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结合治疗鲟鱼细菌性疾病

2021-03-27李世华焦世璋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永靖县鲟鱼网箱

李世华,焦世璋

(甘肃省永靖县农业农村局渔业技术推广站,甘肃 永靖 731600)

鲟鱼以全身都可以食用且口味美而被大多数消费者所喜爱,容易养,适应强,已在许多地方得到推广养殖且获得成功。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具有水质清澈溶解氧高,水库库区水面1.28万hm2,水温常年在1℃~28℃, 鲟鱼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24℃,最适生长的水温为8℃~18℃。刘家峡水库网箱养殖的鲟鱼以杂交鲟为主,水库内网箱面积由原来的7 200 m2发展为现在的148 000 m2(2015年一直保持到现在),其中鲟鱼的网箱养殖面积60 000 m2以上,引进10~25 g的鲟鱼苗,经过10个多月的养殖,鲟鱼平均体重约0.85 kg,商品鱼价格为30元/kg(成本在23元/kg左右),养殖经济效益客观[1]。近年,随着鲟鱼养殖面积和数量的增加鲟鱼病害频发,严重影响网箱养殖群众的经济效益和积极性,特别易发的是鲟鱼细菌性疾病。笔者在多次治疗中总结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鲟鱼细菌性疾病的体会。现总结如下:

1 鲟鱼细菌性疾病的致病原因

网箱鲟鱼养殖密度过大或水温高于26℃,鲟鱼会因应激导致抗病力下降,若日常管理不精细,没有按时将大小鲟鱼挑选开,或者没有按时对饵料台消毒,或者没有及时清洗网箱网衣,使得网箱中的水体交换量减少,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鱼体免疫力下降,从而使鲟鱼疾病的发生[2~3]。

鲟鱼鱼种或成鱼在捕捞、转箱、投放时鱼的鱼体受伤,病菌通过受伤伤口进入鱼体内而引起发病。

给鲟鱼投喂变质过期或者质量差的饲料,都可能诱发鲟鱼营养不良抵抗性下降而诱发疾病。

没有根据刘家峡水库水温和鲟鱼大小及时调节投饵率,使得鲟鱼没有或者过多摄入饲料等原因都可以诱发鲟鱼发病。

从发病地区购进鲟鱼鱼种,购进的鲟鱼是弱病苗,从而引发鲟鱼细菌性疾病。

2 鲟鱼细菌性疾病的症状

鲟鱼发病的症状主要有:病鱼游动慢有的常在网箱的网衣边打转,常常在水面上受到惊吓也不下沉,摄食量减少或停止摄食,有侧身游动打转的现象,部分有轻度烂鳃症状,胸鳍、腹鳍基部有出血,肠管一般有充血,常呈红紫色;鲟鱼机体体表发黑,腹部现微白色。剖检有腹水,呈淡红色,肝脏颜色变浅有肿大现象,有坏死病灶,肾脏呈黑红色腐烂变坏螺旋瓣及后肠出血发炎,肠内无食物且积黄色黏液,鱼鳔充血并呈黑紫色,皮下肌肉正常无点状充血。

3 鲟鱼细菌性疾病在永靖县的状况

鲟鱼细菌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生,但水温高的季节为主,在永靖县重点发生在7月和8月;水温10℃~30℃时有可能发生,水温高于22℃时可发生鲟鱼细菌性鱼病并有流行趋势,一般以刚装入网箱的鲟鱼鱼种多发,商品鲟鱼也可病发。

4 鲟鱼细菌病治疗法

4.1 西药治疗

使用恩诺沙星粉(水产用),每日0.2 g/kg进行药饵投喂治疗,同时添加维生素C 10~30 mg/kg,分2次投喂,连用5 d。

4.2 复方中药治疗

中药方剂组成:板蓝根120 g、黄芪120 g、黄芩100 g、黄柏100 g、金银花60 g、栀子70 g、党参70 g、当归70 g、苍术60 g、甘草40 g。方解: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具有广谱抗菌特性,主治水产动物由嗜气单胞菌、假单胞菌、爱德华氏菌等引起的细菌性疾病。板蓝根具有凉血、清热解毒和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黄芪具有补中益气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黄芩、黄柏具有镇静、抗炎、抗菌性病毒和泻火解毒作用;金银花具有抗炎、抗过敏、清热解毒、调节血脂和增强免疫功效;栀子可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党参可补中益气、生津、健脾和胃;当归可调节血脂、保肝利胆、增强免疫力、抗菌镇痛;苍术可健脾益气、燥湿、增强免疫力;甘草可清热解毒、补脾益气、调节药性;诸药配合,协同作用,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补气升阳之功效。

