均为1.2公里,为其他区域村寨的51.6%,除采挖药材一项比其他区域略高外,其他各项干扰指标远低于其他民族区域。

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

仡佬族人对鸟类及其生存环境的爱与关怀,体现的是人类的一种生态良心,从某个角度而言,也许并不是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而仅仅是出于情感上的感恩自然的需要。仡佬族人从情感上体验自然,领会自然,热爱自然,发自内心地尊重和关爱生命。这种视物如亲的生态关怀,建立起守护地球上所有生命之家园的生态伦理学。

仡佬族笃信自然资源是族人共有的财富。佛顶山处在三州四县交界之地,周边大型村寨密集,人口密度达到226人/平方千米,人为活动及生产生活对周边的生态系统影响和森林资源消耗非常大,然而佛顶山却保存了大面积的原生植被,生态系统保存完整,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究其原因,除了政府主导的生态保护以外,更多应该归功于世代居住在当地的仡佬族群众。当地1981年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林地就没有承包到户,而是以寨为单位共有;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在国家政策的支撑下,保护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2006年佛顶山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后,仡佬村寨的林地通过寨老会,在保证所有权属不变的前提下,统一委托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统一经营管理;2010年落实林改政策,仡佬村寨通过一事一议,采用分权不分山的方式确保了林权的稳定。仡佬族群众始终把森林资源的公益性效益放在首位,避免了权属变更而带来的资源破坏。

其次,仡佬族崇尚万物共生的理念。在信仰上仡佬族认为,鹰是拯救族人的圣鸟,百鸟都是鹰的亲戚,森林是鸟的家,树是鸟的居所,所以爱鸟爱树护林都有一种感恩的情结。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树有树神,飞禽走兽都是神灵的使者,人在神灵面前很渺小,只有敬畏自然界中的各种神灵,爱护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神灵才会护佑人类,大自然才会恩赐人类生活的各种需求,反之就会受到惩罚,“万物一体,众生平等,崇敬自然,尊重生命”,一切生物生于此时此地,都有其生存权,人类只有保护的义务而无损伤侵犯的权利。

在敬雀节喂食百鸟活动中,仡佬人将糍粑分成小块粘到树上,并唱道:“鸦雀(喜鹊)老娃(乌鸦),来吃糍粑,糍粑粘你的嘴巴、你不吃我的庄稼!”。当人与自然出现利益纷争时,他们更希望通过善意的喂食活动,来感化万物,求得共存。

在仡佬族的文化传统中,所有生命同根同源,如同一个大家庭的不同成员,所以人们应该尊重所有生命,爱护天地万物,道德地对待所有非人类生命及其生存环境。这种原始的自然崇拜和感恩情结,传承着原始的生态文明,极大地减小了佛顶山区域内的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仡佬族懂得顺应自然更要敬畏自然。从生存环境来看,仡佬族依山而居、靠山吃山。如何保护好森林,实现森林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仡佬族人通过寨老会,制定出严格的寨规,通过村规民约的形式约束个体行为,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为了保护仡佬寨中共有的森林资源,以每户每人20斤谷子为报酬,自发组织了护林队护林,实行专人集中管护,使当地原生植被得以保存下来。如遇火警,以鸣寨锣为号进行应急处置。寨锣是仡佬寨的最高动员令,寨锣一响,族人必聚。这些因地制宜的生存理念与敬畏自然的民族行为,对保护区域性的生态环境起了重要作用。(作者系贵州省林业局信息和宣传中心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孙晋楠)

猜你喜欢

仡佬族百鸟糍粑
全家一起打糍粑
打糍粑
传统回归之仡佬族“哭姊妹”婚俗研究
少数民族音乐
二十八,打糍粑
贵州省仡佬族音乐及音乐结构旋律浅议
百鸟城迷踪
仡佬族医药与水族医药对外来药物运用的比较分析
人小鬼大狄仁杰
百鸟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