中药使用方法:每100 kg鱼每天用复方中药方剂200 g,中药粉剂添加适量面粉制成糊状,将糊状中药人工拌到颗粒饲料饲料上,拌药颗粒饲料放在阴凉处晾干后进行投喂,投喂药饵前停喂1 d,先用不拌药的饲料投喂10 min,等鲟鱼开始采食时再投喂拌药饵料,1次/d,连喂3~5 d,病情严重的可连用7 d。

5 典型病例

2020年7月13日,永靖县渔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接到永靖县刘家峡水库李玉娇(李玉娇网箱面积约1 133 m2)网箱养殖户电话,述说她的4个网箱(网箱规格为6 m×3 m×2.5 m)发生鲟鱼死亡。永靖县渔业技术推广站组织技术人员前往李玉娇网箱养殖场,经过现场查看,发现共死亡鲟鱼108条,鲟鱼平均240 g/尾,当时测量水库水温为22℃,新鲜死亡鲟鱼胸鳍、腹鳍基部有出血现象,鲟鱼体表发黑,腹部微白色;解剖发现肠管有充血,呈红紫色,有淡红色腹水,肝脏颜色变浅肿大,有坏死灶,肾脏呈黑红色有腐烂现象,后肠及螺旋瓣出血发炎,鱼鳔充血并呈黑紫色。用恩诺沙星粉(水产用)对4个网箱440 kg的鲟鱼进行治疗,每日按0.2 g/kg体重进行药饵投喂治疗,同时添加维生素C 10~30 mg/kg,分2次投喂,连用5 d;同时用以上中药治疗,7月13日立即抓药做药饵,7月15日晾晒药饵,并对发病鲟鱼停食,16日早上6:00投喂药饵,当天鲟鱼死亡63条,次日鲟鱼死亡数量下降为47条,第3天死亡8条,第6天鲟鱼停止死亡,第7天鲟鱼采食量恢复正常。

6 鲟鱼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体会

6.1 坚持预防为主

高温季节关注天气变化,加强饲养管理,依据水温及时调整投饵率,每隔20 d分挑鲟鱼苗,使同一网箱养殖的鲟鱼规格一致,坚持“四定原则”,坚决不投喂变质饲料,避免投放时鲟鱼鱼种受伤,严格消毒,避免从有鲟鱼疫情的地方购置鲟鱼苗种,加强防病意识,做到有病早诊断早治疗。放养鲟鱼苗种时,需用药物浸泡消毒,一般用 3%~5% 的食盐水或聚维酮碘 0.5 mg/kg 浸泡3~5 min。养殖过程中若使用抗生素,要进行药敏试验,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产生耐药性。及时捞出死亡的鲟鱼,并拉上岸进行深埋处理[4]。

6.2 准确把握鲟鱼细菌性疾病的流行特点

细菌性疾病的病原体多为嗜气单胞菌、弧菌、假单胞菌、爱德华氏菌,水温10℃~30℃时都有可能发生,多发于7月和8月,以夏秋两季流行较多,以250 g以下鱼种多发。鲟鱼发病高峰季节,养殖户要定期用泼洒二氧化氯(0.3 mg/kg)进行水体消毒。

6.3 中药易得且便宜

中药材成本较低,易获得,操作也方便,是天然的物质,没有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其有效成分易被鲟鱼吸收而达到治疗目的,没有吸收的成分自然排出体外,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中药休药期也较西药短。

7 结论

鲟鱼细菌性疾病多为外界性应激引发的,西药能有效杀灭病菌,中药能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增加鱼机体免疫力。中西医结合治疗能较好地控制鲟鱼细菌性疾病的发展,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永靖县鲟鱼网箱
高密度聚乙烯(HDPE)近海养殖网箱框架抗弯刚度分析
历史时期长江上游鲟鱼资源的开发研究
永靖县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试验报告
娃娃菜新品种引进试验报告
永靖县抗旱造林的技术应用
永靖县西部丘陵地区文冠果基地建设的思考
100岁的鲟鱼
10kV配网箱变局放检测案例分析
池塘小网箱养殖黄鳝
怎样避免网箱养鱼患“营养不良”症